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百老汇,近来爆发了一桩离奇的诈骗案:一位希望借由将音乐剧《蝴蝶梦》推上百老汇舞台证明自己能耐的制作人Ben Sprecher,因筹募资金找到神秘大金主,却因「金主病逝」消息引发投资者怀疑,警方进而揭发这是一桩仲介者借由介绍「金主」诈骗仲介费的案子。
音乐剧《金牌制作人》The Producers是两个不肖百老汇制作人企图以「史上最烂的戏」来诈骗投资人金钱的故事。但是在一个近年来最离奇的真实百老汇诈骗案里,受骗上当的,却是制作人。
涉案角色,包括野心勃勃的制作人、如藏镜人一般的神秘金主、追踪新闻孜孜不倦的记者、联邦探员等,案情发展之跌宕,连以编故事为生的百老汇业界,也啧啧称奇。
纽约制作人的「音乐剧蝴蝶梦」
案情的中心,是音乐剧《蝴蝶梦》Rebecca。这部改编自Daphne Du Maurier的畅销哥德风悬疑小说,叙事者是个年轻女孩,嫁给一个年近半百的富有的鳏夫,两人回到他在英国的豪宅要展开新的生活,但是前妻的阴影却始终笼罩著他们。希区考克在一九四○年曾改拍为电影,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奖。
德国剧作家Michael Kunze将之改编为音乐剧,○六年在维也纳首演,还去过芬兰和日本。但现代音乐剧要真正在国际上大卖,非得有百老汇及伦敦西区的加持,纽约剧场制作人Ben Sprecher就此登场。
Sprecher原来是外百老汇剧场经理,因为帮百老汇最大房东Schubert公司管小剧场而与百老汇牵上线,陆续投资过一些百老汇制作,但只算是帮人敲边鼓。《蝴蝶梦》想登上国际舞台,但是纽约重要的制作人,都不认为此戏足登大雅之堂,没人愿意接;Sprecher想藉一个大制作的音乐剧来证明自己有百老汇一线制作人的能耐,两方因此搭上了线。
百老汇制作费惊人,尤其是商业取向的音乐剧,动辄上千万,《蝴蝶梦》的预算,就高达一千两百万。然而诚如《金牌制作人》的Max Bialystock所言,制作人两条铁律「第一:别掏自己腰包;第二:别掏自己腰包!」制作人的本事,就在能说服得了其他人打开荷包。
跟人要钱本来就不容易,要叫人投资成功率只有四分之一的百老汇,更是难上加难。Sprecher显然没有这个能耐。《蝴蝶梦》想先在伦敦开场探水温,但筹不够钱打退堂鼓;直接挑战百老汇也不顺利,原定二○一一年底开演,又因为钱不到位而延到二○一二年秋天。原本只在业界流传的耳语,开始登上《纽约邮报》和《纽约时报》:《蝴蝶梦》演不成。
「金主病逝」揭露诈骗案
为防微杜渐,Sprecher宣布他已经找到了头号金主:一个远在南非的Paul Abrams愿意投资四百五十万。虽然百老汇业界没人知道这是何许人物,虽然四百五十万是大多数投资额的十倍(小额投资,分散风险),但眼看著广告看板都挂上,剧院开始装台,百老汇只好半信半疑Sprecher真是挖出一块没人知的金矿。
但是八月突然传出Paul Abrams得了霍乱死在伦敦的消息,各种阴谋论又开始沸腾。然后是《纽约时报》在九月底报导,该报遍查南非、英国和美国,找不到Abrams的讣闻;Sprecher承认他从未见过Abrams一面也没和他通过电话,往来都只是通过电邮;Sprecher提供的Abrams的遗产处理者的电邮地址,注册登记才只有一个月。
这个爆炸性的报导果然震撼,第二天联邦探员就去敲Sprecher的门;当时普遍的看法是,Sprecher凭空捏造了Abrams之名好吸引其他投资者上门。然而案情峰回路转,没过几天,调查单位宣布,长岛的一个股票商Mark Hotton因为通讯诈骗被捕,原来Sprecher对Abrams的所有认识交往,都是透过Hotton而来,Hottom以筹钱为由,赚取仲介费。
真相大白后(假设接下来的调查不会披露更多内幕),《蝴蝶梦》终于宣布无限延期。虽然Sprecher对外仍强颜欢笑,坚称调查证明了他的清白,但业界基本上都认为,他的百老汇梦,就如故事里的豪宅Mandaley一样,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至于他已经筹到却花掉的钱(制作布景服装和广告费等),如果还不出,肯定还要吃官司。这个故事再度证明,《金牌制作人》里Bialystock对 Leo Blooom所说的话是对的:没等到开演夜戏落幕,百老汇制作人的帽子别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