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奖的是……」当奖项揭晓,镁光灯亮起,所带动的是什么呢?在政府高举「文创产业」大纛的此时,设置表演艺术奖项的意义又在哪里呢?除了肯定与光环,这中间所串起的连动效应,包括反映创作趋势、活络「产业」气氛、打造艺术明星等等,似乎都是大家所期许的「可能的未来」……
法国前文化部长贾克.朗(Jack Lang)博士曾说过:「文化是很重要的经济投资。」韩国歌手PSY以一首〈江南Style〉歌曲,改写了韩国娱乐文化的历史,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授予他大韩民国大众文化艺术奖(玉冠)文化勋章。二○○一年韩国成立的「文化振兴院」,将影视、电玩等媒体内容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创产业」,韩国影视的输出,不但让韩国摆脱破败经济,更藉影视产品大作「文化外交」。
自台湾退出联合国,民间的商业贸易与文化艺术的交流推广,便取代官方外交,成功拓展台湾在国际的能见度。○七年旅奥台湾音乐家曹馨文以「海洋OCEAN」环保音乐剧计划获奥地利Theodor Koerner Preise总统艺术奖;○八年舞蹈家林怀民因「卓越艺术成就及在台湾致力推广文化」获颁法国骑士文艺特殊贡献二级勋章。今年,旅美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获奥斯卡奖十一项提名入围,法国文化部更因他的作品「让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做了深入的对话,并在商业与艺术间取得平衡」亦颁给他「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藉设置鼓励奖项 打造国家文化品牌
台湾电影、舞蹈、视觉等艺术表现屡屡在国际获奖,这些艺术家的杰出成就,都是台湾引以为傲的「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作品可以「代表台湾社会的一个文化观点和艺术力量」,不仅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也让台湾及颁奖单位(及国家)受到国际注目。
近年来,随著中国政经实力的崛起,对台湾产生全面性的「磁吸效应」,文化领域亦然。台湾拥有多元文化洗礼和自由的创作环境,让台湾表演艺术还领先中国相当大的幅度,可是,我们的优势还能够保留多久呢?要是能透过表演艺术奖项来扩大参与,除了彰显政府的重视,带动民众观赏表演艺术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突显台湾的国家品牌,并且鼓励持续默默奋斗的表演艺术工作者。
「唯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变伟大。」舞蹈教育学者出身的立法委员陈碧涵指出,所有的艺术都隐含有一定主观成分,奖项的评选机制虽只能朝「虽不满意却可接受的结果」,但她相信奖项的设立,一定可以成为有机的机制或催化剂,将市场、表演艺术工作者、政府、观众及创作者连结起来,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稳固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发言权,由国家来办理这样的奖项更能彰显其价值。所以,设置国家级的表演奖项绝对有其「需要性」、「重要性」与「急迫性」。
从官办到民办 奖励个人与创作皆有
台湾表演艺术类奖项的设立与发展,与时代的社会脉动有著密切的关系。一九八七年解严之前,奖项的设立虽名为民间团体筹办,却服膺于政治行动,具浓厚官方色彩。随著政令开放,表演艺术亦朝向多元化发展,各类大小奖项相继设立,有些奖项因故废止,得以延续的奖项也逐步回归其奖项的本质。目前台湾相关表演艺术类奖项,除了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简称台新)创立的「台新艺术奖」(2002-),及奇美文化基金会设立的「奇美艺术奖」(1989-)是由民间企业发起外,多为官方或(曾)具官方色彩之民间单位所筹设,以奖励各界之杰出贡献者为主。例如:行政院文化奖(1980-)、总统文化奖(2001-)、国家文艺奖(1997-)、台中市表演艺术金艺奖(2012-),及舞蹈飞凤奖(1978-)。舞蹈类则有征件竞赛型态的「舞跃大地舞蹈创作比赛」(1995-)、国际金舞奖(2010-)鼓励多元舞蹈类型的创作与演出。数位艺术表演奖(2010-)则是结合数位科技和表演艺术的创作奖项。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简称国艺会)设立的「国家文艺奖」,以奖励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电影领域,具有艺术卓越性与累积性成就,且持续创作、展演之杰出艺文工作者。国艺会执行长陈锦诚认为:「『奖』是要能彰显价值的。」
