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修追思会现场,屏风表演班成员齐聚台上。(林韶安 摄)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李国修纪念特辑

为台湾人说故事,继续……

「后李国修」的屏风表演班

当剧团创办人李国修一个转身,真正走下了人生舞台,表演艺术圈与众多屏风表演班的观众,一定急于知道:接下来,屏风会如何走向未来?接任艺术总监的林佳锋表示,屏风在李国修生病之初,即从财务、创作和思想传承等三个面向协调重整未来计划;而训练有素的团队也会继续遵循李国修的创作方向,为台湾人说故事。

当剧团创办人李国修一个转身,真正走下了人生舞台,表演艺术圈与众多屏风表演班的观众,一定急于知道:接下来,屏风会如何走向未来?接任艺术总监的林佳锋表示,屏风在李国修生病之初,即从财务、创作和思想传承等三个面向协调重整未来计划;而训练有素的团队也会继续遵循李国修的创作方向,为台湾人说故事。

李国修创立屏风以来,不仅为他编导演的每部戏屡屡创新,经营管理上也常为艺文组织打头阵,譬如屏风是全台第一个为义工保险,亦是第一个为观众投保公共意外险的剧团。然而,在李国修离开后的屏风表演班,未来将如何延续?

很早就开始交代

李国修在二○一一年宣布生病后,乐观面对病情,认为仅是中场休息。即便到生命的最后,他向弟子们交代的是告别式的编排细节,即将出版的书中故事如何梳理……等,他喜悦以对这「人生新的开始」,还是没谈到剧团的未来。不过,二○一○年四月开始,他已将营运、演出、制作等事项交给团队的核心伙伴打理,退居幕后。艺术总监林佳锋说,李国修是心思非常缜密的摩羯座,友人们去探望李国修时,都共同感觉到,他似乎很早之前就把该交代的事交代给相关的人。

事实上李国修从一九九六年便意识到接班人的问题,为传承布局,虽然培养徒弟的目的并非为了接班人,也希望能找到志气相投者,将专业传承下去。在早期的访问中他就曾表示:「不担心屏风因为没有李国修,就不叫屏风。」林佳锋说,李国修本来就是乐于分享的人,未创团之前就急于分享他所学,尤其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及他参悟的戏剧与人生之间的道理,因而过程中都整理成笔记、讲义,跟所有合作伙伴分享。

团队的DNA不会改变

林佳锋认为,李国修的离开必定对团队产生震荡,精神支柱仿佛瓦解,却又仍存在。不过,这三年李国修已训练团队,以类似的模式与团队对话,不实际在剧团内,但偶尔会给予提醒,只是接下来屏风团队必须面对「他真的不在」的事实。

整个七月,屏风表演班忙于李国修的后事,及现正演出中的《三人行不行》,林佳锋直言,关于团队的未来需要很快召开相关主管会议,但尚未有定案。「团队的DNA不会改变。」他说,李国修一直站在外省二代的角度,坚持写台湾这片土地的故事,从剧作家的生命经验中提炼出内在的故事,回归人与人情感最基础的连结。李国修对徒弟的教导也朝此方向,将生命中信手拈来的小故事转化为剧本。原本在屏风的年度计划便已安排两位在团内的导演黄毓棠、黄致凯发表新作,但未来也不排斥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只要符合本土原创的中心思想,为台湾人说故事,拥有对这片土地的关怀。

思想传承是近期重要计划

二○一一年李国修宣布生病,二○一二年年初屏风内部便做了「五年计划」调整,将部分未来要演出的作品提前演出。林佳锋说明,屏风历史上极少大幅度异动计划,上回是二○○一年九月对外宣布一个作品停演,当时是因应大环境的萧条与剧团生存问题。这次再做五年计划调整,内部有许多事需重新定调,主要会从财务、创作和思想传承等三个面向协调重整。财务面如何稳健经营下去,涉及未来搬演的作品;创作面将鼓励年轻人创作,但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励他们?以及作品以何种形式发表?都将再做讨论。

思想传承部分,近期屏风最重要的计划,除了整理三年、甫出版的《李国修戏剧作品全集》外,还有他的徒弟导演黄致凯正在整理中的编导演笔记。黄致凯说,这笔记之前是「有字天书」,仅为纲要,目前正将论述、故事补齐,以编导演讲义为经,以李国修剧场经验为纬,也像是他的表演传记。林佳锋说,未来还将出版剧团经营及剧目经营操作手册,依李国修的期待,将这些实战经验和知识分享出去,让小团体对于行政经营都能尽快上手。

继续让大家快乐

屏风正在上演《三人行不行》,及接下来九月将第六次搬演另一出经典戏码《莎姆雷特》,林佳锋说:「我们私下说笑,会不会是李国修这个老老猫早就算好,接下来要弄两个大喜剧让大家快快乐乐的?」对屏风而言,此刻还有许多事项未定,但林佳锋很有信心,他们有一群坚强的核心伙伴,跟在李国修身边工作十几二十年,未来无论出现怎样的任务,都能协力完成。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