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强、坚靱的台湾前辈音乐家郭芝苑至今仍创作不辍。(郭芝苑 提供)
人物点描 光复50周年/人物点描/音乐

顽强、坚靱的仙人掌 郭芝苑和他的音乐时代

在前辈音乐家中,郭芝苑是极特殊但也最受忽略的一位,由于受的是日式教育不懂国语,致使终其一生均在民间活动而无学生、传人,而其不擅交际的个性亦使他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知。自二十五岁回国立志从事音乐创作至今恰满五十周年后的今日,其作品才在有心人计划性推广下渐为人知,透过这位传奇性音乐前辈细数过往,仿佛经历一场台湾音乐洗礼。

在前辈音乐家中,郭芝苑是极特殊但也最受忽略的一位,由于受的是日式教育不懂国语,致使终其一生均在民间活动而无学生、传人,而其不擅交际的个性亦使他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知。自二十五岁回国立志从事音乐创作至今恰满五十周年后的今日,其作品才在有心人计划性推广下渐为人知,透过这位传奇性音乐前辈细数过往,仿佛经历一场台湾音乐洗礼。

被忽略的前辈音乐家

他经常是寂寞的。

寂寞是为了创作,在台湾尚是音乐荒漠的年代,一路顚簸行来;寂寞是感叹作品无公平面世机会、是惋惜步履飞快、崇洋尚外的九〇年代人对生长土地、音乐、文化认知的贫弱;寂寞是不擅交际的必然结果,是前辈音乐家郭芝苑长伴一生的老友。

「红蔷薇呀!红蔷薇!微微春风摇花枝,花枝就是伊歌语、歌语开花红蔷薇」《红蔷薇》可能是郭芝苑最为人所熟知的台语艺术歌曲,花枝就是伊的歌语,歌语诉尽数十年来点滴音乐路。

出生苗栗苑里望族,从小浸淫于台湾民间音乐中,而这些南北管、歌仔戏、高甲戏、乱弹等音乐型式都成了日后郭芝苑创作泉源的一部分。及长,进入台南基督教长老会所创办的长荣中学,透过学校合唱团、管乐队及口琴社,接触到圣洁的西方经典赞美诗歌,但真正接触古典音乐,并成为终身职志,则是赴日求学后的事了。

「那时后,很多人到日本学医,因为在殖民时代,祇有学医较有出路,较自由,社会地位也较高;我爸爸也希望我能学医。当时我有二、三个舅舅在日本学医,对音乐很有兴趣,常买贝多芬、莫札特、德弗札克、孟德尔颂等人的唱片来听,我就跟著听,觉得这些音乐真是奇妙极了,它们是那么美,那么富有情感,从那时后开始,我就常梦想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也开始讷闷,台湾怎么都没有这种音乐。」

中学二年级,郭芝苑跟随小调口琴创始者福岛常雄学口琴,并得到东京市口琴独奏比赛第三名;至此,家人总算答应让他朝音乐之路走。「口琴没自己的曲,拢是改编各国名曲和流行旋律而来,而且口琴的音色、技术都无法像小提琴或钢琴那么正确,也没那么具音乐性。」在领悟到口琴的限制性后,郭之苑想改走小提琴或钢琴演奏,但上苍似有意考验他的决心,使他的音乐之路,更较一般人来的坎坷。

