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
-
特别企画 Feature
10个现象,回探这一年的台湾表演艺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依常规运行的世界,也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防疫有成的台湾,在上半年的封闭警戒后,成为全球少数能回归日常的国度。在回顾过往一年的此刻,我们也观察到不同与往年的变化与发展
-
特别企画 Feature 大老谢世期待新秀 鼓励创作更须给予机会
现象2:哲人已远,作曲家后继可有人?
今年作曲界最令人哀伤的,莫过于两位作曲大师萧泰然与马水龙的先后离世,他们一生积累的璀璨杰作令后人缅怀,但同时也让人期待后继有人。回头看国内的创作鼓励机制,有乐团的委约创作,也有作曲比赛,及设定主题的征曲活动,而国乐界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积极蓬勃、有目共睹。但打造一个稳定的平台,让年轻作曲家被看见,应是公部门需用心努力的目标。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Play Different! 朝24小时不打烊剧场迈进
甫于去年十月中宣布接任台北第二个国家级剧场台北艺术中心筹备主任的资深舞台设计师王孟超,本著多年的剧场工作经验,脑中已经画出许多新剧院的未来蓝图,他期待台北艺术中心要玩出不一样的定位,从外型到内涵都很「潮」,打破「只在周末,只演午、晚场」的一般模式,在剧场提供不一样的特色美食,要推出让年轻人、贵妇,都「揪团」参与的演出。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金枝演社资深演员
施冬麟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看金枝演社的戏,他力道十足的演出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施冬麟,这位一身流浪气息的粗犷演员,却有著极其清醒、敏锐的灵魂,深切地相信,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以独角戏《王子》再度挑战哈姆雷特一角,施冬麟说:「这出戏是我的投射,与哈姆雷特纠缠许久的很大原因是,我非常认同他看待世界的眼光。」
-
特别企画 Feature 阮剧团
学子返「嘉」 体会纯粹的美好
一群出外学子在学习戏剧之后,回返故乡播洒戏剧种籽这就是阮剧团,嘉义地区的第一个现代剧团,坚持「让嘉义人也有戏可看、让外县市的人也有到嘉义看戏的选择。」他们在摸索跌撞后站稳脚步,成为嘉义县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馆团队,每年举办「草草艺术节」让更多人上台演戏、接触艺术;今年起,他们又开始了「艺文播种」与「剧本农场」双计划,耕耘土地与创作
-
特别企画 Feature 周先生与舞者们
均匀「换气」 保持有机
「周先生与舞者们」是编舞家周书毅与舞者老友们一起成立的舞团,周书毅没有为舞团设定多么远大的目标理想,他只是为当下想做的事推动了计划,如到各地日常空间演出推广舞蹈的「舞蹈旅行计划」、为年轻编舞家打造了固定发表平台「下一个编舞计划」。经费虽然不足,但周书毅说问题不在钱,而是「决心在哪里?」。
-
艺号人物 People 资深演员暨绿光剧团团长
罗北安 乐上舞台 变身超级赛亚人
总是瞇瞇眼、哈哈笑、体态如大熊的罗北安,是大众熟悉的电视剧里的「爸爸」,三月又要登上舞台,演出绿光剧团台湾文学剧场系列的《单身温度》。虽是绿光团长,但在办公室里没有座位,「我可以一天十六个小时都在演戏,但不要规定我每周哪天哪时要干嘛。」酷爱演戏的他,面对演戏的那种心跳感与心动感,就像是初恋时刻!
-
艺号人物 People 日本编舞家
梅田宏明 身体讯息强大 舞蹈魅力无穷
二○○九年来台演出《碎拍渐境》与《格局N次方》两支独舞作品,梅田宏明以充满科技感的舞台灯光与简洁有力的肢体吸引了台湾舞迷的目光。大学时主修摄影的他,为了寻找可以把自己也融入作品之中的表现形式而选择了舞蹈,他说:「舞蹈的魅力实在超乎想像之外,它所拥有的讯息量非常大,虽然舞蹈以外我也有试著进行其他的艺术创作,但因为身体本身所拥有的讯息量实在太巨大,所以创作上我还是会以舞蹈为主。」
-
幕后群像
预算内为导演圆梦 舞台上保证安全
舞台技术指导,一般称为TD,即Technical Director,说是技术指导,其实工作包山包海,在舞台「从零到有再到零」的过程中,所有关于舞台技术的工作事务,包括人、事、经费、时间等掌控,都算在TD负责范围内。要搞定这么多事,非多年历练不能成。资深TD斯建华说:「十年只是成为一个TD的基础,还不见得是成熟的TD。我做了十六、七年,对自己的工作,才觉得差不多有七、八成的把握。」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一炉沉香 让东方巧遇西方
