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湾的大型场馆荒分外严重,除了因国家音乐厅整修、新舞台熄灯造成原本就缺乏表演场地的台北团队频频叫苦,加上全台多个大型场馆的工期延宕,原本预期的「艺文场馆大爆发」活生生要等到二○一七年才会发生,这时候或是机会转换思考,从长计议,整体推动人才培育、制作转型、观众拓展等,以期在场馆真正开门时,不但「灭蚊」大业可成,更可能改变人民的艺文生活。
台中国家歌剧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台北艺术中心相继兴建时,舆论出现两种反向声浪,一是期待,二是唱衰。期待的是,台湾自从一九八七年国家两厅院落成之后,表演艺术蓬勃发展,适宜的场地不敷使用,但卅年来未曾有同等规模且与全球接轨的场地在全台出现。唱衰的是,中台湾、南台湾的票房长年不甚理想,硬体建设事小,场馆经营、观众开发兹事体大,一不慎恐成蚊子馆。
如果了解台湾的艺文环境,便会知道以上两种认知,其实都没错。当下环境虽不到百废待举,但方方面面都需费心浇灌,短线操作、长期效应皆须并行,才能发挥即时效益并趁势力求落实深耕,且在观察及推动事物上,必要有点线面的全盘思考,才足以顾及全局。
表演场地的缺乏与冲击
两厅院的「独大」,使得它牵一发而动全身。二○一五年六月一日至九月卅日国家音乐厅进行史上首次微整型,四个月下来,根据古典乐刊《Muzik》杂志统计,台北因此比往常少了两百五十场音乐会。二○一六年七月到二月两厅院将启动另一波戏剧院整修计划,半年的缺席,加上「可替代空间」新舞台熄灯,台北艺术中心延至二○一七年开幕等,造成中小团体抢拿水源剧场、华山和松山文创园区、云门剧场等空间档期,中大型制作则暂用城市舞台、新北市艺文中心等场地或选择先巡演其他城市。
两厅院的整修,突显了场地荒,但试问,两百五十场音乐会的消失,有多少民众或乐迷有感?音乐会从两厅院换到迁就的场地,对票房有否产生致命冲击?还是原本推票就辛苦只是雪上加霜?因此根本的问题,除了讨论台北的音乐厅是否足够,更应该同时开创拓展观众的各种可能,才能治标治本。戏剧院关馆,尤其是实验剧场,对中小团体产生不小冲击,于此点出大型场馆虽有需求,但中型以下的专业场地在台北也有其急需性。
然而两厅院整修,咬牙撑一下就过了,更多问题凌驾于新旧场馆的开馆和修馆之上。数个新场馆工期的延宕,使得台湾场馆的「大爆发」将从明年延至二○一七年,届时台湾戏曲中心、台中国家歌剧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台北艺术中心都将投人营运。如此型态的「大爆发」,在台湾前所未见,挑战和机会如影随行,从「里」到「外」都需要被翻转。
大型新场馆符合演出与观众需求?
台湾过去大型场馆仅有两厅院别无分号,近卅年虽然培育不少艺术行政和节目制作人才,但只此一家,人员数量毕竟有限,导致台湾大多数相关人才服务于民间团队。民间团队的运作和经营场馆又有一段需要磨合的距离,如何从中取得平衡,同时建构出适当的培育管道,攸关场馆未来运作。
台湾表演团队目前以中小型居多,即将开幕的数个场馆,多以中大型剧场为核心,如此一来,新场馆如何协助、支持、诱发团队或导演「长大」便成了当务之急,过去限于经费和场地,表演团队往往保守操作,如今若有适当资源的灌注,制作能否更到位更具野心。台湾团队与国外场馆、艺术节管道的搭建,近年欣见 文化部、民间基金会等投入稍见起色,未来新兴场馆对此角色的施力应当被赋予期待。
场馆开幕,「观众」是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在台湾一般民众与文化艺术的距离甚远是实情,因为是实情,如果什么都不做,要变成蚊子馆当然容易。一般人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多少存在好奇,接触后若能享受其间,就可望产生兴趣与共鸣。如:今年卫武营国家文化中心举办的「2015卫武营玩艺节」、台中国家歌剧院所推出的「歌剧院序曲——巨人来了、巨人出没」等系列活动演出,也都为当地的表演艺术环境注入活水,因此针对一般民众的活动策略,进入校园的教育推广,不应只是配套措施,而是该放在前线有系统的长期投资。
脱去膜拜光环后,如何维持热度?
有人可能会疑惑,台湾表演艺术观众数量有限,开发的成效也非一时半刻,中央财政又在弱化之中,此时场馆的兴建是福是祸?回望卅年前,那时的台湾相对今日可说是「文化沙漠」,两厅院的出现将艺术之美挺立于民众之前,带动了市场和经纪公司的兴起,也刺激了环境生态。因此应该选择相信,文化产业有所谓的光环效应(Halo Effect)。而效应源自文化的膜拜价值,膜拜则少不了「殿堂」(硬体)。
分别由国际知名建筑师库哈斯、伊东豊雄、侯班设计的台北艺术中心、台中国家歌剧院、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三者透过创意赋予建筑吸引人的姿态,当民众因向往循名走入后,行进间感受的文化艺术展示价值、体验价值,过程犹如沉浸光环,效应油然而生。
去年云门剧场开幕,虽然地处淡水相较偏远,但在林怀民、云门舞集和全新剧场的号召下,在此地的演出票房不俗,可被视为某种程度光环效应和膜拜价值的展现。不过,光环的热度要能长久维持,必须倚靠各式节目策画、艺文课程、行销推广活动等不断地强化翻新,最终涉及场馆的定位与核心价值的建立。
二○一七年台湾艺文场馆「大爆发」所点燃的火苗,力道若施得精准,扭转的不仅是北中南的艺文环境,更有可能改变民众的生活,于此「蚊灭」必成为一种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