而近十年来「台新艺术奖」算是目前台湾奖励当代艺术作品的指标性奖项。将迈入第十二届的「台新艺术奖」,亦大胆提出变革,以更趋近「用艺术打造台湾新价值」的初始理念,屏除分类系统,推动跨域讨论,鼓励透过艺术实践而带动关注与反思当代社会的奖励方向。评选流程通过专责提名观察人提名初选、委员会复选、国际决选,并启动ArTalks社群互动网站,由七位提名观察人于ArTalks 个人版页发表艺术观点与观察,于网路世界引介、刺激艺术思辨的多元议题,企图藉网路平台与社会大众连结,引发广泛地艺术讨论。
剧场总是反映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台新奖走过十年,虽然选出的作品偶有争议,但表演艺术类评审彼此都没有私心,公正性也未被质疑。作为一个艺术奖项,不仅是回应台湾艺术生态的一个状况,更应该往前看见未来发展的可能,台新艺术奖从十年前开始关注跨领域,到十年后的「去」领域。台新执行长郑雅丽表示,奖项彰显的是一种已然存在的成就与价值,这个成就与价值透过奖项肯定重新被看见,被聚焦光束与引动能量。「不分类不表示我们倾向鼓励跨界,而是我们看到许多当代艺术创作计划或实践方案已难以用传统归类方式设定类项,台新艺术奖既然以鼓励当代艺术发展为重点,就应该与创作者一起走在前端,避免囿于类别却局限了创作的可能性,而是著重一个优秀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社会影响力与未来性」。
如何设立评选机制 反映生态与趋势
其实早在九二年,文建会就(现文化部)为「扶植文化艺术事业,辅导艺文活动,保障文化艺术工作者,促进国家文化建设,提升国民文化水准」而订定《文化艺术奖助条例》奖励对「台湾文化有杰出贡献者」,然而,这些奖项并未涵括以剧场(Theatre)艺术为演出形式的展演制作与从业人员。○八年,云门舞集排练场遭大火祝融,当时表演艺术界在积极探讨未来发展时,也讨论到表演艺术奖项的设立。甫卸任两厅院艺术总监的黄碧端,于文建会主委任内即策划推动表扬台湾表演艺术从业人员的「金艺奖」(暂定);盛治仁前主委任内更积极推动拟订草案,「评选优良节目,文建会再出钱让作品巡演,让之前短暂演出(档期)的节目有重新再演出的机会。」唯部分细节尚未取得共识,目前仍未确认实施日期。
陈锦诚表示,奖项的设立,终须回归生态与社会大众的思考连结,才具有公信力与价值。台新就是用严谨的机制,建立起它的价值。担任了两年台新奖观察委员的台大音乐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杨建章认为,艺术创作本身与鼓励艺术的制度,都不应该一成不变;制度面最须关注的在于评选的良性运作,如果制度的改变是基于对艺术愿景的反省,那么就应该改变;而新的制度,如果被证明是有执行困难,它自然会调整,他乐观以待有自我批判精神的良性改变。而台南人剧团艺术总监吕柏伸则表示,作为一个具公信力的奖项,一定要让人能够论述。它绝对不可能完美,如何建立一套游戏规则,让大家觉得还玩得下去,终须回到评选机制,谁当评审才是最重要的。
透过给奖肯定 带动产业与创作
表演艺术有赖「剧场、团队、观众」三者良性互动缺一不可。国光剧团团长钟宝善认为,「奖励是一种重要方法」,借以刺激整体生态。奖项的推动和彰显的方向,会形成一股艺术探索与实践的趋动力。此外,奖项也是一种创造明星的方法。绿光剧团团长罗北安表示,明星能带动票房,而奖项就是塑造明星光环的效应:「对于创作而言,若能得奖当然是更好。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明星,如果戏剧界能借此塑造明星的话是蛮好的。大家会跟著走,相对地,(观众)对其他剧团的作品也会持续关注。」表演艺术联盟秘书长于国华也同意罗北安的「明星论」:「表演艺术虽说是艺术,但它还是需要明星。过去,我们太吝于去吹捧表演艺术界的明星。当然,除了奖项还需有配套机制,刺激社会大众参与、让获奖作品可以再演出,不仅可以直接帮助整个生态,也等于鼓励观众多多走进剧场。」
于国华进一步表示,表演艺术本身是一个动态,每年会创造出怎样的节目并不晓得,另一层解释是艺术的跨界愈来愈多元,如果真的希望表演艺术发展,让更多努力奉献的人被肯定,让更多的观众被鼓励而去买票看演出,他觉得不应该只有台新奖,应该有更多大大小小不同的奖,借由更多的奖项去炒作表演艺术的气氛,好的演员不断地被肯定,观众一再被提醒哪些演员是值得去欣赏,藉很多奖项的推波助澜让整体气氛变蓬勃。然而,吕柏伸却认为,现在台湾观赏表演艺术人口还是非常小众,现阶段一个表演艺术奖项的成立,除非有大众媒体的帮忙,否则很难发挥甚么效应,大众未必会关注这个奖项,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进来看表演。