崎岖多磨音乐路

刚学小提琴时,他发现自己的左小指关节弯曲,无法按紧弦;改学钢琴又发现右手三指无法伸直,根本不能弹琴,顿时演奏家梦便碎了,「我一直想呒为何待我如此,当时也曾四处寻访名医,回国后也到处打听有无偏方,甚至不死心,自己上石膏试图矫正,但都失败,不得不放弃。」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郭芝苑祇得转向音乐的另一条路──作曲前进,「初时,我听巴赫、莫札特、贝多芬、感觉他们很伟大,可是这不是我们的东西,有一种隔阂感,后来接触到史麦塔纳、德弗札克和苏联五人组等音乐家作品才发觉音乐不是祇有德国音乐,这些音乐有很浓的民族音乐色彩;后来又发现拉威尔、德布西的音乐很接近中国音乐,觉得好像我想写的却都被他们写走了。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好好研究这些作品,然后写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促使郭芝苑决心创作的另一触媒,是当时日本音乐界正刮起一阵反思热潮,许多年轻一代日本音乐工作者开始追寻自己民族的音乐,而与来自台湾的江文也的认识则更加强郭芝苑写作自己音乐的信心。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全国就陷入全面战争中,音乐会不但减少,而且不准演出欧美等敌对国的音乐,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本国的现代作曲家作品,虽然这不是以艺术为出发点,但却使得日本作曲家作品有更多演出机会。对江文也的作品也是这样情况下开始有初步认识。」而江文也运用中国音乐素材所创作的具中国风的现代作品模式,对日后郭芝苑创作深具启发作用,即要创作出全世界都肯定的台湾音乐。

随著战争益烈,日本各学校纷纷停课,为躱避征召,郭芝苑退学逃往九州,直到台湾光复后才思鄕情切的赶忙回国,学业便吿中断。

在音乐荒漠中默默耕耘

「受的是日本教育,母语是台湾话,回来后突然间变成大家拢要说北京话,很不习惯;也因为我言语不通,虽曾在新竹师范学校教,但因不适应就没教了;了后,一世人拢无吃官职,拢在民间活动。」幸运的是郭芝苑家里是地主,不用靠他工作维持家计。但回国后面临的「音乐沙漠」环境却让郭芝苑遍尝孤寂滋味。

「战后的台湾虽说是光复,但马上就进入白色恐怖期,一切都管制;反观日本,虽是战败国,但在数年内便完全恢复,尤其是音乐,比战前更加蓬勃。」台湾当时连古典音乐环境都无,更不用说现代音乐,但郭芝苑放弃了再度赴日进修计划,虽然国内当时尚无音乐系,郭芝苑便采自修的方式来研究古典作品,并尝试写作曲子。

在一片音乐荒漠中,最让郭芝苑高兴的是省立交响乐团的成立,「在当时,祇有台北中山堂有音乐会,听的人也很少,大家都很熟,很有亲切感,省交响乐团首演也这在这里举行,我当天听了很感动,回家就马上去买了一架中古钢琴,尝试从歌曲和钢琴曲开始写作。」作品写好,就拿去台北请吕泉生、陈泗治等前辈指导,随时修正自己的作曲技巧。

一九五〇年,郭芝苑以《茉莉花钢琴变奏曲》和《渔翁》合唱曲,获得台湾省文化协进会举办的「第三届全省音乐比赛」第二名,次年又以钢琴独奏《海顿变奏曲》和合唱《春去曲》获得第二名,并在吕泉生极力争取下,公开演出。「第一次听到自己的作品被演奏出来,我实在是很激动,辛苦的成果,总算不再是哑音。」

吕泉生主编《新选歌谣》期刊时,郭芝苑亦陆续投稿,以《红蔷薇》和《枫桥夜泊》最流行。而郭芝苑在此期间亦曾任台湾玉峰影业公司音乐制作、唱片公司编曲、国华广吿音乐顾问等工作,做过许多电影配乐如《阿三哥出马》、《叹烟花》,及广吿宣传歌曲。

「早期音乐界没分这么淸楚,写流行音乐主要是因为我喜欢旋律,而流行音乐的旋律最美,而且因为我没吃头路,写流行歌可赚点外快。」郭芝苑捉狭的笑称,写作流行音乐对他而言是一种休息,可以调剂、舒缓古典创作的严肃情绪。

二度赴日深造

一九五九年,许常惠回国,创立「制乐小集」,带动现代音乐创作风气,在「制乐小集」音乐会中,郭芝苑陆续发表了《台湾古乐幻想曲》、《村舞》、《东方舞》、《钢琴奏鸣曲》等作品;至此郭芝苑才有可谈现代音乐的同好,而在发表的作品中,郭芝苑总觉得自己「眼高手低」,作品不够扎实,于是下定决心,再度留学日本,至东京艺术大学作曲科进修。

