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公在剧场》透过说书人视角,穿插代表关老爷一生兴衰至成神的重要片段,将「剧场如何演关公的过程和心理」呈现出来。(国立国光剧团 提供)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关公在剧场》 戏中有祭祭中有戏

胡恩威执导实验京剧 还原关公由人到神的一生

国光剧团的实验京剧《关公在剧场》,由艺术总监王安祈操刀编剧,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胡恩威导演,当家老生唐文华饰演关公,从小追随「活关公」李桐春的王冠强,则担任戏曲主排。这次,国光把关公请进剧场,不只搬演经典关公戏码,而是「戏中有祭,祭中有戏」的仪式剧。

国光剧团的实验京剧《关公在剧场》,由艺术总监王安祈操刀编剧,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胡恩威导演,当家老生唐文华饰演关公,从小追随「活关公」李桐春的王冠强,则担任戏曲主排。这次,国光把关公请进剧场,不只搬演经典关公戏码,而是「戏中有祭,祭中有戏」的仪式剧。

国光剧团《关公在剧场》

8/26  19:30   8/27~28  14:30

新北市 淡水云门剧场

INFO  02-29383567

戏曲表演的新据点「台湾戏曲中心」即将落成启用,驻馆团队国光剧团也展开前奏的暖身演出。八月,有请关老爷出马,从淡水云门剧场出发巡游,既为剧场界驱邪保平安,也进行一次京剧的实验探索。

实验京剧《关公在剧场》,由国光艺术总监王安祈操刀编剧,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胡恩威导演,当家老生唐文华饰演关公,从小追随「活关公」李桐春的王冠强,则担任戏曲主排。这次,国光把关公请进剧场,不只搬演经典关公戏码,而是「戏中有祭,祭中有戏」的仪式剧。

将关公一生切片  探究从人到神的转折

「我想把关公『还原』成普通人。」王安祈指出,关公是民间敬仰的「关圣帝君」,通常大家不敢或不愿意在台上演出神明性格的缺陷,但她认为,唯有把关公还原成一个人,才能了解他如何从人到神的转折。

《关公在剧场》的戏剧铺陈是「后设」的。有关公戏经典片段,有关公的自我观看和反省,也有两位说书人(朱胜丽、黄毅勇饰演)的旁观。王安祈选了关公的三个面相:一是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护嫂寻兄的忠义;二是「水淹七军」功业到达巅峰的骄傲自矜;最后终于导致在麦城败亡归天。借由两个说书人的叙事,以《过五关斩六将》、《单刀会》、《走麦城》等关公戏片段作为串连,还原关公的一生。剧末,王安祈安排了「救赎」,关公受到玉泉山老和尚点化,体悟杀戮无情,最后成神,以武戏《青石山》收妖的喜剧段落,表现关公成神保护人间平安的祥和欢乐。

王安祈以文字将关公的一生「切片」,而香港「多媒体剧场先锋」胡恩威则将这些切片立体化在舞台上。擅长结合现代科技的他如何大搞颠覆?胡恩威给了意外的答案:「回到传统,就是实验。」

将戏曲融入创作  胡恩威正视传统

胡恩威在进念.二十面体的创作,多次将川剧、弹词、昆曲等中国戏曲元素融入作品中。二○○二年,他和进念创办人荣念曾合导《佛洛伊德寻找中国情与事》,展开与昆曲的长期合作探索。「西方人说:Dreams come true,梦是可以成为现实的;但中国文学戏曲的梦通常是梦,只有梦中才能得到自由。」这出戏以佛洛伊德「梦的解析」解构《牡丹亭》的春梦,东西方的梦在剧场产生有趣的碰撞。

青春版《牡丹亭》掀起昆曲热潮,胡恩威也有了不同思考:昆曲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吗?二○○七年,他和江苏省昆剧院、编剧张弘合作《临川四梦汤显祖》,把舞台留给各个行当,以最简单的形式呈现昆曲的精髓。二○○九年,胡恩威与张弘再度携手,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煤山为灵感,新编昆曲《紫禁城游记》,崇祯遇上建造紫禁城的工匠蒯祥的幽灵,在他的带领下巡游紫禁城,进行人世间最后一夜的家国巡礼。

胡恩威认为,「实验」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点,必须随时变换角度,有时站在体制内,有时在体制外,有时在台前,有时在幕后,才能开启不同的视野。「戏曲界谈复兴传统文化,却盖起一座座西方形式的剧场,流行大乐团伴奏、华丽的布景、演员戴上麦(麦克风),究竟什么才是传统?什么又是实验?」

「过去的我在台前看戏,看到的只是形式;这十多年有机会走到戏曲的幕后,看到了深刻的美学内涵。」胡恩威指出,戏曲的美学是很符号性的,不必丢一堆东西给观众,却传达很多意涵,观念既前卫又现代。

「戏曲演员的训练更是全方位,手眼身法步,连呼吸都很细腻。」胡恩威指出,好的戏曲演员可以独立在舞台上,以身体的极限处理和空间的关系,根本不需要导演教。因此,每次和戏曲演员合作,他把自己定位为建筑师,而非导演。「我的责任是:以音乐、多媒体、灯光……构筑一个空间,让演员得到最好的发挥。」

打造舞台两空间  呈现两种情境与质感

兼任舞台设计的胡恩威,邀请香港、德国的音乐、多媒体创作团队,与国光一同进行这次结合驱邪祭仪和戏曲表演的京剧实验。他为《关公在剧场》建筑了两个空间:一是说书人的场域,以说故事方式为观众串起关公从人、鬼(归天)到神的过程;第二个空间则是戏中戏(关公戏)。两个空间,两种情境与质感。

多媒体在胡恩威的创作中总不缺席,但他强调,多媒体投影的不是具体影像,而是光影的变化,光和演员的互动。「《关公在剧场》企图呈现不一样的京剧,但还是京剧。」胡恩威说。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搬演「关公」之不可不知

梨园界尊称关公为「老爷」。老爷戏,成就了京剧的特殊行当「红生」,大都由老生、武生应工,或由花脸扮演,称为红净。

饰演关公的演员循例会先拜关帝庙,迎回神符——黄表纸,小心折起放进盔头,顶在头上,称为「顶码子」,代表对关老爷的敬畏,并祈求演出顺利。演前必须沐浴净身,焚香顶礼,不吃葱姜大蒜,进了后台,勾脸抹上第一笔红,就不能说话,要肃穆诚心;下巴还得打上叉,再以髯口遮住,代表不是真的关老爷。

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也被尊为神物,在后台要以红绸包裹,演前焚香祭刀,除了老爷,只有周仓可以拿它、耍它。演后,「关公」是不能谢幕的,要先用黄表纸把关公脸抹掉,才能到台前谢幕。

关公败亡归天的《走麦城》是经典好戏,却也是戏班又爱又怕的心理禁忌。传说,演此戏亵渎神明,戏班会解散,演员会倒楣。二○○五年,国光「禁戏汇演」排出《走麦城》,饰演关公的唐文华等剧组人员,选了吉时穿著戏服到奉祀关圣帝君的行天宫上香祭拜,庙方以不符规定挡在门外,「关公」到了自家门口却进不了门,莫非真是关老爷显灵?(李玉玲)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