彰显宣传价值 成效非一蹴可几
作为台湾唯一的国家级剧团,国光剧团从传统戏的保存和新编京剧的道路上,累积获奖无数,钟宝善以为,若要设立公部门的金艺奖,短时间成果很难论断,这需要完整而多元的配套措施与长时间积累才能彰显其价值。罗北安表示:「奖项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性。有大量的作品才有办法归类,以台湾的人口,市场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内需。到纽约想看戏,我会先去百老汇看哪些戏得了奖再去看,但是在台湾就比较难去做这样选择。」吕柏伸坦言,就现阶段而言,奖项的成立,还是比较像是圈内人关起门来玩的游戏;唯一的好处,可能在于有个目标,可以刺激创作者做得更好更出色,但对于票房是否有帮助,他则存疑。
文创产业的经济指标,将表演艺术的供需本质回归市场机制,「剧场=卖场」、「团队节目=商品」、「观众=消费者」,那么奖项的颁发就不仅止于彰显其成就,也等于是创造商品(团队节目/艺术家个人)价值的宣传手法。它对内可以激发创意,厚培产业,对外可以穿越政治围篱,开启对话交流,创造台湾新形象。台湾目前最迫切的是,推动团队作品进行台湾巡回与国际邀演。若公部门与民间可以共同携手,藉著奖项的设置,推展由台湾生产淬炼出的杰出作品,将台湾社会的文化观点跟艺术能量传递出去,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国内外表演艺术相关奖项略览
整理 莫岚兰
台湾 |
行政院文化奖 1980年设立,表彰对台湾文化、艺术维护与发扬具特殊贡献之人士,是当今官方主办之最高文化成就奖项。
总统文化奖 由中华文化总会(前身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于2001年设立,为表扬全国具卓越成就与贡献,堪称典范之个人或团体。
国家文艺奖 由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于1997年设立,为奖励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电影领域,具有艺术卓越性与累积性成就,且持续创作或展演之杰出艺文工作者。
台中市表演艺术金艺奖 台中市政府为表彰致力于台中市表演艺术领域(含括舞蹈、音乐、戏剧、传统戏曲及民俗技艺等)之保存、传承、发展及创新,并具重大贡献或优良事实者,于2012年底办理首届表演艺术金艺奖(简称金艺奖)。
台新艺术奖 2002年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设立,以奖励当代视觉、表演及跨领域艺术之奖项。2003年起,企图打破艺术藩篱,从「奖励当年度最具创造性与突破性的作品」,转而关注作品如何「用艺术打造台湾新价值」。
舞跃大地舞蹈创作比赛 1995年由文建会主办,中华民国舞蹈学会(前身为民族舞蹈推行委员会)承办,是鼓励舞蹈创作的竞赛。
国际金舞奖 2010年起由文建会及原民会共同主办,新竹县市政府来共同承办,参与竞赛之舞蹈类型多元丰富。
舞蹈飞凤奖 为中华民国舞蹈学会于1978年设立,表扬与舞蹈艺术领域相关之杰出会员(需加入学会三年以上)。
奇美艺术奖 由财团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会于1989年设立,长期奖励美术、音乐及学术研究之奖项。
数位艺术表演奖 2010年由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文化局与财团法人数位艺术基金会设立。鼓励以数位媒材结合各领域元素的表演艺术奖。
|
中国 |
戏剧梅花奖 奖励全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表演艺术奖项(含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1983年由中国文联与中国戏剧家协会设立,后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简称梅花奖)。
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 2010年由现代戏剧谷创立于上海,为中国第一个商业戏剧奖项。评选方式结合专家、媒体与观众进行票选,是能适时反映市场现况的奖项。
