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不是塑造出来的一门艺术,它是我的真实生活。」柯世宏如是说。仿佛呼应著其家族戏班名「真快乐」,在他身上从来看不到那些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背负三代家传事业开创新局、以当代美学冲撞传统的挣扎。「我阿嬷一直相信要有兴趣才能真正传承。」秉持著阿嬷「没有门派,没有人十全十美、样样精通,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信念,柯世宏快乐地把布袋戏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真快乐掌中剧团《My Puppet My Life》
10/10~11 14:30
台湾戏曲中心小表演厅
INFO 0933-755-523
小时候,同学羡慕柯世宏「一定有玩不完的尪仔」,他却只能把大人不要的、断手断脚、残缺支解的布袋尪仔当无敌铁金刚,又或者老与弟弟守在自家看家戏后台,满怀期待算准「谁谁谁准备要死了」,好拿起谢幕领便当的戏偶来玩。退伍后,布袋戏对他而言,成了养活一家温饱的家族事业。在妈妈精辟的职涯分析下,身为长子的柯世宏理所当然投入其中。如今布袋戏成了柯世宏人生的陪伴,如其在新作《My Puppet My Life》中娓娓道来,藉著一封书信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自己召唤并建构回忆。
从喜欢布袋戏 到让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尽管柯世宏多次强调,此次与老伙伴郑嘉音(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艺术总监)合作的自传作品,像是一种「戏剧治疗」,某种承袭自近年西方当代偶戏路线的转向,从搬演别人的故事到更有温度的自我内心表述——但可别轻易想像起黑暗沉重的家庭革命与接班压力。对此,柯世宏归功于带著一家前进的阿嬷:「我想可能女性当家还是很不一样,我阿嬷一直相信要有兴趣才能真正传承……她的心态很开放,像放牛吃草,我也因此从未被家人赋予强大压力来做布袋戏。」
然而,面对自小到大的理所当然,柯世宏心中不是没有浮现过疑虑:「就像你在面摊长大,你一定会耳濡目染,对那些步骤了若指掌,但不见得真正理解;布袋戏也是,对我而言一切都太过自然,等到我要做决定的时候,我也开始不断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布袋戏,是否真的喜欢这个工作。」
于是,以某种细水长流的方式,柯世宏把他「想想是真的喜欢」的布袋戏,变成了他所喜欢的样子。这之间转换始于二○○六年,柯世宏得到亚洲文化协会(ACC)资助,赴美进修当代偶戏。他所就读的美国康乃狄克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是美国唯一有偶戏研究所学程的学校,不只训练操偶,还特别注重制偶与设计。曾拿著四肢不全的布袋尪仔充当铁金刚组装的柯世宏,向来喜欢自己动手做,如今更是如鱼得水。某次做了一个悬丝偶小旦,从教授那儿得到了「很精致,但少了点个性(personality)」的评语,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手中戏偶所代表的可能性。「偶戏在形式、素材上其实有很多限制,因为这样才让它特别有趣。」柯世宏说。
阿嬷影响深远 不再隐身的布袋戏演师
把限制当突破,或许也是阿嬷江赐美一直以来传承的言教与身教。事实上,和柯世宏聊天总是三句不离阿嬷,一方面充分显露著温馨祖孙情,另一方面更可见这位台湾首位女性布袋戏女演师对柯世宏「操偶人生」的影响如此深远。这从柯世宏前几个作品如《孟婆.汤》、《一丈青》总有意无意以阿嬷人生为题材,可见端倪。特别是用两台脚踏车搭出戏台、在小剧场重现外台戏班冲州撞府的《一丈青》。「其实很多布袋戏师都不喜欢提起『卖药』这段往事,把它当作黑历史。」柯世宏解释,「但我阿嬷认为卖药让她成长很多,要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客人,无形中成为很好的训练,更能深入民间,认识三教九流。」
带著同样的思维,柯世宏也在剧场实践传统布袋戏与当代偶戏的结合。面对截然不同的表演脉络,他认为「这不是挑战,是大幅度的成长。」例如,传统布袋戏演师隐身于彩楼之后,柯世宏却不想硬生生把外台搬进内台,而他的作品又特别总爱串起戏外戏外、台上台下的牵绊;如此一来,戏师不再身处「后台」,而成为台上无可忽视的存在:「要怎么让戏师的身影在台上被接受就是个问题,一定得训练、或至少被处理过。」二○○○年就开始和无独有偶一起演出的柯世宏,对表演并不陌生,但依然为了《一丈青》练习下盘,让带著布袋戏偶在台上走位的身影能够顺畅,也与合作导演仔细处理视觉画面,因戏制宜,试图建立不同的剧场语汇。
这样的突破,并非来得理所当然。转折点要从二○一八年的《孟婆.汤》说起。此前,有近十年时间,柯世宏只能保守安分,不敢妄想创作,守著英雄豪杰与历史故事:「怕创新会被评审惩罚(意指因不符传统期待,而得不到资源)。」但那年「都要归功传艺中心,推出了创意竞演方案,让我想做的作品有机会成形。」柯世宏解释。过去,传统戏创新总聚焦于文本、偶的尺寸;在这之后,也有愈来愈多同行开始著墨技术、表演手法,带入新的符号、概念与想法。
积极跨界合作 让布袋戏灵活前行
此外,秉持著阿嬷「没有门派,没有人十全十美、样样精通,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信念,柯世宏一改传统戏班一人兼多角的习惯,积极与不同领域的剧场艺术家合作,相信「专业」才能为布袋戏发挥更多可能性。「有一次我们演出完,前一场演出的戏班还跑来问『为什么你们明明就是用我们的灯,打出来却完全不一样?』」柯世宏语气有著那么一丝藏不住的得意。
或许这正是为何柯世宏不把布袋戏当作「一门艺术」,而是他的真实生活。而真实生活,也是与时俱进、不断与身边人事物建立关系的。当众人焦虑于如何留住不断流失的传统戏观众群,柯世宏自承:「我没有把传承想得那么伟大,而我也相信在现今科技辅助下,布袋戏可以完整地被保存与记录,并不会因为哪位巨星离开,剧种就跟著不见了,如果这样的话也太脆弱了。」
回望布袋戏一路走来,历经唱著军歌与勇士进行曲的日治时期、讲究声光效果的金光戏,布袋戏始终是流动的,呼应每个时代的当代性。「观众与表演者是一体两面,太曲高和寡会沦为虚设,太哗众取宠又会丧失艺术性。」如何在其间保持平衡,才是布袋戏灵活的生存之道。得知《孟婆.汤》入围第十七届台新艺术奖隔日,剧团刚好有演出,还被庙方要求小声一点,「他们说在唱卡拉OK啦!」这就是布袋戏师的真实人生。
人物小档案
◎ 真快乐掌中剧团行政与木偶演师,为台湾布袋戏女演师江赐美女士之长孙。
◎ 美国康乃迪克大学偶戏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硕士。
◎ 近年来参与国内外艺术节的演出与国际偶戏研习,在推广台湾布袋戏与学习西方偶戏间,找寻当代布袋戏的创新可能。作品有《孟婆.汤》(第29届传艺金曲奖「最佳团体年度演出奖」、第17届台新艺术奖入围)、《一丈青》(第31届传艺金曲奖多项入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