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巴黎:罗伯.威尔森与路克.邦迪 演绎荒谬剧名作

巴黎剧场每年的上演剧目,永远少不了荒谬主义剧作家的作品。而本档期的巴黎剧场,也出现了荒谬剧场之联合国大战的有趣场面:美国的罗伯.威尔森带领义大利知名女演员Adriana Asti,演出爱尔兰贝克特的《美好的时光》;瑞士名导路克.邦迪(Luc Bondy),挑战罗马尼亚尤涅斯柯的《椅子》。

巴黎剧场每年的上演剧目,永远少不了荒谬主义剧作家的作品。而本档期的巴黎剧场,也出现了荒谬剧场之联合国大战的有趣场面:美国的罗伯.威尔森带领义大利知名女演员Adriana Asti,演出爱尔兰贝克特的《美好的时光》;瑞士名导路克.邦迪(Luc Bondy),挑战罗马尼亚尤涅斯柯的《椅子》。

滥觞于法国的荒谬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流派,前后共出了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包括皮蓝德娄(1934)、卡缪(1957)、沙特(1964)和贝克特(1969)。荒谬戏剧承接了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对于现实的各种方式扭曲变形,终于在一九五○年代的巴黎戏剧舞台达到高潮。而特别的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剧作家,几乎都是青年时期来到法国从事文学活动的外国人(后来才加入法国籍),包括了尤涅斯柯(罗马尼亚)、贝克特(爱尔兰)和阿达莫夫(Arthur Adamov,俄国)。

从此巴黎剧场每年的上演剧目,永远少不了荒谬主义剧作家的作品,位于巴黎市中心拉丁区的雨榭剧院(Theatre de la Huchette),甚至长达半个世纪,经年不断地演出尤涅斯柯的《课堂惊魂》和《秃头女高音》两剧,该剧院并已经成为了全球戏剧爱好者的一个观光景点。而本档期的巴黎剧场,也出现了荒谬剧场之联合国大战的有趣场面:美国的罗伯.威尔森带领义大利知名女演员Adriana Asti,演出爱尔兰贝克特的《美好的时光》;瑞士名导路克.邦迪,挑战罗马尼亚尤涅斯柯的《椅子》。

威尔森年近古稀才敢挑战贝克特

行程满档的威尔森,在迈入七十岁的前夕,把目标瞄准贝克特,今年最重要的两个制作,是贝氏的《美好的时光》和《克拉普的最后录音带》,这两个戏可称为贝克特戏剧的男女声二重唱,在主题、戏剧叙事手段和戏剧语言上,均有其相似的延续及指涉性,大师本人并亲自粉墨登场担任《克》剧的演员。

自称剧场作品结构很接近贝克特,但始终不敢挑战贝克特的威尔森,直到他经历过了岁月风霜,并遇到了中意的女演员Adriana Asti,才来到与贝克特正式对决的时刻。《美好的时光》故事叙述年迈女主角维妮身陷一座高耸沙堆中,全身无法动弹地照常梳洗刷牙打扮看报,并喋喋不休地述说著往日美好时光,下半场甚至只剩下「一个头颅」露出沙堆。贝克特在此剧以更集中的舞台意象(沙堆与半身头颅)及语言(大量的自言自语),表现他一贯对于人类存在的虚无意见。

而威尔森以其招牌的剪影视觉,将维妮的沙丘变成地震过后的公路隆起破碎山丘,他的年迈女主角成为现代社会的牺牲者,卡在时代的前进中动弹不得。但可惜的是,贝克特此剧大量独白的语言节奏性,在Adriana 浓厚义大利腔的法语发音中,困难前进,只剩下非常成功的声响配乐,勉强维持整出戏的大师级制作。

邦迪对尤涅斯柯致上崇高敬意

尤涅斯柯的《椅子》也是老人的故事,不过是一对高龄夫妻的「悲喜剧」。邦迪的父亲是尤涅斯柯的好友,精通德法双语的他,在十七岁时曾当过尤氏在德国排戏的翻译,本剧完全遵守剧作家在剧本中,对于人物造型、举止、舞台装置、指示、语言、停顿…等巨细靡遗的要求。

但导演仍然可以在旧瓶中倒出新酒,他用白色霓虹灯管在黑色舞台上架出一个抽象的大空间,在空旷的大空间(屋内)中,超现实地出现了水滩、上吊绳索、几把椅子、一个吸尘器与收音机。尤氏的剧场常被形容是一场超现实的梦境,在这个演员举止刻意滑稽、满场无意义的琐碎日常对话,及椅子愈来愈多的舞台空间中,剧末竟然梦幻地在舞台后方,冒出另一个豪华镜框舞台,而从屋内地洞钻出的信差,仿佛是一位摇滚巨星,对著豪华舞台上麦克风发出的讯息,竟是聋哑人的模糊嘶声呐喊,笔者觉得此刻是导演对于尤涅斯柯,或是整个荒谬剧场,致上最传神之崇高敬意。

当时的外国剧作家在巴黎,用其不熟悉的第二语言,写下了荒谬剧场剧本中,对于语言逻辑的去势与破坏,在某个层面上,也促成了剧场脱离古典文学的束缚,朝向更整体的道路前进,一如两位剧场大师此次在巴黎为我们展现的范例。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