舞蹈荷花奖 1998年设立,为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竞赛奖项,分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等类别分开评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合办。
音乐金钟奖 2001年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会共同主办。分为器乐、大型交响乐合唱作品奖、声乐作品奖、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和新时期中国艺术比赛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同属中国国家级艺术大奖。
|
香港 |
香港艺术发展奖 为香港艺术发展局设立。共设有六个奖项,分别为「终身成就奖」、「最佳艺术家奖」、「艺术新秀奖」、「艺术教育奖」、「艺术推广奖」及「艺术赞助奖」。
香港舞蹈年奖 由香港舞蹈联盟为表扬对香港舞蹈界具贡献之人士及团体设立。
香港舞台剧奖 1991年由香港戏剧协会与香港电台合办,以同业选举(Peer Election)的原则作为基本评审方法,回顾香港剧坛每年舞台制作成绩及当地优秀戏剧工作者。
CASH金帆音乐奖 2001年由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办,奖项采同业提名及投票,必须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成员之作品及制作。
|
美国 |
普立兹奖 Pulitzer Prize Award 又称普立兹新闻奖,于1917年设立,已经成为全球性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普立兹奖分为新闻界奖与创作界两大类奖项。
贝希剧场奖 Bessie Award 为舞蹈表演奖项,1983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市的大卫.怀特舞蹈戏剧工作坊(David White at Dance Theater Workshop),他们尊重创新的制作与表演,没有固定的奖项类别,是由策展人、记者、制作人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委员会决定该年奖项。
东尼奖 Tony Award 全名Antoinette Perry Award,是由美国剧场之翼组织(American Theater Wing)于1946年设立,以著名女演员兼导演安东尼特.派瑞的名字的命名。现与百老汇联盟Broadway League共同合办,是美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和电影奥斯卡、电视艾美奖、音乐葛来美并列美国四大艺术奖项。
奥比奖Obie Awards 是由《村声》Village Voice杂志为首的戏剧艺术家和团体发起。关注的是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的制作。除了终生成就奖和美国最佳戏剧奖,没有独立的类别奖项。 外百老汇(Off-Broadway)的奖项除了奥比奖 Obie Awards,还有露西尔.罗帖尔奖(Lucille Lortel Awards)、剧评家奖(Drama Desk Awards)、戏剧联盟奖(Drama League Award) 和外剧评人奖(Outer Critics Circle Awards)。
戏剧联盟奖Drama League Awards 是美国最古老的戏剧奖项,于1922年首次颁发,1935年正式设立,旨在彰显百老汇与外百老汇杰出的制作与表演上的成就。
伊莎朵拉·邓肯奖Isadora Duncan Dance Awards 伊莎朵拉·邓肯奖协会(Izzies)于1984年以现代舞蹈家邓肯为名所设立的奖项。协会位美国旧金山湾区,此奖旨在奖励当地的舞蹈艺术家分编舞、表演、技术、制作、旧作重建与杰出成就奖、终身成就奖。
尼金斯基国际编舞大奖 Les Nijinsky award 尼金斯基奖被誉为舞蹈界的奥斯卡,两年举办一次。
全美音乐奖Musical America Awards 1960年由美国著名古典音乐杂志《音乐美国》Musical America设立。每年评选出年度最佳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和器乐演奏家。是美国古典音乐界极具重要的奖项。
