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演出不一定得踏入剧院或音乐厅,各式各样的空间,都可能与表演艺术相遇,给你莫大的惊喜!「新北市艺术节」的「环境剧场」系列与飞人集社策划的「超亲密小戏节」,不约而同地将焦点放在日常性表演空间的开发与运用上,观众几乎只要步出家门,便可以和艺术不期而遇。
2010超亲密小戏节
10/1~10 台北市 师大、永康、公馆等区域
INFO 0985-629-066 www.wretch.cc/blog/flyinggroup/628841
新北市艺术节—环境剧场
即日起~10/23 台北县板桥、中和、淡水等地
INFO www.xinbei-arts.com/index.html
想像一下,咖啡厅、客厅、地铁站、火车车厢、古迹废墟、户外广场……这些日常生活场景都成了表演的空间,那会是什么样的风景?以法国亚维侬艺术节为例,这座徒步走完一圈仅需一小时的小城,每到夏天就会有上百出规模不一、形式各异的表演节目在这里发生,城内外近百处你能够想到的表演场所,可能是宫殿,可能是修道院,可能是贵族宫邸的庭园,也可能是河畔、街道、学校操场的任一角落,无所不在、无处不演。今年,「新北市艺术节」的「环境剧场」系列与飞人集社策划的「超亲密小戏节」,不约而同地将焦点放在日常性表演空间的开发与运用上,观众几乎只要步出家门,便可以和艺术不期而遇。
剧场导演鸿鸿表示,六○年代,美国剧场理论家理查.谢喜纳(Richard Schechner)归纳、总结出「环境剧场」(Environmental Theater)的概念,从此启发了艺术家的无限想像。透过「环境剧场」的镜片,创作者会发现到处都可以是剧场——甚至是比专业剧院更赞的剧场。而表演的出现,也让观众以不同观点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空间,从实用的眼光转换成审美的眼光,从而更喜爱、更珍惜我们现有的环境。不去大费周章在剧院搭建场景、演完又毁弃,而尽量利用现成的环境资源,环境剧场于是也是更环保的艺术行为。
新北市艺术节环境剧场 表演就在你身边
今年「新北市艺术节」的「环境剧场」系列,将有十个表演类型迥异的节目,在都市的不同空间发生。其中较引人瞩目的演出,包括年初以《1875》拿下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Sadler’s Wells Theater)全球舞蹈影片比赛大奖的新锐编舞家周书毅,直接演出在人潮穿梭来往的火车站,舞者模拟旅客,穿插在行人当中,忽然在〈波丽露〉的乐声中,跳起舞来。莫比斯圆环创作公社去年在景美人权园区演出的《2012》,此次将为板桥435艺文特区打造全新版本,结合东西方静心及表演艺术,以戏剧、舞蹈、多媒体、吟唱、击鼓等多元化呈现,循序渐进地走入剧场异次元,让表演不仅是表演,更是一场百人静心的仪式。
被誉为「台湾舞蹈界新生代第一把交椅」的布拉瑞扬,为十三行博物馆创作出全新专属的夏日狂想舞作,并由「声动乐团」的Mia & Scott担任演奏,以绵延的人声、动人的弹奏、激昂的打击乐,佐以夏日午后的微风及草地,与布拉瑞扬的舞蹈精神交互辉映。此外,声动乐团在淡水渔人码头观海广场演出「心的航行」、水田部落在深坑儿童游戏场的「深坑艺术行为马拉松」、沉默马戏团在中和八二三纪念公园创意广场的音乐会「生存于抵抗的圆舞曲」、将偶戏带入三峡当地特色商店的飞人集社「小小玩意儿汇演戏」,表演共和国在淡水捷运站周边广场演出的「私被Show」,也都将让观众对表演艺术有崭新的体验。
除了国内节目,更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节将邀请美国环境剧场大师面包傀儡剧团操偶师与「大开剧团」团长刘仲伦举办为期五天的工作坊,最后的演出呈现将号召社区民众一起游行,并移至开放空间进行节庆剧。全剧采用三段形式,讲述美好家园受外力破坏后复活的历程。演出过程仅使用现成的灯光舞台,诉求艺术与自然环境结合一气的环保概念。
超亲密小戏节 小小空间中的大惊喜
走进台北市,由偶戏工作者石佩玉策划的「超亲密小戏节」,以把偶剧带出剧场之外为概念发想,在公馆与师大一带的小店,集结来自美国、义大利、荷兰与台湾的专业偶戏工作者,与装置、音乐、舞蹈等不同领域创作者跨界合作,发展出九出迷你精致的现代偶戏。石佩玉说,每个演出都在不一样的空间发生,小小的场地只能容纳二十五观众,观众不仅得移动脚程才能欣赏完九场演出,和偶戏表演近距离亲密接触,更是一趟超乎想像的惊奇之旅。
「透过『操作』让『无生命之物』可以表演,就是『偶』。」石佩玉表示,这次的策展除了在表演空间的开发之外,也想突显偶剧开阔的可能性,因此每出戏在质材、元素的选择上,都企图呈现复合型态。例如义大利街头智者剧团以一只皮箱演出的《拥抱》、来自美国的凯尔.洛夫结合影像与影偶的《未来情书》、荷兰艺术家伊莲娜.拉罗斯《离开水的鱼》的拼贴造型偶,甚至国内艺术家运用空间物件、装置、光影、剪纸等媒材,都打破了一般观众对于偶戏的传统想像。
从历史空间到私人公寓 环境剧场展现多元可能
在台湾,带有历史感的古迹与建筑物是最吸引剧场创作者的迷人环境。一九八七年,赖声川导演在中影文化城的四合院中执导贝克特的荒谬剧《落脚声─古厝中的贝克特》,大获好评。同一年,王墨林策画了《拾月》,联合三个剧团在海滨废墟演出。十年后,「金枝演社」闯入废弃的华山酒厂演出《古国之神─祭特洛伊》,之后又在淡水沪尾砲台演出《山海经》、在小白宫演出《仲夏夜梦》,一再为历史空间带来传奇色彩。「台南人剧团」则曾在台南的延平郡王祠演出希腊悲剧《安蒂冈妮》、在亿载金城演出希腊喜剧《利西翠妲》,除了历史空间,一间公寓也可以成为表演场地。二○○九年,再拒剧团的「居+:北新路二段80号4楼」展演直接带观众穿越第四面墙,在狭小公寓的不同角落,与表演者互通声息,品尝五道家庭习题,梳理人与人、人与空间的记忆。其中,剧场演员蓝贝芝的《无枝》今年也脱离了公寓联展的居家空间,持续在不同的非剧场空间上演,深入探索移工族群的生活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