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隽展说:「操偶最理想的状态,是内在经历的当下,同时在旁边观看。」图为《最美的时刻》排练现场。(许斌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魏隽展 独角戏中探索表演与生命

魏隽展这名七年级最受瞩目的新生代剧场演员,奠基于和纸风车剧团、小丑默剧团、同党剧团,导演林奕华、符宏征、马照琪都合作过的丰富表演经历,也与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共组「三缺一剧团」。近年他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如《巷子里的女人》、《汉字寓言:未来系青年观点报告》的《罚》等,都是自生活出发,深入挖掘、转化个人经验的独角戏,透过他编、导、演兼善的过人才华与个人魅力,进一步扩展成为对社会的观察与辩证。

魏隽展这名七年级最受瞩目的新生代剧场演员,奠基于和纸风车剧团、小丑默剧团、同党剧团,导演林奕华、符宏征、马照琪都合作过的丰富表演经历,也与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共组「三缺一剧团」。近年他让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如《巷子里的女人》、《汉字寓言:未来系青年观点报告》的《罚》等,都是自生活出发,深入挖掘、转化个人经验的独角戏,透过他编、导、演兼善的过人才华与个人魅力,进一步扩展成为对社会的观察与辩证。

无独有偶《最美的时刻》

10/15~17  19:30 

10/17~18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25230812

早上,魏隽展在家整理由排练发展素材转化而成的剧本段落;下午,他和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导演郑嘉音排练偶戏;晚上则与导演BABOO一起工作,串连、整合《最美的时刻》──连续两周,每一天,他以规律但不失弹性的生活节奏作为演员的自我要求──而这缘于两周前,他才刚以「比从前更严格的规律性」,完成在亚维侬艺术节,同时轧演无独有偶的《我是另一个你自己》与动见体剧团的《战》──每天表演两出截然不同的戏,在廿三天内,连演四十六场的大挑战。

「每天上场前,我对自己说:要当那个『上场就把场子拿下来的演员』。」这名七年级最受瞩目的新生代剧场演员,奠基于和纸风车剧团、小丑默剧团、同党剧团,导演林奕华、符宏征、马照琪都合作过的丰富表演经历外,也与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共组「三缺一剧团」,「用自己的观点」发表「这世界不只是这样而已」的创作,同时兼顾剧团风格与收支营运等层面。而近年他让人印象深刻的好评演出──《巷子里的女人》、《汉字寓言:未来系青年观点报告》的《罚》──则都是自生活出发,深入挖掘、转化个人经验的独角戏,透过他编、导、演兼善的过人才华与个人魅力,进一步扩展成为对社会的观察与辩证。

投入独角戏,因为「对自己很感兴趣」

第一出独角戏,起因于就读台北艺术大学期间,表演组研究生在著手进行毕业制作前,必先完成一出「单人表演」的课业要求。魏隽展充分享受校内毋须顾虑票房压力的自由空间,偷偷给自己功课:放胆去做「如何变身」,练习以不同形式叙事,然后串连而成。他说:「现在回头看,当时很青涩,很多想法没想透;但有那样的机会去试,很珍贵,才能开始感觉。第一个solo,这样的空间很重要。」

做完第一次solo觉得「太过瘾」的他,延伸校内演出内容与长度,于校外发表成为《巷子里的女人》;而后因缘际会,本著「想和不同导演合作」的心情,「误打误撞」,连续接下其他独角戏。

「一直做solo绝对是不小心的。每次演完,都觉得太累了,不要再做了!」语毕大笑之后,魏隽展沉默了一下,说:「与其说是对某种特定表现方式有兴趣,还不如说是『对自己很感兴趣』。因为自己有东西想表达,常常觉得:为什么我长成这样?陈腔滥调一点的说法是,因为自己有一些痛苦,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要这样感觉痛苦?接触较具批判性的理论之后,就会思考更多,然后开始想要表达更多──观众看到,也会这样感觉吗?你怎么看我这个样子?又怎么看你自己?──我想要沟通,不一定有明确解答,但过程会出现一种冲动,让人感觉比较像活著,而非彼此漠不关心。每次solo其实都在解决某个议题,每出戏都如此,只是有些戏不一定来得及吸收;但solo必须消化到一个程度,给到百分之一百二,才有办法站在观众面前演出。」「独角戏」之于魏隽展,正如同「默剧」或「偶戏」,是为了沟通而寻求的表达方法;他好奇自己可以拥有多少种表达方法,也从不自我设限。工作独角戏的过程,他很重视如何找到编导架构,发挥自己在该阶段「身上会的东西」,一次、两次……「透过solo,也越来越了解自己」。

以身体经验「本身─变身─隐身」的旅程

准备工作《巷子里的女人》前,魏隽展前往香港和导演林奕华合作《包法利夫人》,正巧碰上詹瑞文的独角戏演出,受到不少启发。林奕华的导演手法,也影响他突破当时的表演观,养成在独角戏中寻找批判性空间的习惯,看见不同段落空间底下的潜台词。

提及近年大量与不同导演的合作经验,魏隽展表示,表演底子非常扎实的Jayanta(江谭佳彦),是这两年令他感受强烈的有趣导演,合作经验彻底是场「表演的洗礼」:「Jayanta的肢体柔软如水,那种质感……我本来以为我有,碰到他才知道,我根本没有。因为长期学习默剧,进行角色切换时我习惯cut in或cut out,但他以更古老、更原始的逻辑,用身体做到fade in 或fade out的效果。比如说,『士兵』后退、退、退,非常缓慢地转身……然后,『老虎』出现──像是从一个空间滑进另一空间,中间是滑翔的过程,本身就有一种力量。」

如火如荼排练中的《最美的时刻》也是独角戏,但不同于以往编、导、演全靠自己,在两名视觉化高手的注视下,魏隽展感受到「最轻松的时刻」。导演BABOO对于舞台氛围、流动的敏感,让他获得解构文本的新视角外;近年持续合作的偶戏导演郑嘉音,也带领他再次思考研究所指导教授林于竝曾经提点的表演概念「本身─变身─隐身」:「从最表面的字义来说,『本身』是『我』,『变身』可能是『我演马』,而我对『隐身』第一时间的联想,就是『操偶』。操偶最理想的状态,是内在经历的当下,同时在旁边观看,其中存在一个空间──那空间非常有趣,而又需要练习──像是你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观看角色,进而选择某个时机身处其中。演员和角色间距离的变化,让观众可以产生不同的阅读空间;比如嘲讽、刻版的东西,常和角色的距离有关,因为远,代表你比它高,所以能够把它看得扁平──经由这种过程,观众自然得到两个不同的诠释角度。」

在《汉字寓言》的节目册里,魏隽展提到:「真正让我开启剧场之门的是,当我开始问自己,『这样的扮演为的是什么?』从此处开始,我才进入了剧场。」在剧场里,不断要求自己主动适应、快速吸收的他,也让人对这趟以身体经验「本身─变身─隐身」的旅程前景,更加期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辅仁大学英文系毕业,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表演组硕士。

近期表演作品:无独有偶剧团《我是另一个自己》、动见体剧团《战@…》(2009外亚维侬艺术节)、三缺一剧团《大家一起写讣文》、非常林奕华《包法利夫人们》、沙丁庞客剧团《在世界的房间》、Ex-亚洲剧团《阿湿波变身记》、诚品戏剧节《情场如商场—班雅明做爱计划》等。

编导作品:《女孩好饿─我到底哪里吃不饱?》、《家,旅程与困境》;编导演独角戏作品《巷子里的女人》、《汉字寓言—罚》。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