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动物园》演出将加入即时投影与光影重叠等后制效果。(飞人集社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飞人集社「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新作

《天堂动物园》 动物为引 思索移民议题

飞人集社剧团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继「一睡一醒之间」三部曲之后,推出全新制作《天堂动物园》,故事以动物为主角,描述一匹外来的野马如何融入新的动物族群,借此隐射外来者/本地人的移居议题。在制作上,这次也将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与面具表演的加入,将让观众有不同以往看飞人作品的美感体验。

飞人集社剧团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继「一睡一醒之间」三部曲之后,推出全新制作《天堂动物园》,故事以动物为主角,描述一匹外来的野马如何融入新的动物族群,借此隐射外来者/本地人的移居议题。在制作上,这次也将有新的面貌,如大型偶与面具表演的加入,将让观众有不同以往看飞人作品的美感体验。

飞人集社剧团《天堂动物园》

11/17~18  19:30   

11/18~19  14:30

11/19  11:0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2-23378859

由飞人集社剧团所策划、制演的「小孩也可以看」系列,以偶戏结合真人演出形式,利用小巧精美的亲子偶戏包装沉重严肃的生命议题,号召大人小孩一齐走进剧场,将亲子剧作为亲子交流的平台,让观众阖家体验剧场魅力并共同探索生命议题。

剧团自二○一一年起,陆续推出探讨生死哲学的「一睡一醒之间」三部曲《初生》、《长大的那一天》、《消失─神木下的梦》,固定由剧团团长石佩玉执导、旅法剧场工作者周蓉诗编剧、波隆纳国际插画奖得主莒丝莲.额贝哈(Ghislaine Herbéra)操刀视觉美术,搭配王榆钧的音乐和长期合作的幕前幕后班底,多年来已累积一定的默契及口碑,和飞人集社的「超亲密小戏节」共同开创了台湾剧场圈的独特风景。

多元发声的动物寓言

今年,剧团即将推出三部曲之后的全新创作《天堂动物园》,故事以动物为主角,描述一匹外来的野马如何融入新的动物族群,借此隐射外来者/本地人的移居议题。「小孩也可以看」系列故事始终与编剧周蓉诗亲身经历及生活经验相关,从旅居异地到初为人母,旅法多年的周蓉诗看著孩子逐渐成长、踏入校园后所遭遇的人际相处,联想到欧洲现下急迫的移民及难民议题,便著手构思《天堂动物园》的剧本。

导演石佩玉初闻周蓉诗的构想也稍有迟疑,担心台湾观众无法对难民议题有所共鸣,但将眼光拉远,多数与少数、外来与本地的对立与冲突,其实无处不在,「剧本中时常丢出难解的两难处境:是要让外来者共享资源或保护本地人既有的权利?如何沟通与接纳?像这样的议题,无论台湾或欧洲都是共同的。」石佩玉说。

大型偶、多乐器、剪贴风

合作多年,团队已有固定流程和工作架构,但石佩玉依然希望在团员熟悉擅长的工作环节中加入未曾触及的编演元素。和以往飞人集社擅用的小型物偶不同,此次新增许多大型的全身偶,并加入即时投影与光影重叠等后制效果,并将采用以往剧团较少涉猎的面具表演,整体视觉效果更为奇幻华丽;音乐设计上,王榆钧与石佩玉针对每个动物的特质挑选所相配的乐器,编写各自专属的主题篇章;长期合作的法籍插画家莒丝莲.额贝哈也将在此作中一改画风,利用剪贴风格呈现动物世界的野生活力。

在演出形式上,石佩玉希望借由戏剧手法,非写实地再现冲突情境。她将重点放在同理心的转换,希望这些「大人可能懂,小孩不一定懂」的题目能激起反思,也计划在演出中安排类似投票形式的观演互动,让观众能参与场上的决议过程。石佩玉认为,戏剧并非提供答案,移民或新住民议题无法仓促求解,只能先求彼此理解,「『学校』是这类冲突最常发生的前线,也是最具指标意义的教育现场;我希望亲子观众能借此反思,而非迅速地指向某个答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