:::
许斌:「许多艺人在台下时更能让我感动,因艺术已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这种长期孕育出的气质,让他们更能完整的表达自己。」(许斌 摄)
台前幕后 台前幕后

舞台面貌与变貌 十二位表演艺术摄影者「视界」中的舞台

十二位摄影者透过镜头,主、客观的再创造或纪录了表演瞬间撼人之美,由静至动、沈潜至飞腾。然而驱使他们按下快门刹那的意念为何?他们如何看待、挑选心目中的「表演」呢?

十二位摄影者透过镜头,主、客观的再创造或纪录了表演瞬间撼人之美,由静至动、沈潜至飞腾。然而驱使他们按下快门刹那的意念为何?他们如何看待、挑选心目中的「表演」呢?

「表演」是抽象而流动的,过眼即逝;照片则是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对美好刹那的捕捉。一帧精采的照片,不仅是对表演的回忆,拼贴出往日的感动,更是摄影者快门指下的另一种再创造,充满想像空间的横切片。

在时间、人力、经验均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表演艺术》杂志仍旧尝试举办台湾表演艺术界第一次舞台摄影联展,对近十年来表演艺术面貌作尽可能的呈现。在抽离、割舍了诸多无法兼及的面相后,我们决定以十二位参展者的「视界」为呈现焦点,佐以九十八帧表演艺术十年流影为辅助,开展出台湾表演艺术十年来的精采图像。

十二位摄影者透过镜头,主、客观的再创造或纪录了表演瞬间撼人之美,由静至动、沈潜至飞腾。然而驱使他们按下快门刹那的意念为何?他们如何看待、挑选、心目中的「表演」呢?

「照」下艺人的真情至性

不愿拘泥于一般表演形式图像的呈现手法,强调人生即舞台的何叔娟及许斌选择以舞台下表演艺人群相作为展出重点。

「这些照片基本上是新闻照片,而非刻意去营造的。在整体性上较随兴,祇是想传达无论何种艺术形式,表演者的动机都是相同的──和观众『分享』艺人所欲表达的内容。无论东西方、传统或现代,尽管使用媒介、表演方式不同,但都在『人』的生活面上打转。」何叔娟认为,不和生活发生关系的表演,尽管再迷人,总是不持久的。因此,何叔娟呈现出的照片不是华采缤纷的舞台彩照,而是艺人台下真情至性的流露。如前苏联芭蕾舞星妮娜俯身硏究传统戏曲乐器谷弦的神情,当年同为三B乐团、如今各有一片天的林昭亮和苏显达相见欢场景,平剧艺人于后台上粧准备演出……等。

以报导摄影者角度来纪录事件的现象,让影像直接诉诸事件是许斌呈现的方式。在台上演出时,艺人以肢体反映人生;到了台下,便是全然的自己。许斌认为这些取景自记者会上,在完全无设计(灯光、服装、布景……)下拍摄的艺人是最真实人生的写照,「我喜欢『照』他们的样子,许多艺人在舞台下时更能让我感动,因艺术已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这种长期孕育出的气质,让他们更能完整的表达自己。」「选择三帧均为女性艺人的照片系有感长期以来女性在表演艺术领域奋斗艰辛(早期女性不可担任艺术演出,凡女角均由男性反串,中外皆然)的肯定与喝采。」

相对于何叔娟、许斌的报导影像纪录方式,邓玉麟、游辉弘、谢安、李铭训则以强调表现性来开展舞台视觉。

从体操选手、舞者、到摄影者,从幕前到幕后,邓玉麟的快门有著对舞者肢体律动更独到的诠释。邓玉麟表示,选择以布幔与舞者之关联为主题,除特殊性考量外,也借由布幔的意象,在若隐似现之间,传递出舞蹈的想像空间。全组照片力求简洁、单纯,以显现个人风格特色、营造影像思维及无限想像。

拍了八年舞台表演艺术的游辉弘此次以「有限空间,无限意涵」来传达五帧照片的共通本质,游辉弘认为,相框里的舞台祇是一小格,但意涵却是无穷尽的。而将编舞者天马行空意念付诸实现,将小小空间做无穷变化的幕后工作人员更是让游辉弘衷心感佩,「林怀民舞作中的雪景、宇宙苍穹、活生的荷花池、数千斤稻米从上而下对舞者洗礼的视觉震撼,乃至黎海宁以三百余件衣服交织成对香港地畴人狭的鲜活具象,均须大量默默耕耘的幕后人员,由于他们,表演舞台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因此,游辉弘认为在展出这些缤纷的影像中,有著摄影者对幕后工作者的无限敬意!