「从前教过我的池内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没什么可教你的,作曲是不能教的,要靠你的才华和努力,但理论则要彻底学习。学习古典音乐的理论、技术与作曲没有太大关联,但没学过这些理论技巧,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作曲家。』以前靠的是自己摸索,用的是土法炼钢法,以分析名曲的技术来做为创作的参考,但我也知道要成为专业作曲家必须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行。而且当时日本音乐已十分蓬勃,许多世界级的演奏家都会去日本演出,可借此多观摩别人作品。」二年半后,学成归国,继续创作。

一九七三年,史惟亮邀郭芝苑进入省交研究部从事研究、翻译工作,郭芝苑作品《闹厅》、《夜深沈》、《钢琴小协奏曲》、陆续于省交发表演出,二首钢琴曲《台湾古乐变奏与赋格》、《六首南管调》则于「中国现代乐府」中发表。此外,郭芝苑陆续发表新作,计有《三首台湾民间音乐》、儿童歌剧《牛郞织女》、交响曲《唐山过台湾》等作,并于海内演出屡获好评。一九八七年,《钢琴小协奏曲》获金鼎奖,同年自省交退修,省交并举办「郭芝苑作品回顾展」音乐会,以肯定他对台湾音乐的贡献。

致力台湾艺术歌曲、民谣保存

走过半世纪创作之后,虽一路顚簸,郭芝苑却不改其志,退休后的他更加活跃,随著近年本土意识逐渐抬头,郭芝苑更疾声呼吁重振台语艺术歌曲地位。「从前说到艺术歌曲,就想到黄自、林声翕、或是李永刚、黄永隶等人以北京话创作的作品,吕泉生虽然有用台语写作,但形式上接近歌谣,不是艺术歌。」政治的禁锢,使得台语创作者均向国语创作发展,以致一但且开放可以唱台语艺术歌曲后,演唱家反而无歌可唱。于是有人将以往的台语流行歌加以改编,配上管弦乐伴奏,就当成是艺术歌曲;对此,郭芝苑忧心忡忡的表示,艺术歌曲和民谣、歌谣是不同的,民谣是自古传来的歌曲,歌谣则是流行歌,将歌谣艺术化就认为是艺术歌曲是很荒缪的。根本之道在于应赶快鼓励现代作曲家多创作台语艺术歌,而不是以非主流来引导主流。

「另外,台湾传统民谣也应好好的整理、保存,并配曲流传下来。因为台湾民谣数量不多,我就会想写一些台湾民谣,将古早传下来有歌词、念白却无旋律的,像「天黑黑,抹落雨」这类作品,根据语言高低音特性加以编曲,以保持台湾民谣的风格。世界各国的民谣都是从语言来,语言特性一定要掌握好,才不会流失了民谣的特性。」

面对近来媒体报导将郭芝苑定为「民族乐师」,似将其定位为祇能从事台湾音乐创作,而无法写作具国际性作品。「我是采用民族风格做为元素,配合西洋作曲技法,这样才有世界性。我认为民族性与国际性是不相冲突的,如苏联五人组的作品民族风格很浓,但仍为世人所接受,所谓的世界性就是世人都能欣赏,而且一听就知道那一国的音乐,所以我认为民族性就是国际性,但这种民族性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解释。而要写作具民族性作品的最好方式就是去研究、发掘这块土地上的东西,像巴尔托克就是以研究匈牙利音乐,创作出自己音乐而为世人所知。」

鼓励本土作品发表及建立乐评制度

本土作曲家作品乏人演出是许多本土作曲家挥不去的噩梦,综观每年音乐会曲目中,外国的即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以德奥曲目居首。「我们的演奏家不但少演出自己本国做作曲家作品,就算演,也常是草率行事,还不如不演。」郭芝苑感慨的表示,这种别人东西才是宝的观念实在要不得,「没有演出机会,作曲家怎么会进步,文化是需要累积的,我们要多演出国人作品,才能鼓励他们多创作。」

