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与剧场:廿一世纪发展趋势」研讨会参与人士合影。(关易忠 摄 前进进戏剧工作坊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从欧洲到中港台澳 探索剧场文本新趋势

由前进进戏剧工作坊主办的「文本与剧场:廿一世纪发展趋势」于十二月十一至十六日举行,内容包括导演工作坊、读剧沙龙、讲座及剧场研讨会,邀请了海外多位嘉宾来港,探索、讨论文本最新的发展。

由前进进戏剧工作坊主办的「文本与剧场:廿一世纪发展趋势」于十二月十一至十六日举行,内容包括导演工作坊、读剧沙龙、讲座及剧场研讨会,邀请了海外多位嘉宾来港,探索、讨论文本最新的发展。

「前进进戏剧工作坊」是香港小型专业剧团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名字。成立至今超过十年,在艺术总监陈炳钊的策划和领导下,剧团为本地小剧场创作和表演空间开拓了很多可能性。「牛棚剧场」的硬体发展是独立剧场的一次革命,为剧团的作品实验进路奠基,也因此突显了剧场的风格,凝聚了一批知性的、对探索剧场边界感兴趣的观众。

多样活动交流文本最新发展

剧团近年推动文本和表演形式的深度探索,挑战本地编剧、导演和演员的视野,在搬演当代文本的同时,亦透过读剧、座谈会等活动与本地创作人和观众一同思考、发掘文本和表演的当代性。这是对香港剧场发展的省思,并以行动实践思索的结果。继在十一月上演两周的梅焰堡(Marius von Mayenburg)《丑男子》后,接续主办为期一周的「文本与剧场:廿一世纪发展趋势」剧场活动,是一次相当有野心的策划,活动分别在香港演艺学院、光华新闻文化中心和牛棚剧场举行,包括导演工作坊、读剧沙龙、讲座及剧场研讨会,邀请了海外多位嘉宾来港,探索、讨论文本最新的发展。

在中国及德国从事剧场导演工作和推动交流,「飘虫剧社」创办人之一曹克非在三节的「新文本实战工作坊」以德国剧作家洛儿(Dea Loher)的《最后的火焰》和英国剧作家邱琪儿(Caryl Churchill)的《远方》为例子,与学员现场互动发现文本的空间和音乐性,朗读、演绎文本的实际操作,让学员体验文本的魅力。另一方面,静态的讲座如旅居德国的研究学者林冠吾,就在「围墙倒下之后的德国剧场」中先简述德国历史,再介绍了多位当代德国剧场导演的名字如欧斯特麦耶(Thomas Ostermeier)、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乐许(Volker Lösch)等。至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戏剧系系主任Dan Rebellato则以“Now! New Writing and Theatre in London”为题,介绍了英国剧场的最新趋势。

中港台澳编剧分享创作视野

这三位海外讲者亦同时参与了剧场研讨会,从个人的观察、研究和实践,讨论文本和剧场的可能性。研讨会先从国际大环境出发,除了英德两国的发展外,熟悉法国当代剧场的台湾学者杨莉莉亦介绍了当地最新的创作。至于导演面对当代文本,是角力或是助力?近年在海外观剧不断的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耿一伟,比较了「庞克与新文本」关系,曹克非的个人导演经验,则进一步拆解了文本的诗意,而香港导演冯程程就有趣地讨论了导演如何面对「附属文本」。很多新文本的舞台指示本身就是诗,非关呈现写实却又真得可以,这除了是导演的挑战外,对观众的接收亦然,艺评人邓正健就提出了这个疑问。

至于编剧视野的分享,北京的周瓒和台北的简莉颖都同时探讨了女性创作人的处境,如身分(女性、创作人)的政治性;澳门编导莫兆忠则以城市空间消失归纳当地文本关注的议题,香港庄梅岩则是以最贴身的生存问题思索编剧的创作处境。从国际到本土,回到核心是「我们要说什么故事」,这是创作人永恒的追寻。

剧场未来式广告图片
艺术家请回答-张擎佳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