以九张全以红色为基调作品的谢安表示:「表演者的作品是以血汗堆积而成,换个角度来看,摄影者的作品也是以血汗堆积而成的。」

谢安认为,由于舞台上不容易出现「红色」,所以他以相机停格画面来呈现红色的生命与跃动。「在挑选作品参加联展的同时,我最先考虑的是表演艺术的多元性,而不是以摄影技巧或艺术为著眼点。」有别于大部分参展者以舞蹈、戏剧或人物为主要呈现作品,谢安排造了戏剧、戏曲、舞蹈、国内外的艺术家照片参展,「因为我认为『表演视界』可以是有许多种艺术都在一起的。」

「艺术家所呈现出的真性情,那种感动,正是我想捕捉的东西。」谢安如是说。

学的是化学工程,但从小即喜欢摄影,且喜以鸟为拍摄对象的李铭训在这次展出作品中,便以「飞」的意象贯穿展出作品,「这次作品多采二种摄影方式而得──瞬间凝结和重复曝光,挑选的角度则在呈现摄影者的特殊性和区隔性,以丰富联展的样貌。」

开拓表演领域的实验拍摄

刘振群将表演艺人与商品结合,陈少维以水底摄影另辟表演风貌,潘小侠以油画、照片交错呈现,均为表演视界开展出更精采风貌。

表演艺术与商业体系结合行之冬矣,但以其做为传达表演艺术之展出则较少见,刘振祥与杂志、流行服饰结合的系列作品主要在呈现表演艺术拍摄领域的多元性,「运用商品材质、舞台效果、灯光,让舞者流动的身体与流行结合,呈现出服装的感觉,及整体展览的多元,来开发表演艺术领域拍摄的可能性。因为如果每位参展者都拿舞台作品,重复性就太高了。」

陈少维在「任何地方皆舞台」的观念下完成这组水底实验作品,「这次尝试其实是为一个实验作品《不孕年代》中所须使用的多媒体而拍摄的幻灯片。所要呈现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而水正好符合这个特质。我们租了一个游泳池和水底摄影器材,原先构想是再加入水底空间装置,但因困难度太高而放弃。在拍摄过程中,我以随兴的方式来捕捉那种飘忽而不确定的感觉;有趣的是,因我也在水底,也呈飘浮状态,双层的飘浮使得整个影像格外有趣而生动。」此外,陈少维尝试以有别于传统照片冲洗方式,直接以电脑影像处理输出方式展出,整体呈现质感创意十足。

长期拍摄、纪录「优剧场」生活、演出方式的潘小侠,以照片、油画共同呈现其摄影、绘画「视界」中的「优剧场」。「在拍摄的六年多中,兼作画,便放在一起展出。因为我讨厌框架,所以画作和我自己冲洗的照片都不加框,倒没什么特别的理由」潘小侠道。

这次完全以拍摄小型实验作品呈现的林俊宏不讳言他喜欢实验性作品更甚于大型创作,「大型演出较易流于老掉牙,而且画面容易被灯光、布景吃掉;实验性作品可能性较多,因为他们在实验,摄影者亦然,在此情况下,可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次所挑照片中《孕味十足》作品中有一张是全格相叠,而且恰到好处,我自己都觉得意外,十分有趣。其实拍照是很随兴的,我最喜欢在无压力下用各种傻瓜相机随意拍,常有出人意表的趣味性。」

表演艺术沈潜的一面,是周志全此次所欲表达的,「挑选照片的最大原则是『团体不同,气氛相近』,即宁静、安祥、沈潜,以不夸张的方式来显出表演的另一层面。无动并不表示未表演,而是更著重在内心表演,我想呈现的,就是表演者安静外表下的内心活动。」

摄影外的即兴表演

由于展出场地限制,参展者可自由伸展的幅度不尽理想,如何在有限空间中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便成了各参展者另一道难题。布置当天但见费心巧思者有,随兴组合者有,大辣辣不在意者亦有,更有因事无法亲自来布置,而以精心绘制位置图来指导者,俨然是一场摄影之外的即兴创作演出。

「先是脚、再来手、脸、半身、全身渐序出现,由模糊到淸晰。」邓玉麟以其布幔与舞者的互动来引领观者,随著布幔舞动,一幅幅意象于焉展现,营造出如阅读侦探小说般的推理乐趣。而陈少维则以「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来考验、提供观察者另一欣赏角度。

游辉弘认为其五帧巨幅照片因系纯视觉表现,但受限于场地及装裱,否则应更延伸开来,在无法兼顾的情况下,游辉弘以巨幅《醮》居中放,二端以云门彩照扩展延伸视野来弥补场地的限制。谢安亦采巨幅彩照居中,八幅大小不等彩照对等按序裱列,以营造出红色流动之特殊效果。

「轻言慢观」,以大量留白衬著原即宁和的照片更加添静谧之气,周志全借由照片和留白的强烈对比所营造出深沈、有别于其他参展者的整体视觉,提供另一种观看视野,让原属平面的照片展现生命感。

出差不克前来的何叔娟以其设计图传达其东西对照的美学理念。颇具草莽性格的潘小侠更是当场即兴演出,「创作时要严肃,展出时则可以较轻松态度对态。」潘小侠表示,因为是联展,尙须顾及整体性,不可能像个展般可作较多尝试,因此随性就好,「重要的是展出的意义,不是形式」。而肩负此次摄影展统筹重任的刘振祥则认为,在有限空间中做视觉协调功能,让观者能感受到画面的表达力。

历经三个月手忙脚乱筹备期,「表演视界」摄影展如期开展,展期自五月十九至七月三十一日,希望这次的展出不仅呈现台湾现代摄影群像,更能引领观者进入表演艺术,是另一种参与的开始!

(本刊编辑 钱丽安)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