两位作曲家都非出生在台湾,却跟这片土地有特殊的情感;他们兼具作曲与指挥身分、也都有过一样的故事。一个是来自德国的NSO驻团作曲家佑斯特(Christian Jost),一个是出生香港的北市国团长钟耀光。 在两厅院制作《落叶.倾城.张爱玲》中,佑斯特从张爱玲的短诗〈落叶的爱〉与短篇小说《心经》出发写作歌剧,钟耀光则将背景同样在香港的《倾城之恋》化为乐章。 两个音乐家,因张爱玲的文学而相遇,并各自迸发出不同火花。
-
幕后群像
寂寞的聆听 为这个世代留声
为国家交响乐团等团队担纲现场录音多年的尤子泽,说现场录音就像「办一场婚宴」,他最早到、最晚走,时间压力也很大。而「乐团是活的!录音也是活的!」他强调每一场录音都没有既定的规则,乐团位置的前后、高低,不同乐曲所需的人数不同等,指挥会在每场音乐会调整乐团状况,他必须绷紧神经,确认混音后制该怎么处理,「多听、多想、多看。」尤子泽如是说。
-
艺号人物 People 传统戏曲导演
李小平 自寻出路的迟到青春期
从科班学花脸的京剧明日之星到无法上台转入幕后当「管事」,从完全浸润京剧圈子到接触现代剧场、回头灌注戏曲新创生命,李小平的人生跌宕,更胜戏剧。他说话时,不平焦燥的神情,像是个青春反叛期的小男生,「前阵子我高一的儿子开始反叛期了,我才想到,我好像根本没有青春反叛过。」李小平的青春期晚了点,他的戏既是创意,也是反叛,这一路从怀疑、抗拒到重生更是一个自我追寻的过程。
-
演出评论 Review
一场「显身」的召唤仪式
《身体舆图》是一场以诗的比喻来完成「显身」的召唤仪式,因此没有故事却能深具意味地将肉体中埋藏的记忆史,如一段刻印在她的皮肤上、甚而自己也无法阅读的「象形文字」,它又像一块伤迹残留于她的灵肉,只有在凝视中才会令人隐隐作痛。
-
演出评论 Review
饥饿的肉体性
小说中人吃人的语言叙述,在经历将近一百年以后,演绎于剧场,通过呐喊、噬咬、互相推挤等动作堆砌出饥饿的肉体性,剥去显性的历史、社会背景,带出「现代」败坏腐朽的意味,或说原来「现代」就是一具具的饥饿肉身构筑出来的,而文明终究也不过是调度隐藏、拒斥与排除的技术所棚搭出来的。
-
演出评论 Review
让人无法逃离的嘶哑琴音?
动人之处,在于剧作家的失落、愤怒、和困惑,在于他是一个以说故事为业的人,却被迫要在一个故事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的时代中,继续努力说著故事,并且抱著一点点引起阅听者兴趣的希望,只是,他却又摆脱不掉身后如背后灵一样紧随的提琴手。
-
演出评论 Review
这执拗又矛盾的「巨人」!
编导先以假性的亲子关系,譬喻政治与政权的手段,观众原以为的「天伦梦觉」,却其实是沉沦且阴暗的同志情态。主角的反逆,让人以为是忍无可忍的革命,男人和男人的苟且,原来是反讽政治的勾结;这「以退为进」的导演概念,成功地在剧末翻转了全剧一直以来戏剧动作的表相。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京剧武生
戴立吾 半生缘一身功 只叹知音难求
虽然是颇具知名度的台湾新一代京剧武生,戴立吾的表演生涯却不如表面亮丽,大环境的限制,让武生武丑行当的发展未来晦暗难明。虽然也演过电影电视,但他终究还是希望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戴立吾说:「我学了一辈子的戏,我会的就是这个,即便大环境不尽人意,但我最有成就感的仍是在大舞台上,即便观众愈来愈少,只要有人懂戏,懂我哪里唱得好,哪里唱得不好,我就满足了。」
-
演出评论 Review
多重的时间与缺席的空间
结尾,舞者举著一块块不规则的镜子,让观众透过镜子看见自己在现场被切割成碎片的样子,于是舞蹈的主题从历史和时间,转换为现场和空间。我们知道,整支舞蹈皆因中山堂光复厅这处空间而起,所以谈论空间不但没有离题,反而是回归正题,不过未免也回得太晚了。
-
艺号人物 People 香港声音表演家
梁小卫 任性自在 即兴人生一场
常常在黎焕雄执导的几米音乐剧中、以声音令人惊艳的梁小卫,是香港知名的声音表演者,纵横剧场、音乐会、舞蹈剧场等等舞台。即将再度扮演音乐剧《地下铁》中妈妈一角的她,擅长即兴演出,人生也过得即兴,总是说:「我是不小心进入这个圈子,不小心喜欢上音乐的。」
-
演出评论 Review
双身对照 更见兴亡之慨
除了明清更迭,两位小生杨汗如与李佩颖不断以各自声腔表述挣扎与质疑,清亮悠扬的昆曲与浑厚沙哑的歌仔,很轻易会将明朝的侯方域联想成中国大陆,而清朝的侯方域代表台湾。本来只是不同声腔的混搭,秦淮烟雨飘进了歌仔戏的挑战,观众甚至忘了还有电子音乐,淡雅有致的韵律也非常适时地点缀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