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我与台湾优秀漫画家废废子合作改编的漫画《直到夜色温柔》上市了(脸谱出版),剧本〈直到夜色温柔〉收录在《服妖之鉴》剧本集中,历时两年的改编过程,与漫画家讨论到一些跨界转换的叙事方式,再度感受到不同叙事媒介的独特之处。
在日本,大部分漫画家同时负责剧情与作画,但也有一部分不擅长故事的漫画家与原作合作、或者是不太擅长画图但很会讲故事的转任原作者;如台湾知名女星白冰冰的前夫梶原一骑(《小拳王》、《巨人之星》)、创作出《哭泣杀神》被称为剧画巨匠的小池一夫、负责《棋灵王》原作的堀田由美、近期热门的《葬送的芙莉莲》的山田钟人,但最有名的原作应该就属树林伸,笔名多达7、8个,包括《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的天树征丸、与姊姊合写、笔名为亚树直创作的《神之雫》。
时间长度决定了表达媒介不同
〈直到夜色温柔〉由10个短篇组成,每篇的角色不同,以CP值来说,非常不适合剧场、影视演出,毕竟每多一个演员就多一笔费用,再加上此篇描述的是10个约砲╱非典型关系的即景,有不同性别、年龄、身障,在身体与角色质感上需呈现出某种「社会众生相」,比如其中侏儒的角色,一出现侏儒的样子就对了,不是演技有办法演绎的,是以,彼时收到在脸谱出版的编辑小绿的改编邀约,立刻发觉漫画或许某程度来说是最适合这个剧本的呈现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开性爱段落呈现的尴尬,一方面也不用困于难找侏儒、跨性别演员。
制作影集时,从其他同事开发的案子,发觉短篇故事实在难以在台湾目前的环境中好好呈现,因为每换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新的场景、演员、美术、道具,最符合经济效益的是一组极具魅力的角色可以在固定几个场景中爱恨情仇,美国名编剧艾伦.索金(Aaron Sorkin)在大师班的录影课程中分享,影集是一个地方的故事,如一家医院、一个电视台等,电影是「一个人最后死了」(不管这个死是不是实质意义的死)。
电影短片与长片是不同的叙事逻辑,舞台剧也更少见短篇作品,但反倒是漫画,常常看到喜爱的漫画家出版短篇作品集,我特别喜欢清水玲子与藤本树的短篇,充满想像力,短篇特有的「余韵」尽在其中。时间长度决定了适合表达的媒介,顺带一提,影集并不适合改编成舞台剧,除非找到一个适合舞台剧长度的叙事观点。
台词决定了翻页的格子
废废跟我分享,让她决定接下改编的是第3章听障情约砲的故事,故事中听障男的女友一直在劈腿、辱骂男友,但直到听障说出那句「因为她生病了」,才知道原来是听障男一直在承接著她。「那句『因为她生病了』,让我立刻感受翻页过来的那个冲击。手就开始动了,想把分镜画下来。」短篇可乘载的大约是一个重大转折,转折太多,会比较落入说明性叙事。
页漫分成右上是「重点台词」,左下是「hook台词」,透过翻页过来的「原来如此!」以及「想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让读者一页页翻下去。废废透过安排台词分散格中的「分镜脚本」,安排对话框与画面的分量。
「读者先追著对话框,再来是角色的眼睛。」废废说。
安排完对话框,再来是将角色的视线按照读者阅读的顺序衔接起来,经过她的安排,我也删掉了一些在剧场中需要但在漫画不需要的台词,出版后觉得可以删的应该更多,毕竟漫画有镜头强调,剧场没有。不禁想到,我们常说「剧场是听觉的」,所有的声音,都必须在闭上眼睛听戏时也能很顺地听完,就像是漫画的对话框连接过去时,假设有哪个框多了,你是会感受到的,所有创作者,不管是原作或是漫画家,都是努力让读者不要出戏,务必要让画面、角色视线、对话框分布、角色塑造可以呈现出故事所要传达的氛围。而〈夜色〉结尾的魔幻,也是唯有漫画能呈现的诗意,完全体现了漫画家的创意与功力与漫画的本质。
影集(半小时或一小时一集?)、电影,还是剧场、漫画,会影响到到底要说什么样的故事、多少角色、故事长短、冲突复杂与否。要动手做看看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