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乍现》仍维持著舞蹈空间舞团一贯的特色:娇巧精练、机动性十足。令人玩味的是,编舞家孔和平的昔日英雄情怀与杨铭隆所营造出的流金岁月之感,不约而同地赋予「东风」强烈的怀旧色彩:在时序变迁、物换星移之际,寻找「东风」,便成了一个寻找时间与空间的「他者」(the other)以自我映照的过程。
舞蹈空间舞团作为台湾唯二的专业现代舞团之一,向来以都会性格著称,二○○二年秋,推出了以东风为题的演出。不像过去戏谑意味强烈的作品《新西游记》,《东风乍现》中以三支独立作品《白衣人》、《秋》、《东风乍现》,中规中矩地并置了现代舞运用所谓东方元素的三种可能形式,比较起舞蹈空间舞团近年来挑战现代舞形式的作品,回头找寻所谓「东方」的展演元素,透露出一种怀旧(nostalgia)。
何谓东方启疑窦
但是「东方」,就像太多人所辩论的,是个不无疑问的概念,编舞家之一的杨铭隆在节目单中这样陈述著:「几年前在纽约与一位编舞家合作,演出后来自东方的朋友均认为:那是一支非常美国的舞作。以我东方的身体能做出如此西式的动力方式,觉得相当罕见。然而,一位美国朋友却说,从我的肢体动作中看见了太极。当下,我感到如电击般的震撼,我以为在美国努力多年后,早就已经『跳』脱了旧我,这震撼同时亦在我脑中冒出一个问号:是因为我的东方外表让他所联想,还是留在体内的东方血液并不因西风食物而被替换?」(《东风乍现》演出节目单,页4,2002年)
然而,什么样的肢体,才算是东方的肢体?
《白衣人》是孔和平的旧作,以钱南章的现代风打击乐为背景音乐,舞蹈虽有标题,却无叙事,纯粹是一种尝试「以震撼激越的鼓声与断续飘来的琴声,对比出英雄气概的豪迈与浮现内心深处的昔日情怀」,(同上引文,页8)取自中国武术的基本身段动作语汇,搭配上钱南章激昂的背景音乐,原本就中国传统乐舞与现代的结合而言,算是一个成功之作,也很讨好。然而,或许因为过去几年舞团成员在身体的训练上较为偏重西方的训练与技巧,用在《白衣人》上,动作的架子有了,但是气势却表现不太出来。此外,舞者们各具特色专长,而孔和平此舞的特色之一即以迅疾的转身与移动强调俐落之感,在整支舞演出的过程中,舞者的能量始终无法汇集于一,并达到编舞者所形容的气势,是较为令人遗憾之处,笔者之前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观赏学生演出同一舞码,似乎较为传神,个中差异颇耐人寻味。
三分秋色舞气韵
比较起来,杨铭隆编作的两支作品就较能契合舞者的身体条件与气韵。《秋》维持杨铭隆一贯的流畅风格,由三段强调不同色调的抒情作品组成。首段以棕色系为主的群舞,以秋天的丰收为主要意象,舞蹈动作仍以典型的「西方」现代舞身体为主:挺直的上半身与提腿,流畅的动作组合柔和始终维持的控制力,整体而言,舞作十分悦目。第二段则是以蓝色为主要色调的双人舞,编舞家意图表现秋高气爽蓝天的慵懒,两位女舞者的动作带著弹跳(bouncing)的俏皮特色。不过严格地说,蓝色一段无论意象、背景音乐、舞者的服装都和前后两段有些疏离,只能说是编舞家意游所至。而最后一段的红色,因为配上十分强烈的现代甘美朗音乐与红色纱质宽袍,所营造出的一种金属性质,在视觉与听觉上已经予人强烈的异国主义(exoticism)与一种亢奋感,编舞家也很适切地以大幅度的手臂动作与移位赋予观众视觉上的激动。除了结局的安排稍嫌薄弱,而略有损舞作的完整性,「秋」以三段形式与色调落差强烈的舞蹈排比,除展现出编舞家与舞者的弹性与张力,也能满足观众的美感需求。
下半场的《东风乍现》,则具有舞蹈空间舞团独特的后现代风格,舞团特别礼聘陈扬为此舞编曲,音乐本身即有强烈的拼贴与超现实风格:以留声机播放白光式歌曲与喃喃声相叠、京剧式唱腔与哀嚎的刺耳人声前后交错,给光怪陆离的当代台湾文化配上一个扭曲变形的中国外壳,颇能引起笔者共鸣。
遥想东风
舞作则以傀儡的操纵为隐喻,并借由象征性的舞台上、下位,以身体的互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相互操弄的关系。此舞挑战的是舞团舞者彼此之间的默契,几位扮演傀儡的舞者十分称职,将其身体态势表现得活灵活现,反观操纵的人莫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直至进行一半之处,当著「暴走鞋」(鞋底附有一滑轮可溜可走的新产品)的舞者一出现,引起众人惊叹。以暴走鞋来带动舞者身上轻盈的纱衣与手上的彩带,的确予先前的「捆绑」(透过五花大绑于舞者身上的绳子显示)与后来的「解放」一个强烈的动态对比。然而,「暴走鞋」亦是一种新技术,需要充足的时间与技巧掌握并运用自如,就此,舞者显然仍未臻炉火纯青之境,以至于身上的绳索虽褪去了,脚下却仍被外物操控摆弄……。
整体而言,《东风乍现》仍维持著舞蹈空间舞团一贯的特色:娇巧精练、机动性十足。令人玩味的是,编舞家孔和平的昔日英雄情怀与杨铭隆所营造出的流金岁月之感,不约而同地赋予「东风」强烈的怀旧色彩:在时序变迁、物换星移之际,寻找「东风」,便成了一个寻找时间与空间的「他者」(the other)以自我映照的过程。
文字|赵绮芳 国立东华大学文族文化学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