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鲁特艺术节为了迎接《指环》问世一百周年,找来指挥布列兹与导演薛侯合作全本《尼贝龙指环》。(环球 提供)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尼采、萧伯纳又爱又恨 默片大师另类诠释

图书馆里,华格纳依然纵横

要追索华格纳的足迹,两厅院表演艺术图书馆当然不可错过,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哲学家尼采与剧作家萧伯纳以华格纳为主题的著作,还有默片时代大师佛列兹.朗五个小时版的Die Nibelungen,可作为华格纳歌剧《指环》的另类延伸阅读。多样的华格纳体验,等你来品尝!

要追索华格纳的足迹,两厅院表演艺术图书馆当然不可错过,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哲学家尼采与剧作家萧伯纳以华格纳为主题的著作,还有默片时代大师佛列兹.朗五个小时版的Die Nibelungen,可作为华格纳歌剧《指环》的另类延伸阅读。多样的华格纳体验,等你来品尝!

华格纳的全本《指环》系列,历经廿多年的创作历程,一八七六年的八月十三日起连续四天晚上,在拜鲁特庆典剧院演出,开启了一百多年来,一批批华格纳的信徒,来到拜鲁特的朝圣之路。当时全欧王公贵族甚至土耳其苏丹都组团来看,也包括了卅二岁的尼采与廿岁的萧伯纳。

这一年华格纳六十三岁,与卅二岁的尼采有段忘年之交。尽管尼采后来非常怀念这段历程,但日后却声称与华格纳决裂是他的命运,在每一部著作中都要批一批华格纳。甚至在华格纳辞世后的一八八八年,尼采精神失常前还发表了《华格纳事件》与《尼采反对华格纳》这两本批判专书,在书中他对现代文化的批判铿然有声,对《尼贝龙指环》里的人物、动机、冲突,尼采彻头彻尾地批判。

来自于爱尔兰的萧伯纳,则在一八九八年出版了《华格纳寓言—揭开「尼贝龙指环」的面纱》,以他个人的敏锐观察,结合华格纳的人生经历与《指环》创作过程,并从当时欧洲社会的变动、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社会背景出发,诠释《指环》的剧情变化与剧中人物,揭开作品的神话面纱,回归现实社会。也成了华格纳《指环》延伸阅读的教材。

佛列兹.朗黑白默片版充满弦外之音

迈进廿世纪,因拍《M》与《大都会》闻名的德国电影导演佛列兹.朗(Fritz Lang),在一九二四年拍了长达五小时的Die Nibelungen,分成〈Siegfried Tod〉与〈Kriemhilds Rache〉两部。佛列兹.朗出生时,华格纳刚过世,而拍片时德国也刚历经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但仍可从这部作品中看见当时的局势,德国电影工业的企图,佛洛伊德的影响,与大战失利亟于重拾自信所做的努力。但华格纳「总体艺术」的理念,放到默片时期的电影,怎么看都像跛了脚,连现场配乐都不是华格纳的音乐,只能当成神话故事的描述。

电影中出现的巨龙,不知道算不算是酷斯拉的老祖宗,齐格飞杀死恶龙,并用他的鲜血洗澡,可以刀枪不入,但却飘下一片叶子落在他背上,日后成为他金刚不坏之身的唯一罩门。二○年代的默片,好看在于黑白光影间的处理,巨大的城堡、阴暗的森林,饱含弦外之音,和华格纳以乐剧来呈现这个神话,有著异曲同工之妙。

《崔斯坦与伊索德》最近被搬上银幕,从电影中可以窥见华格纳作品中的错综复杂,以及强大的戏剧性。华格纳的《指环》鲜少被改编成电影,就连华格纳本人的故事也鲜少搬上银幕,这让我感到好奇;好莱坞电影最爱将充满争议的名人故事搬上银幕,华格纳以诱拐人妻闻名,作品中也可窥见他的挣扎,最后传说他的妻子也爱上尼采,这么精采的故事好莱坞竟然没拍,猜想可能受到华格纳遗族的强大反对吧。

女武神在电影配乐里飞行

「指环系列」的音乐气势磅礡、戏剧性十足,也成了电影配乐的最爱,柯波拉在《现代启示录》中,宁静的海滩前,伴随武装直升机悄悄出现的配乐是《女武神》中的〈女武神的飞行〉,沿著地平线飞行的直升机,随著音乐的高潮重创海滩,令人印象深刻。而同一段音乐也用在詹姆斯.狄恩主演的《养子不教父之过》,戳破美好五○年代的真相,外在和谐内在失序,华格纳的音乐在四平八稳的大气下却带来紧张的情绪,我们只能瘫痪在座位上被音乐带领到剧情的深处。

相较于电影,剧场的录影,成了比较容易看到《指环》的管道,拜鲁特艺术节为了迎接《指环》问世一百周年,特地找来了当时五十二岁的指挥布列兹(Pierre Boulez)与卅三岁导演的薛侯(Patrice Chéreau)合作全本《尼贝龙指环》,将剧中的不同族群的利益纠结,诠释成资本家与劳工的阶级动争,演完后也造成台下的全武行,有人激赞、有人怒骂。

早年的布列兹语不惊人死不休,作曲风格罢黜百家,独尊十二音列,却又宣称荀伯格已死;但现代音乐的训练给他灵敏的听力,被誉为「世纪末的指挥大师」,后来更是因为影音产品的推波助澜,而成为世纪的传奇。薛侯在台湾以电影《玛歌皇后》闻名,后来还有《爱我就搭火车》,与赢得柏林金熊奖有卅五分钟性爱镜头备受争议的《亲密》Intimacy,他在法国的舞台剧与歌剧导演作品比电影还要多。

东德导演哈利.库佛的超强舞台视觉版

撇开意识形态之争与音乐好坏的比较,就舞台视觉来看,我偏爱前东德导演哈利.库佛(Harry Kupfer)与指挥巴伦波英一九九一年在拜鲁特演出的版本,抽象与写实并存,现代舞台美学达到一种极致。当看完这些搞怪后的指环,很难在接受古典的版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制作、李汶指挥的版本,即使制作精良,但中规中矩的古典演绎,让我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受。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