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地利钢琴大师巴杜拉-史寇达(金革唱片 提供)
艺号人物 People 奥地利钢琴大师

巴杜拉-史寇达 走过世纪风华的经典琴音

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被誉为奥地利国宝级大师的保罗.巴杜拉-史寇达,走过廿世纪的音乐风华年代,与多位传奇指挥如福特万格勒、卡拉扬、贝姆、萧提等合作过,他就代表了上个世纪的典范。六月中,老大师选择台北作为他「最后世界巡回」计划的一站,将再带来他的精湛演出!

生于音乐之都维也纳,被誉为奥地利国宝级大师的保罗.巴杜拉-史寇达,走过廿世纪的音乐风华年代,与多位传奇指挥如福特万格勒、卡拉扬、贝姆、萧提等合作过,他就代表了上个世纪的典范。六月中,老大师选择台北作为他「最后世界巡回」计划的一站,将再带来他的精湛演出!

最后的世界巡演—奥地利国宝大师巴杜拉-史寇达钢琴独奏会

6/17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82269909转113

放眼乐坛,还有谁能够拥有超过两百张录音专辑,并且与指挥大师福特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贝姆(Karl Böhm,1894-1981)、萧提(Sir Georg Solti,1912-1997)等人都合作过?年将届九旬的维也纳钢琴家保罗.巴杜拉-史寇达(Paul Badura-Skoda)就是这样一位硕果仅存并且当之无愧的人物。被誉为奥地利国宝的他,音乐会足迹跨遍世界各地,如今,在睽违三年后,这位属于上个世纪的大师将选择台北作为他「最后世界巡回」计划的一站,用一生累积下来的全部化作一颗颗真挚的琴音,和海外的观众话别。

一战成名 引起大师们注意

出生于一九二七年的巴杜拉-史寇达,年幼时就展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六岁时家人便让他开始学习钢琴,虽然他热爱音乐,但其实一开始他并非马上想要成为钢琴家,他就像他父亲一样对物理、数学、科技感兴趣,曾经想成为工程师或是科技相关研究人员。但在战争时期成长的他,看到人们天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生活,并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慰藉更为恒久,让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不同的想法。

巴杜拉-史寇达在十八岁那年进入了维也纳市立音乐院,两年后便迎来他第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赢得了维也纳音乐比赛首奖,这是当时战后第一个奥地利举办的大型音乐比赛,因此很多后来成名的钢琴家在当时也都参加了这场比赛。他回忆说,那一年的冬天他滑雪发生意外手受了伤,大概有六个礼拜不能练琴,但也因而让他获得充分的休息,「在静养后我感到精神焕发」,结果以李斯特《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获得了优胜,让他在音乐之都一战成名。

他的优异天赋,也在其后受到两位指挥大师——福特万格勒和卡拉扬的注意,就在他从音乐院毕业后一年(1949)即有机会分别与两位大师合作,也为他职业演奏生涯奠下一个亮丽的开端。他首次与福特万格勒的合作,是与指挥家的女儿(Dagmar Bella)及维也纳爱乐在维也纳金厅演出莫札特双钢琴协奏曲。为使他们的合奏能完美无间的配合,两位独奏家花了一年的时间一起准备,第一次排练即让福特万格勒很满意,这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至今都还可以在巴杜拉-史寇达或福特万格勒的专辑中听到。回忆和大师的合作,他说:「心情是忐忑的,但福特万格勒像一个朋友、同事般地询问我对于协奏曲的速度与想法。」大师对后辈的尊重,至今仍让他印象深刻。

隔年,一个新的契机再度来临。由于他的老师、也是当时极为知名的钢琴家艾德温.费雪(Edwin Fischer,1886-1960)因病必须找人代演,就在费雪的推荐下,巴杜拉-史寇达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出一场三重奏音乐会,这场精采的音乐会成功地把他推向国际舞台。

录音下 难忘的每一刻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巴杜拉-史寇达的演奏生涯正要发展之时,恰巧也赶上了一个录音媒体新时代的开始,也就是密纹唱片(简称LP)的诞生(注)。他的专辑录音获得极大的成功,尤其是在美国;这也让他首次在纽约的音乐会未演先轰动地票券销售一空。就这样巴杜拉-史寇达在五○年间相继受邀至澳洲、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等地巡演,一九五九/六○年更拓展演出版图至亚洲,到日本巡回演出,其后也成为日本音乐厅的常客。一九七九年,巴杜拉-史寇达首次造访中国,更成为第一位在文化大革命后到中国演出的西方钢琴家。