郭芝苑认为要鼓励演出自己人作品,但另一方面同时也要建立一套乐评制度,相辅之下音乐才会提升,「如果大家都认为台湾音乐圈很小,所以不敢说真话,那台湾的音乐永远不可能进步。国外的很多乐评制度都很値得我们参考、借镜的。」

没有学生、没有衣钵传人,郭芝苑选择的是一条比常人更艰辛的路,然而半世纪来的顚簸并未阻挡他的坚持,晚年的病痛也没能击倒他对美好音符的追求,他像是沙漠中的仙人掌,孤独而坚定的谱写生命乐章!

(本刊编辑 钱丽安)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郭芝苑作品年表

一、交响乐

1.交响变奏曲《台湾土风主题》1995

2.狂想曲《高山族的狂想》(钢琴与管弦乐) 1957

3.台湾弦律二乐章 1960

4.民俗组曲──〈盛宴〉、〈悲歌〉、〈车鼓舞〉、〈迎神〉 1961

5.《伟人的诞生》(大合唱与管弦乐)1965

6.《中华颂》进行曲 1969

7.《小协奏曲》(钢琴与弦乐团)1972

8.三首台湾民间音乐──〈剑舞〉、〈南管〉、〈闹厅〉 1973

9.《民歌与采茶舞》(室内管弦乐曲)1975

10.三首交响练习曲 1985

11.A大调交响曲《唐山过台湾》1986

12.《天人师》管弦乐组曲(上下集)1987

二、室内乐

1.竖笛与钢琴小奏鸣曲 1974

2.小号与钢琴三乐章 1976

3.管乐队进行曲《太湖船》 1977

三、钢琴独奏曲

1.钢琴组曲──〈间奏曲〉、〈村舞〉、〈即兴曲〉、〈东方舞〉 1954

2.《台湾古乐幻想曲》 1956

3.钢琴小品集六首 1964

4.钢琴奏鸣曲 1963

5.《台湾古乐变奏曲与赋格》 1972

6.简易钢琴曲集──一、交加调六首,二、歌仔调七首,三、四川民谣四首1974

四、歌剧

1.靑少年歌剧《牛郞织女》(二幕四场)1974

2.轻歌剧《许仙与白娘娘》(五幕十一场) 1984

五、艺术歌曲

1.《凉州词》(唐诗) 1947

2.《红蔷薇》 1953

3.《褒城月夜》 1953

4.《绿色的郊野》 1953

5.《春日醉起言志》(李白诗) 1955

6.《脸蛋发红心里笑》 1957

7.《虞美人》(李后主词) 1958

8.《采莲曲》(唐诗) 1959

9.《简爱》 1965

10.《五月》 1965

11.《扶桑花》 1965

12.《音乐》 1965

13.《天门开的时候》 1965

14.《按摩女与笛》 1970

15.《双溪渔火》 1970

16.《梧港归帆》 1970

17.《家园好》 1971

18.《租耕歌》 1971

19.《靑年报国歌》 1971

20.《国花颂》 1971

21.《自省歌》 1972

22.《鄕愁四韵》 1973

23.《采茶》 1974

24.《农家女》 1976

六、合唱曲

1.《渔翁》(唐诗) 1949

2.《春去曲》 1950

3.《枫桥夜泊》(唐诗) 1953

4.《破山寺后禅院》(唐诗) 1954

5.《歌在春天》 1961

6.《飘流》 1974

7.《春游澄淸湖》 1975

8.《最后那一天》 1975

9.《万年溪之歌》 1984

七、流行歌曲

1.《叹咽花》 1958

2.《八月十五夜》 1959

3.《歹命仔》 1962

4.《热情的夜兰花》 1962

5.《纯情的夜兰花》 1962

6.《将意二人》 1962

7.《啊!无情》 1966

8.《港都之女》(日语)

9.《心内事无人知》 1969

10.《初见一日》 1971

*另有以中国民谣、台湾民谣编作歌曲。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