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雾社》,1972-1973,北美馆典藏。(台北市立美术馆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摄影的价值,在于记录

台湾第一位以系列为主题的女性报导摄影家王信,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另一种目线」个展,集结一九七○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十四个系列,包括「访雾社」、「兰屿.再见」、「雾台、好茶、三地门、大社」等系列,多数与原住民有关。「对我而言,摄影的功用和价值是在它的记录和报导性上。」王信坚持如是理念,为部落留下了变动时刻的重要见证。

台湾第一位以系列为主题的女性报导摄影家王信,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另一种目线」个展,集结一九七○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十四个系列,包括「访雾社」、「兰屿.再见」、「雾台、好茶、三地门、大社」等系列,多数与原住民有关。「对我而言,摄影的功用和价值是在它的记录和报导性上。」王信坚持如是理念,为部落留下了变动时刻的重要见证。

另一种目线:王信摄影展

即日起~2017/3/5 台北市立美术馆

INFO  02-25957656

「摄影的本质在记录。」四十年来,王信秉持这样的理念,透过摄影路径,见证并也保存了快速消逝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它的意义特别彰显在以口传文化为主,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冲击最大、也最显弱势的原住民族,一九七○年代王信走进屏东雾台、走进大社,也到尚未被现代消费文明「侵袭」的兰屿等地,透过摄影,她留下各部落曾有的丰厚生活内涵,以及原始又纯粹的文化风貌。

深入部落  记录真实

许久未公开活动的王信,是台湾第一位以系列为主题的女性报导摄影家,在台北市立美术馆策画的「另一种目线」展之前,距离上回个展相隔已有廿多年之久,对许多久闻王信之名,却未曾有缘相见的后生晚辈来说,这是一次本尊现身且原作重现的难得机会。本展集结一九七○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十四个系列,包括「访雾社」、「兰屿.再见」、「雾台、好茶、三地门、大社」等系列,多数与原住民有关。

「对我而言,摄影的功用和价值是在它的记录和报导性上,它是不是个人的艺术并不重要,同时,我也不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在相机尚未普及化的一九五○年代,年少的王信便已拥有一部自己的相机,留日期间又受到老师和前辈影响,选择报导摄影之路,她将手中这个黑色小方盒对向自己身处的现实世界,希望观众能透过她的影像,学习如何观看以及了解事物,她特别关心原住民,期待消除当时外界、媒体普遍对原住民抱持只会喝酒玩乐、好吃懒做的偏差印象,因而走进山林,拍摄原住民实际的生活状况。

无论是「访雾社」或「兰屿.再见」系列,王信拍摄的原住民影像有其依循模式:从外部环境循序进入居家住所,建构起原住民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连结,再往部落生活推进,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乃至牲口,从人们工作劳动、生活情景、礼仪风俗到人际之间的互动,影像呈现强烈的叙事性。王信的性格直率,她的影像作品也多流露纯真之情,她特别偏好拍摄孩童与动物,如犬、羊等山区常见动物之间的亲密互动,细腻且真诚。

沧桑已逝  唯存影像

虽然当年王信希望走访记录台湾原住民九大族的志业未竟,但她在一九七○年代拍摄的好茶、大社旧部落都是迁村前的影像,也可能是当前这些部落旧址仅存较为完整的影像记录,而今看来,该系列影像成了重要的文物资产。当另一位长年拍摄屏东西鲁凯族的摄影工作者王有邦进入好茶部落,已是一九九一年的「新好茶」时期了,王有邦拍摄部落人瑞身体力行的传统典范、族人与新居地间建立的脆弱依存关系。在往后的廿年里,新好茶历经多次天灾重创,终至灭村,西鲁凯族面临的生存冲击与传统凋零的速度更加剧烈,期间,王有邦曾跟随族人返回旧好茶寻根,他的镜头再记录到的,已是失去人烟的石板屋,在荒山地中等候子孙们返乡。

无论是王信四十年前的原住民身影,或是王有邦廿多年来累积的西鲁凯族人生命变迁,他们都是凭借一己之力,为部落留下变动时刻的重要见证。廿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睥睨瞬间,却能让数百年的部落文明摧毁殆尽,徒留被封存在影像中的先人身影足堪凭吊,鲁凯族作家奥崴尼曾评王有邦的肖像照片:「没有你的眼睛,就永远看不见这百合的沧桑史,尤其是他们最珍贵的生命力。」而这或许也是王信数十年来坚持「摄影的价值在于记录」之信念所在。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