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个大使馆》彩排现场。(张震洲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进击的台湾文化力──「夏佑体验:台湾焦点」法国巴黎现场传真 国家场馆为何、如何建立起「背后的一群剧院」?

三个重点,解析两厅院近年国际连结发展策略

在布拉瑞扬、阿爆、杨乃璇、王宇光等艺术家在法国夏佑国家剧院的「夏佑体验:台湾焦点」(Chaillot Expérience#2: Taiwan)演出之前,新生代编舞家周宽柔与导演洪唯尧在今(2024)年7月,也先后来到法国,参与亚维侬艺术节「不可能的传承」艺术家培育计划(Transmission Impossible)。这是这个法国最古老的艺术节的首度尝试,让合作的全球伙伴各自推举该国的创作者参与,分两梯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并与各国创作者共创呈现阶段作品。

周宽柔与洪唯尧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各自在一周内密集看艺术节演出、直接与主创者对话并与各国创作者交流、创作,虽有语言隔阂、交流时间太短等障碍与限制,但都不妨碍他们用感官、用身体去尝试理解不同的对话对象,在异国语境中去思考与回答「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

洪唯尧分享:「这次经验让我更发现国际合作有很多机会跟可能性,也让我更思考创作不该只限在台湾,创作应该不受地域、文化差异的限制,应该要关注世界,乌克兰、黑人种族、生态……都跟我有关。」

无论是「夏佑体验:台湾焦点」或「不可能的传承」艺术家培育计划,台湾艺术家在这些国际舞台演出、驻地交流,与世界产生关系,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是国家两厅院。两厅院国际发展组组长高作珮表示:「国际发展组成立时目标就不仅推制作国际巡演,国际场馆结盟合作内容是很多样性的,将艺术家交换与合创共制都考虑进来,希望能参与制作流程的前期,从研发、制作、呈现到巡演,建立循环。」

2023年,国家两厅院与亚维侬艺术节举行伙伴缔结记者会,签署「不可能的传承」艺术家培育计划合作。(国家两厅院 提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重点 1:国际驻村,从世界汲取创作能量

摊开国家表演艺术中心《114年年度营运计划报告》中的国际连结计划,可窥见馆方的几项发展重点:国际艺术家驻馆交流、国际共制、亚洲区域网络建制与连结。

近年由两厅院挹注资源,让艺术家在创作前期从国际网络中汲取养分的案例不少,比如2019年两厅院与西班牙花市剧院( Mercat de les Flors )结盟,开启多项国际合作计划,包含2022年编舞家林宜瑾与西班牙编舞家罗莎.罗培兹.伊斯皮诺萨(Roser López Espinosa) 双边驻村等。2023年,击乐家赖奇霞因在「Taiwan Week—两厅院台湾周」阶段呈现《共振计划:木鱼、锣、罄》前期,也曾先后前往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GRAME 两次的驻村创作《LIPS Lab》,当地有导师、技术人员提供协助与灵感发想。

今年则有与西班牙巴塞隆纳自由剧院合作的「创意交流驻馆计划」,西班牙艺术团队Monte Isla来台进行一个月的驻馆创作,而台湾方则推派导演洪千涵进驻西班牙巴塞隆纳自由剧院。在双边驻村开始进行之前,两组艺术家已在线上认识,高作珮观察:「他们像是彼此的小天使,针对彼此的创作计划带领对方认识当地的艺术家,提供各种创作协助。」高作珮透露,明年TIFA、Taiwan Week期间,两厅院也将跟法国里昂舞蹈双年展、爱尔兰都柏林舞蹈节进行三方编舞家交换驻馆交流,「慢慢发展这些艺术家的交换,希望能在未来两三年发展合作计划。」

但说起在国际密切交流基础下所完成的跨国制作,近年最成功的案例应是里米尼纪录剧团(Rimini Protokoll)导演史蒂芬.凯吉(Stefan Kaegi)于2022年驻馆7周,与台湾团队温思妮等人共同田调、研发、征选演员,创作过程历时一年的《这不是个大使馆》(2024)。

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谦虚地说,这件作品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合」。当前全球政治局势的诡谲发展,让国际社会对台湾的处境非常好奇,「台湾议题、台湾素人演员,然后从一个欧洲导演的立场来看、来制作,让那么多欧洲的观众看到台湾的状况。」

