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系列音乐会演出,录音也是胡乃元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当音乐家越久,越淸楚即便穷尽一生,也不可能拉尽世间乐曲。因为,古典音乐曲目既深且广,一人之力断无法完成。因此,这几年无论是音乐会或是录音,都尽量专注在自己有兴趣的音乐。」胡乃元说。
在最新一张The Bygone Era的专辑中,胡乃元共演奏了理查.史特劳斯和康果尔德(Wolfgang Erich Korngold)的多首作品。横跨二个世纪的理查.史特劳斯,从十九世纪宫廷时代以伯爵、贵妇人赞助音乐,走到二十世纪初德、奥皇帝大力推动音乐的辉煌时代,但旋即又碰上一、二次世界大战,其经历以现代人观之,实在难以想像,反映在作品上自然丰富而多变。尤其是他在一九四九年去世前写的四首为声乐和乐团的作品,美得令人不敢相信这是历经二次大战后写出的作品。对多数国人而言十分陌生的康果尔德是维也纳人,可说是史氏的下一代,此次胡乃原以二人作品为专辑内容,用意在于将相差一世代的音乐配合,呈现出世代交替感。特别是康果尔德和理查.史特劳斯都碰到同样的问题──二十世纪开始出现大量现代音乐后,二人均被归为保守派音乐,直到数十年后,才以其雄厚实力再度得到大家认同。
提起理查.史特劳斯,国人大多并不陌生,不过,熟悉的可能都是大编制的交响曲或歌剧,如《唐璜》、《玫瑰骑士》等,此专辑收录的则是国人较不熟悉的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和五首艺术歌曲。胡乃元表示,以往在学校即接触过理查.史特劳斯的作品,但没留下太深印象,只觉得史氏作品非常激烈。直到几年前在纽约观赏《玫瑰骑士》演出,让胡乃元有另一层领悟。「当时,我才发现,史氏写给声乐的和乐团的并不相同,他太太是个女高音,很多最好的音乐理所当然的都写给了他太太。也让我回想起他的小奏鸣曲。小奏鸣曲是史氏比较早期的作品,但隐约可以听到日后《唐璜》及一些歌剧的来源。才明白原来他的小奏鸣曲也有二个不同层次。特别是钢琴部分,可以代表整个大型的乐团,技巧相当艰难,小提琴部分则是比较接近声乐的音乐。」
那次的歌剧经验,不但让胡乃元重拾小奏鸣曲,且一直想找机会录音,更开启胡乃元一探史氏其他艺术歌曲的兴趣。这一探,才发现史氏写的许多艺术歌曲都很美,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将丰富的情感表达其中,初听时可能觉得平凡,但每听一次就会有不同的领会,是十分奇妙的聆听经验。但如何将声乐转用小提琴表现,则考验著胡乃元,在反复硏究后,挑出五首最适合以小提琴表现的艺术歌曲,收录于新专辑中。
出生于十九世纪末、成长于二十世纪的康果尔德正逢维也纳最辉煌的年代。文化上不但音乐、美术都有惊人的发展,心理学上出现佛洛伊德,其他领域亦进展迅速,不同的领域相互碰撞、激荡。从小由父亲刻意栽培的康果尔德是个典型的天才儿童,足以与莫札特媲美(其父为他取和莫札特相同名字Wolfgang)。而康果尔德也不负父望,所做音乐完全以「美」为主,在二十世纪初十分受到欢迎。但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因为犹太人身份,被迫逃亡美国,到了美国因缘际会下,参与许多美国好莱坞早期黑白电影配乐工作,如《罗宾汉》等。「这次收录的二个作品,有些乐谱还是从美国国家图书馆找来的。」胡乃元说,这更坚定他为之录音的决心,因为,可能再过几年就根本找不到乐谱了 !
「要让古典音乐流传下去,不能只靠在音乐会中演出,有时必须作更多角度的考量,尤其到了世纪末,如何让下个世纪的人仍能欣赏到好的音乐,录音就是一个传承的方式。」胡乃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