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地方》前制演出。(颜睦轩 摄 阮剧团 提供)
戏剧 从小说到剧场的《鬼地方》

结合民俗与当代马戏 探问:永靖为什么是一个鬼地方?

阮剧团《鬼地方》

2024彰化剧场艺术节-NEXT剧场

2024/10/19~20  14:30

彰化县文化局员林演艺厅表演厅

旅德台湾作家陈思宏写了15万字的小说讲述永靖这个「鬼地方」,阮剧团则将陈思宏的15万字原文解构再拼贴,在剧场舞台上用100分钟来回答「永靖为什么是鬼地方」这个命题,结合充满地方色彩的当代马戏和现场音乐,引领观众一起经历这场跨越异乡与原乡、探询身分认同的旅程,观看角色如何揭示层层叠叠的家族记忆和历史争议。

《鬼地方》前制演出。(颜睦轩 摄 阮剧团 提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融合民俗技艺的当代马戏呈现

《鬼地方》小说原著在国际文坛引起广泛关注,作家陈思宏以故乡彰化永靖为书写背景的半自传体家族故事,以荒诞情节深刻描绘旧时代小镇文化,反映台湾的历史变革。故事描述主角陈天宏因杀人案服刑期满后从德国柏林回到故乡,面对家族中的情感纠葛。《纽约时报》评论《鬼地方》内容饱满丰富,「就像一个满到不行的文学行李箱」,各种元素紧密贴近,「有如长途旅行后待洗的衣物;稍微打开箱子,脏衣服就会溢出来」。(注1)

阮剧团副艺术总监吴明伦分享制作发展的过程。她和陈思宏是旧识,小说刚出版读完之后就觉得作品的「气味」和阮剧团风格相投,于是在版权上先和镜文学和作家取得共识与授权之后,在2020年透过「生态池试演计划」找来编剧林孟寰和导演林正宗创作片段。当时结合马戏、投影、糊纸艺术、念歌的演出形式就令人印象深刻,获得不少回响。

期间历经疫情影响延宕,后来决定以林正宗的导演美学形式风格为主,借镜弄铙(注2)等民俗技艺的当代马戏,再搭配导演庄雄伟处理文本表演,并找来北艺大戏剧系副教授何一梵担任戏剧顾问,与两位年轻编剧郑媛容、郭家玮进行文本改编。因为小说与彰化紧密相连,彰化县文化局积极争取合作,在作家本人慷慨协助下,顺利推动计划进行,于2023年彰化剧场艺术节先有前制演出,到今(2024)年推出完整作品。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鬼地方》前制演出。(颜睦轩 摄 阮剧团 提供)

以核心命题解构文本架构

改编策略一开始就确立要用小说原文来作为剧本台词,大幅解构小说文本,将原先分散在小说不同章节的语句,重新组合成适合舞台搬演的场次片段,萃取出能够与观众共鸣的主题,回应「为什么永靖是个鬼地方」的核心命题。

小说改编常有观众用原著来检视作品。郑媛容提到有些读者可能会期待小说从头到尾完整搬演,但舞台演出不太一样,在有限的演出时空里无法按照小说原先的叙事。编剧郭家玮也提到,考虑到蛮多观众读过原著,他们决定在戏的一开始就把小说所有谜底全部揭开来,让观众更聚焦于,透过团队设定的观点理解小说原著。因此舞台版本并不是按照原先叙事,而是重新梳理脉络,成为适合剧场艺术表现的场景排序。戏剧顾问扮演关键角色穿针引线,协助编剧尽量提供文字素材,让导演在排练场里与团队工作后进行编修,不只由演员说,也用投影呈现,并让曾伯豪改编为念歌唱词(注3),成为声音叙事的一部分。

两位编剧都认为,舞台演出和小说是两个不同的作品,相信看过小说的观众,可以体验书中语句如何透过剧场美学转译,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也能够透过舞台剧的重新编排,理解小说原著用文字堆叠扑朔迷离的世界。

郑媛容说:「可能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一个永靖,就是自己原生的地方。」郭家玮接著分享:「陈思宏似乎是透过天宏与永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每个人与自己原生环境的联系。无论是家庭、地域或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会面临那种既爱又恨的情感,渴望回到过去,但又想要逃离,这种复杂而纠结的关系。当我们将这个命题摆脱永靖这个具体地点后,我们意识到,每个人与其出生地之间必然有著深厚而复杂的情感。」

或许人人心中都有个鬼地方,作品没有给出答案,但作为一面镜子,映照现实。

注:

  1. 纽约时报评论原文连结:Peter C. Baker(2022),“A Family Drama, Taiwan History and Murder Case, Rolled Into One”。
  2. 弄铙是一种耍弄铙钹的表演技艺,常见于农业时代丧家仪式,今已逐渐没落。圆剧团导演林正宗将其融入当代马戏,更多介绍请见「邱坤良专栏:从弄铙到现代马戏:悲伤的所在,青春的曼波」。
  3. 念歌是台湾独有的说唱艺术文化,大多由一人或多人念唱,搭配月琴等传统乐器伴奏,透过独特演绎传递故事。可参考相关文章「说唱国宝杨秀卿,一辈子与念歌为伍的文化底蕴」。
《鬼地方》前制演出。(颜睦轩 摄 阮剧团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10/02 ~ 2025/01/02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