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瓦拉售票系统在剧院里设的电子看板。(王泊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九十九元的诱惑 水面上与水面下的票务系统

收到北京国家大剧院寄来的「九十九元」优惠购票简讯,不要以为是诈骗,而是票房冷飕飕加上售票管道混乱的结果。中国正式立案的售票系统至少有十个,但一档演出的销售管道可以不是一家独霸且可分销。而大陆节目须通过审批才能售票,但制度的不透明及旷日废时,相当影响节目宣传行销的排期,所以台面下的售票管道也就应运而生……

收到北京国家大剧院寄来的「九十九元」优惠购票简讯,不要以为是诈骗,而是票房冷飕飕加上售票管道混乱的结果。中国正式立案的售票系统至少有十个,但一档演出的销售管道可以不是一家独霸且可分销。而大陆节目须通过审批才能售票,但制度的不透明及旷日废时,相当影响节目宣传行销的排期,所以台面下的售票管道也就应运而生……

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优惠简讯,十一月二日收到的是这样写的:「即日起,您可享九十九元超值优惠购十二月十三日某某舞团某某作品三百╱五百元演出票,优惠仅限本人每场购五张。」如果时间允许,我不会错过以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观赏著名演出的机会。我并不是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会员,只是在它的官网上买过几次票券,这也不是诈骗简讯,因为几个月前我就曾用两百元买到了两张五百元的池座位置,请朋友听了一场欧洲著名交响乐团的音乐会。这不是国家大剧院给所属会员的优惠政策,简单地说,票房冷飕飕,只能祭出这种大降价的下策。连殿堂级的国家大剧院都如此了,可以想见二○一六年北京整体的演出市场确实不容乐观。原因可以很直接也简单地归咎于景气不佳或节目「不接地气」,但北京(或整个中国大陆)售票系统的复杂与无序或许才是根本的原因。

审批规则下  出现许多地下售票管道

撇去国家大剧院这种殿堂级且有自己独立售票系统的场馆不说,一般演出市场上登记有案的合法售票系统至少有十个,除了其中两三个售票系统王不见王之外,不论是跟哪个售票系统签下总代理,你的演出票券总会在多个不同售票系统中出现,这是所谓的分销。总代理与分销是演出票务台面上的结构,节目经过审批拿到演出许可后,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售票系统上宣传、售票,这种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容易操作。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审批制度的不透明及旷日废时,影响节目宣传行销的排期甚钜,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多种台面下的售票管道。

以审批作为分水线,水面下的票务世界要比水面上的精采多了。首先是比较接近水平面的论坛网站,如文青聚集的豆瓣网,不需要演出许可,售票提成只要5%,比水面上的正式售票系统动辄15%以上要侠义得多了,况且目标对象要更精准;再来是专门销售学生票(或最低票价的票券)的学生戏剧联盟之类的组织,北京就有好几个,都是因为喜欢看演出,帮同学代购,之后逐渐形成的售票管道。他们的营利模式是用便宜的价格包售节目的学生票,但转售对象是不是学生不得而知,因为按规定,买学生票需要学生证,但入场不查验学生证,因此,学生票流窜也是一种常态。

其实最有潜力与售票系统抗衡的是正在蓬勃发展中的自媒体,不但可以自己掌控全局,不须演出许可,没有售票提成,微信功能的强大使得技术并不成为问题,好处多多。唯一的问题是,茫茫网海中,如何让你的目标对象看到你,当然,持续坚持地做,总是会有成绩的。自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大有可能性,作为演出节目的行销售票载体更是力量微小的民间表演团体的利器,只是如何操作,如何发展,这又是一个新的学问了。

黄牛恒久远  市场现实影响业界生态

在所有的售票管道中,黄牛是在水底的,深不可测。开演前,各大场馆入口到处可见黄牛,但请不要误会,吸引黄牛的不是节目火不火,而是不论是什么节目,真牛总是有利可图,这是中国演出市场上的一景。黄牛卖的票券价格总是比票面价格要低,由此引发对他们票券来源的质疑,的确,在现场黄牛卖票也买票,加上三百五十元卖九十九元正式管道买来的诱惑,赚其中的差价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认为他们的商业模式只是如此而已的话,那就太小看这个「行业」及他们存在恒久远的事实了。

不论如何,演出节目势必得在水面上露脸,但很现实的,售票系统上的座位图完全无法展现事实的真相,看不到的努力才是重点。说到底,这么复杂庞大的票务结构完全是因应市场需要而生的,哪儿有利润,就会自然地形成某种商业模式,先试先行,这种商业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了,影响了业界生态,也许才会有是否合法化的争论。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