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神话故事 微观亚洲的现代化旅程 (国家两厅院 提供)
专题 我吃,故我演—当食物遇上表演艺术

餐桌上的神话故事 微观亚洲的现代化旅程

以小物件解构大神话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餐桌上的神话学》

在新作《餐桌上的神话学》里,导演Baboo邀请了台湾、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五种不同国家、六位创作者在桌前聚首,共同进行一场关于「神话」的餐叙交流,而他们面前的料理,便是神话。桌上的食材成了他们的素材、手边的食器餐具是各种讲述故事的道具,他们一起解构再建构、诠释又转译,拆解符码,导入文化背景、个人观点,彼此问答、辩证,更将整体概念指向更为广泛的国族、地域、家园和当代亚洲社会。

在新作《餐桌上的神话学》里,导演Baboo邀请了台湾、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五种不同国家、六位创作者在桌前聚首,共同进行一场关于「神话」的餐叙交流,而他们面前的料理,便是神话。桌上的食材成了他们的素材、手边的食器餐具是各种讲述故事的道具,他们一起解构再建构、诠释又转译,拆解符码,导入文化背景、个人观点,彼此问答、辩证,更将整体概念指向更为广泛的国族、地域、家园和当代亚洲社会。

2019TIFA 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餐桌上的神话学》

2019/3/1~2  19:30

2019/3/2~3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在刺瞎了独眼巨人,又用计使之求援失败后,搭上船只、顺利出航的奥德修斯,不待完全脱离险境、不顾同伴苦苦相劝,便急著向岸上遍体鳞伤的巨人「呛声」,宣示自己的真实姓名:「今后若有哪个凡人问你,此人是谁,把你弄瞎、弄得如此难堪——告诉他,捅瞎你眼睛的是我,奥德修斯!」在海上出此狂言的奥德修斯,万万没想到,这般耀武扬威的态度,同时激怒了巨人之父——海神波塞顿,从此对他设下了「永不返家、狼狈不堪、痛失伙伴」的咒语,延长了奥德修斯在地中海的持续迷航与漂流。

「餐桌上有一只透明的水壶,他用手搅动壶里的水,便形成了漩涡。」Baboo描绘著,「刀子的形状像桨——先前,他们已经建构了盘子是船、刀子是桨,桌巾是船帆等种种意象。此时,他以刀子代替奥德修斯,丢入壶里旋转的水中,并撒下咖啡粉。壶里的水变黑、变混浊。」演员说著海神的诅咒:「让奥德修斯永远回不了家。」而刀子也渐渐隐没在壶里。

各国国民共聚一桌  以神话为菜、用经验熬煮

这是Baboo此前在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所创作的小片段,有异于齐玛曼(Mary Zimmerman)以荷马史诗《奥德赛》作为题材的呈现——借由女性读者之口,讲述仍以男性英雄奥德修斯为第一人称的故事——Baboo则选择用另一种角度和方式,去拓展重视、重述这个史诗故事的其他面向。例如上述的海神段落,演员即是以故事中非奥德修斯的角色视角,回看此一贯穿全书的英雄人物;并尝试利用餐桌出现的器具作为物件,进行叙事和表演。

由此经验为基底,在新作《餐桌上的神话学》里,他邀请了台湾、印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五种不同国家、六位创作者——身分包括演员、编舞家,视觉、录像或行为艺术家等——在桌前聚首,共同进行一场关于「神话」的餐叙交流;一如希腊哲人伊比鸠鲁曾言:「我们必须先找到能够一同饮宴的人,再去寻觅该吃些什么。」而他们面前的料理,便是神话。桌上的食材成了他们的素材、手边的食器餐具是各种讲述故事的道具,举凡锅碗瓢盆,或刀叉、汤匙、筷子,甚至调味料、餐巾纸,都能成为被赋予全新意义的物件;他们一起解构再建构、诠释又转译,拆解符码,导入文化背景、个人观点,彼此问答、辩证,更将整体概念指向更为广泛的国族、地域、家园和当代亚洲社会。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