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ataw.浮岛》将达悟族乐舞与族人面对的当下情状对照呼应。(原舞者文化艺术基金会 提供)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浮沉于现代化浪潮 我们牵起手反抗

原舞者《Maataw.浮岛》

继二○一三年与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拉法合作《Pu’ing找路》后,依循田野调查为基底、加入现代剧场概念与手法的路线,原舞者今年推出了新作《Maataw.浮岛》,以兰屿达悟族为主题,由能演能导、本身为台东阿美族的陈彦斌执导,他将达悟族乐舞与族人面对的当下情状对照呼应,在演出中让族人以传统抛船仪式「蛮阿威」驱赶入侵者,成为族人间相互鼓励打气的「反核身体」。

继二○一三年与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拉法合作《Pu’ing找路》后,依循田野调查为基底、加入现代剧场概念与手法的路线,原舞者今年推出了新作《Maataw.浮岛》,以兰屿达悟族为主题,由能演能导、本身为台东阿美族的陈彦斌执导,他将达悟族乐舞与族人面对的当下情状对照呼应,在演出中让族人以传统抛船仪式「蛮阿威」驱赶入侵者,成为族人间相互鼓励打气的「反核身体」。

原住民族乐舞剧《Maataw.浮岛》

2016/1/22~23  19:30   2016/1/24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3-8642290

铁皮屋内,青年男女载浮载沉,簇拥至一隅,牵起手,这回没有原民乐舞印象中,「连臂踏歌,踊跃跳浪」的重量与气力,牵起的手在背面,他们仿佛立于波涛汹涌间,前倾后倒、步伐凌乱,队伍随波逐流地失序摆荡,所幸,还有牵起的手,努力联系,应著摆荡产生各种形变。此刻,舞台正前方,牵著宠物狗的年轻男子,撑著雨伞,若无其事地左顾右盼。这是原舞者二○一六年新作《Maataw.浮岛》的彩排片段之一。

从再现乐舞到与现代剧场有机结合

「原舞者」自一九九一年成立至今已有廿四年之久,作品以田野采集作为方法,向部落请益传统文化与歌舞,舞团集结来自各部族的优秀青年男女,学习力强大,田野方法踏实,透过教学、研习、创作、展演与出版,推广原民传统文化,如一九九四年《矮人的叮咛》即以赛夏族矮灵祭为主轴,为再现原民祭仪乐舞的经典之作。二○○七年起,舞团从台北搬回了花莲鲤鱼潭旁,也在展演方法上重新定位,人类学式的田野方法依旧,另加入现代剧场概念与手法,让原民传统文化、乐舞与身体能在当代议题上有效交织,二○一三年由排湾族舞蹈家布拉瑞扬.帕格拉法带领原舞者创作的《Pu’ing找路》即为一例。今年,原舞者找来能演能导的陈彦斌,希望在剧场与原民乐舞的有机结合路上,再往前迈进一步。上述反手的队伍、随波摆荡却依然坚持、传统与当代并置的荒谬感,正是年仅廿八岁的陈彦斌,也是身为台东阿美族年轻一辈的法昂斯.拏耀,所感悟的当代兰屿达悟族(Tao)生活情状。

“Maataw”在达悟族语意指「漂浮在海中的岛」,字根“ataw”,原意「海洋」,加上前缀词“Ma”后,遂成浮岛之意。“Maataw”一词点出了海与岛的关系,以及其中的动态性——波动、浮沉,更隐含了海为岛屿带来的祝福与挑战,孕育岛上达悟族人内敛与剽悍兼具的性格。

事实上,原舞者早在一九九九年,即欲将乐舞触角伸入兰屿,无奈当时人脉与资金资源尚不足,无法成行。相隔十六年,终得以正式进行以达悟族为主的田野与制作,不过年轻导演还是吃足了苦头,曾担任《Pu’ing找路》副导的陈彦斌回想起第一天进入兰屿,即被带领田调的达悟族人郭健平大哥骂到臭头:「达悟族传统文化很复杂的,不是想做就能做!」时值炎暑,陈彦斌却冷汗直流。不过,看似嘻皮笑脸的他,其实愈挫愈勇,在海边呆坐一天后,奋力急起直追,「我就是要做给你看!」他心里默默喊著。在社运、文化保存等抗争运动中活耀的郭大哥,看似剽悍,却其实细心地为他一点一滴讲解海、岛屿和达悟族人的历史,以及受到现代化冲击的达悟族传统。

除了导师般的郭大哥引领陈彦斌进入田野外,原舞者于兰屿进行的开放工作坊,甚至于乡间路边逢人即开喝(米酒加奶茶),聊起族人历史与当代议题如反核抗争、土地正义等,更是珍贵材料。又好比在海洋文学作家夏曼.蓝波安的聚餐上当了一整天买烟买酒小弟后,最后一句:「你这个阿美族不错。」他们之间的交流才正式启动。

传统与当代并置的冲突与荒谬

身为年轻一辈的都市原住民,陈彦斌深知自己不会在作品中走「寻根」之路,而希望真实呈现当代原住民现况,以及他一次次进入田野所受到的冲击,透过田调感同身受达悟族人在现代化冲击下所产生的矛盾与抵拒。「传统食物水芋、地瓜、飞鱼、小米一定会愈来愈少,年轻人很多都吃便利商店的泡面,美丽的海滩旁边就是核废料。」他提出在兰屿观察到的种种荒谬。于是,在《Maataw.浮岛》每一段铺陈中,他并置传统仪式歌舞与入侵的外来者(政党、观光、消费者),只是他也不如此悲观,受到侵袭的达悟族人,终究起身反抗。他从达悟族抛船仪式「蛮阿威」(man’awey)的身体动能著手,一种怒目相向、咬牙紧唇、握拳颤动等气力与动能饱满的状态,亦成为《Maataw.浮岛》中驱赶入侵者,族人间相互鼓励打气的「反核身体」。

为了深入研究达悟族身体,他甚至向二○一五年的罗曼菲奖学金提出「从达悟族身体动能重新创造形体乐舞」计划,希望从传统身体著手,找寻创作上更深刻的动的可能。实践上,则透过近年对原住民仪式乐舞的观察与创作,酝酿强调乐、舞、剧三元素的原住民总体剧场概念。不过,身为原住民的他,坚持取之于土地,还之于土地的信念,当所有来自于传统的发想与实践能够在原住民舞者与部落族人身上真正发酵,并达到传承与服务的使命,就是他最开心的事。

除了新锐剧场导演以外,《Maataw.浮岛》的另一项特色是邀请来自奥地利的iKultur跨国艺术平台担任音乐创作与现场演奏,由长年深入兰屿进行达悟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博士林维亚担任音乐总监,曾为电影《暑假作业》制作配乐并入围金马奖最佳配乐提名的旅奥地利作曲家吴睿然,以及维也纳作曲家Johannes Kretz担任电脑音乐编曲,共同为演出打造传统与当代相互冲击并存的时空氛围。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蛮阿威」  达悟族的抛船仪式

每当兰屿达悟族传统刻纹大船(Cinedkeran)下水时,便会举行「蛮阿威」 (man’awey)抛船仪式,其中达悟勇士怒目相向、咬牙紧唇、握拳颤动等状态曾被错误报导为「驱魔舞」,但其实仪式中,站在船内挥刀仅有一人,因为若船内鬼魂满座,船身将变重,是故挥刀谓之驱魔。man’away有多种传统解释:彼此激励、振奋士气;安慰与同情;向对方挑衅;认同与支持。(樊香君)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