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ature剧团新启用的剧场。
纽约

外百老汇求「升级」 艺术实验性惨被牺牲?

不同于前代的艺术家甘之于蜗居在下城和外百老汇圈子,今天的外百老汇剧场,一站稳脚步,就想向百老汇进军。最近不少外百老汇剧团盖了更好的演出场地,但也有评论担忧,这些剧团因为新工程背负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加上又要与百老汇竞争,在作品的选择上,会不会走向保守和商业化?

不同于前代的艺术家甘之于蜗居在下城和外百老汇圈子,今天的外百老汇剧场,一站稳脚步,就想向百老汇进军。最近不少外百老汇剧团盖了更好的演出场地,但也有评论担忧,这些剧团因为新工程背负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加上又要与百老汇竞争,在作品的选择上,会不会走向保守和商业化?

「哭穷」是纽约外百老汇剧场的传统,贫困的艺术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以借贷、寅吃卯粮、一切自己来的方法,把戏搬上舞台,还是很多人对外百老汇的认识,剧场界也乐于维持这个浪漫的错觉,音乐剧《吉屋出租》Rent就是最具体的代表。

外百老汇的确有可以抱怨的地方,传统剧场观众流失、租金节节上涨、生存空间被百老汇挤压等,每有一个外百老汇剧场关闭,这些理由就会被拿出来。但最近以来,几个重要的外百老汇剧场纷纷进行整修、扩充、搬新家等的工程,让人开始觉得,外百老汇好像愈来愈有钱了。在庆贺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担忧就是:运作会不会也愈来愈商业化?

外百老汇剧场  纷纷推进百好汇

不同于前代的艺术家甘之于蜗居在下城和外百老汇圈子,今天的外百老汇剧场,一站稳脚步,就想向百老汇进军。而且仅管美国经济仍处在低迷状态,外百老汇的募款工程,仍然一个接一个。曾把《求证》ProofDoubt推进百老汇进而拍成电影的Manhattan Theater Club,终于买下了百老汇的Samuel J. Friedman剧院。把Mary Zimmerman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带进纽约的The Second Stage Theater,也和Helen Hayes剧院签约,正式立足百老汇。

其他剧团虽然不急著登上百老汇,但也纷纷寻找更多更好的场地。Theater for a New Audience将耗资四千七百五十万,在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旁盖一所新的剧场。林肯中心剧团在其原建筑顶楼加盖的新剧院,今年即将开张营运。公共剧场的整修工程,已经进行了好几年。

不过最大手笔也最引人注目的,是Signature剧团刚刚启用的Pershing Square Signature Center。Signature剧团近几年来,以每季专推一位剧作家作品,票价一律廿五元的做法,搏得许多掌声,近几年来的Horton Foote、August Wilson和Tony Kushner的《美国天使》Angels in America,都大获好评。在这个成功的基础上,扩建计划得到了政府和私人财团的大力支持,新剧场是由明星级建筑师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设计,也在四十二街上,而且比旧剧场更靠近百老汇人潮区。而剧院数更由一增为三,本季开幕,一口气便推出三个剧作家的作品,包括南非重量级剧作家Athol Fugard亲自导演他的《血缘》Blood Knot

新的剧院当然设备比较好,一般说来座位也比较舒服。剧场数增加,可以演的戏增多,对剧作家来说更是好消息。但是《纽约时报》的剧评Charles Isherwood也提出一个隐忧:这些剧团因为新工程背负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加上又要与百老汇竞争,在作品的选择上,会不会走向保守和商业化?他指出Manhattan Theater Club本季的新戏,都不太出色;公共剧场本季最叫座的两出戏,都是上季续演的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of Steve JobsGatz。在此前业界也有人认为,公共剧场最近太过强调作品上百老汇的潜力,忽略了许多具实验性的作品。

进了商业机制  牺牲艺术实验性?

有人指出,剧场创作没法保证好坏,新作品成功与否不光是主事者眼光,也与当时创作的整体水平有关,不能光看一季下定论。然而Isherwood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或评论者有意要搅乱一塘春水。不少戏迷都认为,纽约非营利剧场的两大龙头Roundabout和林肯中心剧团,就因为涉足百老汇而每况愈下。

林肯中心剧团原本有一大一小两个剧场,都在林肯中心里。大的Vivian Beaumont剧院属于百老汇,这个剧场过去几年,出过几个叫好叫座的戏,包括Contact和《南太平洋》,欲罢不能,长期占了剧场,新戏进不去。不少剧迷都认为,Vivian Beaumont的戏因为著眼东尼奖,路线愈趋保守,现在的《战马》,就是一例。

然而最遭议论的,还是Roundabout。这个剧团现在拥有五个剧院,其中三个是百老汇等级,过去几年来,艺术票房皆乏善可陈,偶尔有几个叫座的戏,如《不可儿戏》或Anything Goes,在艺术上也无突破之处,纽约剧场界早就怨声载道。如果这几个「长大」了的外百老汇剧团,也走上Roundabout的后路,那就真是纽约剧场的损失了。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