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表演艺术环境的最明显问题是:场地不足、资讯不足。我们已有若干较稳定的剧团,但缺少可供长久排练、演出的场地,使多数剧团仍如虚悬半空。大众传播的强力媒体热衷影视花边,对表演艺术仅止于重点式或插花式的报导,观众无法从固定的时段、版面获知相关资讯,怎么谈艺术推广?
京戏、歌仔戏都有不同的观众群,多数不同类型的小剧场也有许多观众激赏、愿意投入和共鸣。虽然演出还不尽理想,但已证明今日台北人除了听音乐、喝咖啡之外,另一部分的心情及感官也在寻找交流点、宣泄口。真正属于台北的戏,能够反映观众生活情感的戏,也许会在这样的气候下日渐成形。
两厅院、国父纪念馆、幼狮、社教馆等公家场地一定要改变公务员式的上班管理制度,以符合剧场工作的作息之需。要是每天只能排练到晚上十点、装台顶多只给三天,怎么可能要求专业而精致的演出成果?当然场地不足是迫使演出编排如此紧凑的主因。我们需要更多场地:长年演出传统、民俗戏曲的,小型掌中戏专用的,及许多比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更自由的剧院,好给年轻人去做更新的开发尝试。唯有鼓励创作、增加好作品的演出机会,才是提升艺术欣赏的根本与长远之计。
(阎鸿亚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