|
英国 |
剧评人奖Critics' Circle Theatre Awards 戏剧评论家协会(Society of Dramatic Critics,又名伦敦影评人协会,ALFS)于1913年发展至今,成为结合舞蹈、戏剧、电影、音乐和视觉艺术的评论人组织。1980年颁发ALFS特殊成就奖,之后陆续成立奖项,每年通过专业评论人选出当年英国杰出艺术作品。现在共有剧评人奖(Critics' Circle Theatre Awards,前身为戏剧剧场奖Drama Theatre Awards)、国家舞蹈奖(National Dance Award)、影评人电影奖(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视觉艺术奖(visual arts award)。
劳伦斯.奥利佛奖Laurence Oliver Award 简称奥利佛奖(Olivier Award),1976年由伦敦剧院协会(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SOLT)和英国伟大演员劳伦斯.奥立佛男爵共同设立,是英国戏剧界最负盛名的奖项,地位相当于纽约百老汇东尼奖。
标准晚报戏剧奖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 于1955年设立,为英国伦敦知名传统戏剧奖项,奖励伦敦戏剧与音乐剧方面的杰出成就。
伊恩.查尔森奖Ian Charleson Awards 1991年成立,由《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 newspaper及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共同颁发,以奖励英国30岁以下的舞台剧演员。
全英经典音乐奖Classic Brit Awards 以前名为Classical BRIT Awards,于2000年由英国唱片业协会(BPI)设立,内容涵盖古典、跨界和流行音乐。
|
德国 |
柏林艺术奖 Berliner Kunstpreis Award;Berlin Art Prize Award 1948年设立,奖励美术,建筑,音乐,文学,表演艺术,电影及媒体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士与团体。
德国舞蹈奖Deutscher Tanzpreis Award 德国最知名的艺术舞蹈类奖项,1983年起由德国舞蹈教育协会颁发,1995年起则与德国舞蹈艺术促进会共同颁发给对德国舞蹈艺术有特殊贡献者。
德国舞蹈「明日之星」奖Deutsche Tanzpreis “Zukunft” 专为年轻男、女舞蹈家以及编舞家所设。
国际Movimentos舞蹈奖 International Movimentos Dance Award 为国际Movimentos舞蹈艺术节(International Movimentos Dance festival)之奖项。2003年始,欧洲文化电视台ARTE、德国国营电视台ZDF,以及福斯汽车公司(Volkswagen),每年春天在德国汽车城伍尔斯堡(Wolfsburg)举办,是以当代艺术文化与舞蹈为焦点的艺术节,2009年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获颁「终身成就奖」。
「今日戏剧」奖Theater-magazine Theater Heute Award 由德国《今日戏剧》杂志设立,每年颁发年度最佳戏剧作品、最佳剧作家、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新人奖及最佳剧场奖。
德国古典回声奖Echo Deutscher Musikpreis Award 1992年由德国唱片工业协会(German Phono Academy)创立,为国际极具重要性的音乐奖项。表彰上一年度杰出的古典音乐家与团体,不仅注重音乐的艺术水准,其知名度也纳入评审标准。
|
其他 |
瑞典极地音乐奖Polar Music Prize Award 地位相当于「音乐界的诺贝尔奖」。 1989年由瑞典著名流行音乐团体组合ABBA的经纪人斯蒂格·安德森(Stig Anderson)创办,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负责颁奖。
澳洲赫尔普曼奖Helpmann Awards 于2001年设立,为纪念澳洲知名舞者、演员、导演赫尔普曼而命名。可以媲美纽约百老汇的东尼奖和伦敦的奥利佛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