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随著节奏用肢体的摆动来临摹生活的点点滴滴,本就是人类的天性,而其后被用来求偶、娱乐、或甚而成为祭祀敬天的仪式,成为了舞蹈的起源。如同绘画、音乐等艺术一样,其叙事性的传统向来是舞蹈中重要的一脉。但曾几何时,当文字发明与运用逐渐在人类的生活中,占上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逐渐地成为叙事的主流后,舞蹈虽然因此先行挣脱叙事的脉络,迈向不同的表现方式,但也从此让文字与舞蹈,开展了这场横跨越了好几个世纪,若即若离的爱恋。

常听人说用文字描写舞蹈,总觉难能传神精妙;但用舞蹈诠释文本,如何能在须心领神会的足指乐音点滴间,掌握观众的全然通晓,那又是另一番功夫得做足。而无论是文学或是舞蹈发展至今,传统的叙事早已不再是唯一的主流,无论是在精神上、形式上、结构上、表现上……都各自有著不同的缤纷光景,但是两者又如何互相汲取养分,为彼此增添丰采,激荡出飞昂的灵光?编舞家又要如何以文为本,呼唤原作,寻找到那「独一无二的点」,让刹那化为永恒?

本月份趁著「两厅院舞蹈秋天」众多精采演出上演前夕,恰巧让编辑部觅得寻找答案的好机会,且让我们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到云门舞集的《烟》,从白居易的「雪月花时最忆君」到《回》,以及受贝克特作品的影响而问世的May B,与以文本与编舞写作齐发并行的李希特和安努克.范.黛可的《归属习题》,看看几位中外不同的当代编舞家,如何用不同形式的文本为出发,让文学与舞蹈,交融渲染出一帧帧翻腾的想像。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