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编尤涅斯科的《秃头女高音的台北时间》,是一出流畅的语言综艺脱口秀。(林政亿 摄 黑眼睛跨剧团 提供)
戏剧

这一帖,补出了什么?

看「现代剧场大补帖」,不断让笔者回想到八○年代小剧场运动的相似演出,那个囫囵吞枣外国期刊杂志翻译文章,努力揣测学习模仿一知半解的剧场大师理论的年代;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能够填满剧场时间罅隙的,竟还是一片空白,而我们的学院剧场教授们,继续执鞭于厚厚的剧场史迷宫中。

看「现代剧场大补帖」,不断让笔者回想到八○年代小剧场运动的相似演出,那个囫囵吞枣外国期刊杂志翻译文章,努力揣测学习模仿一知半解的剧场大师理论的年代;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能够填满剧场时间罅隙的,竟还是一片空白,而我们的学院剧场教授们,继续执鞭于厚厚的剧场史迷宫中。

现代剧场大补帖

4/29~5/8  台北 牯岭街小剧场

 

在牯岭街小剧场,选择上个世纪剧场史中三个重要流派,以「现代剧场大补帖」命名的演出,其企画本身,就是一件具有剧场议题性的反动,其反动的对象,是学院里头的剧场教育,与学者们审核出来的表演艺术政策方向。

这些本是众多大学戏剧系、研究所、博士班的基本课程,诸多优秀戏剧教授专家学者的必要教案,但这些培育出的一批批剧场专业学士、硕士、博士们,出了校园、进了剧场,却完全驶往另一个方向。

好不容易,我们剧院的节目单终于难得地出现亚陶、尤涅斯柯、彼得.汉德克的大名,售票系统介绍标上残酷剧场、荒谬剧场、反戏剧几个大字,这些曾在世界剧场史轰轰烈烈发生过的运动,终于在业余剧团老板的勇气下,褪下先贤们的票房毒药外衣,敲锣打鼓、招旗呐喊地迎回台湾小剧场。

显现了台湾剧场的贫血与脱节

而这种回归剧场史、剧场理论的难得,显现的也只是台湾剧场的贫血与脱节——学校学的不是毕业后用的(或者学校也不教了?),世界发生的也不是本土观众需要的,加上外行官方鼓励的,或许根本就是一场剧场艺术的误读?

但这可不是台湾剧场的全部样貌呀!还记得八○年代「剧场与政治齐飞」的小剧场,葛罗托斯基引发的身体训练热潮,赖声川把贝克特短剧移入中影文化城、将《等待果陀》搬上国家戏剧院舞台……而多年后,当我们立志摆脱西方剧场史的模仿及影响,决定走出属于自己风格的道路,但这些年来剧场又真正累积了些什么?或许黑眼睛跨剧团的「现代剧场大补帖」演出,正是一个重新检验的大好机会。

这次演出,用了整个牯岭街小剧场三层楼建筑。首先登上三楼排练场,演出的是彼得.汉德克的「反戏剧」《冒犯观众的五种方法》,由五组导演和演员,演出原剧本《冒犯观众》之五种不同版本。来自香港前进进戏剧工作坊的冯程程加上四组北艺大学生,火力十足、花样百出地轮番上阵冒犯观众,其剧情如万花筒般眼花撩乱快数速推进,营造出如文化理论家巴赫汀「众声喧哗」的对话嘉年华。其效果与其说是冒犯观众,倒不如是取悦观众,因为大部分在场地中央席地而坐的观众,非常安全地享受纷飞的冒犯招式,常常还还可以被逗得哈哈大笑。

接著在二楼演出的是柳柳春阿忠的《美丽2011》,此剧自二○○○年首演后,虽由不同演员组合重演多次,但场景动作音乐丝毫未曾更动,此次由原版演员组合担纲,在整个素净的空间,完全没有对白,一张椅子、一个脸盆、一条红毯构成的演出,使焦点完全放在光头演员的细微动作与表情神态。但要将此剧放到亚陶的「残酷剧场」范畴,恐怕也只是对田启元的投射想像,这位早逝的天才导演,曾将演员阿忠的身体推到极致成为美学,但是导演阿忠非常温柔,意志坚定地执行他的信仰,一个田启元时代被开启的剧场之路,他称之为「美丽」。

能填满剧场时间罅隙的还是一片空白?

一楼上演的是改编尤涅斯科的《秃头女高音的台北时间》,年轻导演金旺将场景分置于一九四九年与二○一一年,背后压克力版贴满时事照片,演员扮演自己和《秃头女高音》中角色。不过显然导演没机会也没兴趣好好了解六○年代的荒谬剧,只是表面诠释其意义——用荒谬的语言游戏,反映荒谬的社会,结果构成另一出流畅的语言综艺脱口秀,离荒谬剧的内在深层意义,还有段距离。

所以看「现代剧场大补帖」,不断让笔者回想到八○年代小剧场运动的相似演出,那个囫囵吞枣外国期刊杂志翻译文章,努力揣测学习模仿一知半解的剧场大师理论的年代;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能够填满剧场时间罅隙的,竟还是一片空白,而我们的学院剧场教授们,继续执鞭于厚厚的剧场史迷宫中。

「现代剧场大补帖」,到底补出了些什么?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