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any将剧中主角改为女性,突显女性所要经历的生命抉择相当紧迫。(© companymusical.co.uk)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性别议题方兴未艾 英伦剧场女力迸发

从两出新作看性别平权运动下的英国剧场

自二○一七年“#MeToo”反性侵与性骚扰行为的议题,从网路上开始广泛传播,到发酵衍生出性别平权运动,与现今以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为代表,所倡导的民粹、保守、倒退的主流价值,形成与之抗衡的力量。这样的性别平权运动亦会表现在戏剧上头,因为剧场从来不自绝于外,退缩于舞台空间内自我封闭,反而体现其特殊的表述载体,得以戏剧来反映现实,表达身处于现今的风潮中,自我安身立命的价值与对外在世界的看法。这样的表现可以从二○一九年一月的英国伦敦剧场,两位英国目前当红的女性剧场导演玛丽安.艾利奥特(Marianne Elliott)的作品Company,与凯蒂.米契尔(Katie Mitchell)执导的When We Have Sufficiently Tortured Each Other,可见一斑。

主角翻转性别  突显女性生命抉择的紧迫

以《战马》War Horse一剧闻名的艾利奥特,所导的舞台作品《深夜小狗神秘习题》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双获英国奥立佛奖与美国东尼奖最佳导演,她一直想将美国百老汇重量级词曲作家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一九七○年根据乔治.佛斯(George Furth)原著创作的音乐剧Company,重新搬上舞台。但苦无机会,一直到她和制作人克里斯.哈波(Chris Harper)合作成立自己的公司,才如愿以偿。

Company讲述在七○年代纽约曼哈坦,一位单身男子Bobby,和他五对已婚夫妇好友之间的互动往来,带出婚姻、爱情、友情、人生的命题,特别是在Bobby的卅五岁生日,让他意识到他到底要再如何往前?自己到底身处何方?婚姻会是他最终需要考虑的结果吗?置放于廿一世纪的现今,艾利奥特势必要改动原先设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景况的变异,没想到最大的更动,是经制作人哈波的建议,将主角男性的Bobby改为女性的Bobbie。

艾利奥特不希望这样性别的改动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是为了女性而女性,而是真的有此必要,可以彰显现今女人身处的困境:夹杂在事业、家庭、婚姻、爱情之间难以抉择。她回顾自己在卅岁中旬,所要忧心考虑的是,如果她想要安定下来,拥有自己的家庭,她势必牺牲五年打拼的时间。因此,将剧中的主角改为女性,更能突显女性所要经历的生命抉择相当紧迫,她必须要马上作决定,并且要快,因为女性的生理时间、建立家庭事业的时间轴,并不会特别为女性而缓慢,反而更加现实的急迫。(注1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