一九七○年,对于巴杜拉-史寇达来说有著许多难忘的回忆。这一年他四十三岁。六月,他首演了法国作曲家法兰克.马坦(Frank Martin,1890-974)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也是作曲家为巴杜拉-史寇达所写。「马坦写的这首钢琴协奏曲非常困难。」让他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准备;他接著说:「首演的前一天我感到很紧张,但是我克服了紧张,最后让这部作品首演获得马坦的喜爱与赞赏。」为此,马坦还写了一段话致巴杜拉-史寇达,表达作曲家对于演出者的肯定。

也就在这一年,巴杜拉-史寇达接到了小提琴大师大卫.欧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 1908-1974)的来电,询问他是否愿意一起演出莫札特奏鸣曲之夜。接到这通电话他感到非常惊喜,但也思忖著为何小提琴大师没选择和他长年合作的伙伴芙莉妲.鲍尔(Frieda Bauer)呢?原来欧伊斯特拉赫认为莫札特这些奏鸣曲是「写给小提琴与钢琴」的,因此他希望找一个能够「真正」对话的伙伴。于是他们在萨尔兹堡、维也纳、巴黎、莫斯科等地展开演出,旅途中更让他们有机会交换想法。在欧伊斯特拉赫过世那年的五月,他们在维也纳演出了小提琴大师最后一场独奏会。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躬逢其盛,但至今仍可借由现场录音听到这「绝后」的组合(现由GENUIN唱片发行)。

天赋与努力结成的丰厚果实

一直以来,巴杜拉-史寇达以诠释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的钢琴作品闻名,而对他来说,舒伯特与他有最近的距离,他说:「同样出生在维也纳,这让我感受到一种在精神上的连结。」此外,他喜欢研读作曲家的手稿,这让他对于作品的诠释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他也有自己的手稿收藏。「这是音乐的字迹学。」他说明道,从手稿可以看到的不只是音符,更可以感受到作曲时的状况,或是激动,或是宁静,都可以从乐谱手稿中察觉。

在他两百多张的录音专辑中,他更是唯一一位以现代钢琴及历史乐器Pianoforte录制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的钢琴家。巴杜拉-史寇达回忆:小时候他也只接触到现代钢琴,直到廿一岁才有机会听到这些历史乐器的声音。对他来说,无论是在现代钢琴或用历史乐器演奏,音乐的「诠释」或「讯息」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声音、颜色。以声乐来做比喻,不同声乐家所唱出的艺术歌曲,音乐的印象会是相同的,但声音、颜色是不一样的;现代钢琴饱满圆润的声音如果是低男中音,历史乐器则有比较明亮的声音就像是女高音。

这位拥有近七十年演奏生涯的老大师,不弹琴的时候喜欢接触大自然、爬山,也喜欢文学、读诗、下棋。专注于棋盘上让他完全跳脱在音乐上的思考,带给他不一样的喜悦。回顾老大师一路走来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天赋加上努力带给他的丰硕果实。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在音乐之都成长的他,对于每一个契机都全力以赴,而创造出了许多不平凡的时刻。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能不断地到世界各地演出,和无法计数的观众分享他的音乐,让他心存感激,即使到了最后的世界巡演,他仍不忘初衷。或许现在他弹奏的音乐会曲目都可以在大师的专辑录音中寻得,但在经由岁月刻划后的每一个时刻所呈现出来的感动,都不会跟前一刻相同。在音乐会现场演奏家和观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即使是两百张唱片的录音,也无可取代!

注:在1948年密纹唱片尚未推出之前,粗纹唱片(简称SP)录音时间短,一单面仅能录五分钟左右的音乐,一首贝多芬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就会需要使用到四张SP才能完成录音。而LP每单面则可记录22到26分钟的音乐,再加上LP的其他优点,SP在LP问世后不久后便迅速被淘汰,1950年代已是LP的天下。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27年出生于维也纳,近70年的演奏生涯,拥有超过两百张专辑录音。

◎ 1949年与福特万格勒与卡拉扬的合作、1950年在萨尔兹堡音乐节帮艾德温.费雪代打演出,成为他跃上国际乐坛的关键。

◎ 1978年获颁贝森朵夫戒(Bösendorfer-Ring),代表被视为当代最能表现出维也纳音乐传统与精神并有杰出贡献的钢琴大师。2007年获颁奥地利银质荣誉大勋章(Großes Silbernes Ehrenzeichen für Verdienste um die Republik Österreich)

◎ 以诠释莫札特、贝多芬、舒伯特钢琴作品闻名。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