此种国际合制模式并非罕见,但COVID-19后,两厅院更进一步思索作品如何能跟在地结合与深化,刘怡汝说:「不只是买一个节目进来而已,我们同时也参与创作的过程,期待跟台湾合作之后,会产生不一样的样貌。」比如,明(2025)年TIFA中《G.R.O.O.V.E.》、《Doreen》等作,皆有跨国合作、共制,加入在地元素。她表示,「这种模式是我们想要建立的,也希望以后有更多。」

重点 2:透过「一群剧院」,让制作站上国际市场

跨国制作除了能让不同国家的团队交流学习,也能让更多人有机会看见不同国家的作品,开启了解不同文化与他者的契机。而国际网络要密实又有延展性,除了作品要够有底气可站上国际市场,也端看制作单位背后的盟友有多少。

为了让《这不是个大使馆》走上国际市场,两厅院做足了国际伙伴串接的准备。除了和瑞士洛桑维蒂剧院(Théâtre Vidy-Lausanne)联合制作外,共制方还包含巴黎秋天艺术节等7个单位,在今年1月于德国首演后,即受邀至欧洲四城巡演,回台演出的口碑效应让票房告捷。10月起,亦展开韩国首尔艺术节、捷克国家剧院的布拉格十字路口艺术节、法国巴黎秋天艺术节、南特独特之所艺文中心(Le Lieu Unique)及国立凤凰剧院参与策划的法国比利时跨境NEXT国际艺术节(NEXT Festival)巡演,并预计在2025年展开另一波欧洲巡演。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比利时跨境NEXT国际艺术节是由6个法国、比利时机构与10至15个合作组织所组成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也有接驳车,观众可搭乘接驳车跨越国境,往来不同剧院。在《这不是个大使馆》之前,莎妹剧团《亲爱的人生》也曾在受邀于NEXT演出过。这些跨国巡演的关键牵线人是凤凰剧院(Le phénix scè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总监杜勒叶(Romaric Daurier)。

凤凰剧院是该艺术节主要场馆之一,作为总舵手的杜勒叶与两厅院签订「开动计划」(Kaidong Project),双方建立起紧密的互动关系。不只国际巡演串联合作、艺术家驻村交流,这两年亦有派场馆工作人员互访交流的计划,高作珮笑著说:「《亲爱的人生》去巡演前,凤凰剧院的技术人员还特意去学了中文。他们都说:『我们是你们的国际同事!』」

「网络跟网络的合作可以让事情更顺畅。」高作珮不讳言国际盟友选择标准,不只是该机构的重要性、能见度,更重要的是「网络」,「我们在选择国际伙伴并不是一对一的合作,而希望寻求这个伙伴已经身处在某个网络之中——这间国际剧院背后有一群剧院!」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法国编舞家Bintou Dembélé被视为嘻哈舞蹈先驱,游走式作品《G.R.O.O.V.E.》将于2025年TIFA演出台湾两厅院版本,预计与台湾街舞舞者合作。台湾舞者统筹为小事制作。(国家两厅院 提供)

重点 3:打造「亚洲联盟」,群策群力与全球对话

近年,除了持续参与国际艺术节与表演艺术平台,两厅院也透过各项计划持续建立自己的亚洲网络,组织自己「背后的一群剧院」,包含Taiwan Week与亚太表演艺术节网络(Asia Pacific Festivals Connection,简称APFC)。

对刘怡汝来说,Taiwan Week最重要的价值是「建立平台」,不走过往的艺术市集模式,「过去一个团队showcase只有5到10分钟,我们都知道这样行不通。」近年改为每两年于TIFA期间举办,以地主国优势邀请欧陆与亚洲机构主事者、策展人、观察员来台交流、观赏完整的作品演出,不只让国际看到台湾完整创作能量,也要告诉国内团队「现在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让团队借此累积前往国际市场的视野与能量。

刘怡汝提醒:「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世界看到台湾,国家机构出手是理所当然。不能否认很多团队作品很好,但却缺乏资源、经费或管道。这样的分工让事情更容易推动,但团队(要走上国际市场)也需要自己做好准备。」准备包含制作前端就得设想作品规模、巡演移动的可行性,以及当地艺术节或市场的分析、调查等,才能在世界中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位置。

作品要走得远,不只表演团队,机构也得从制作端就思考其规模与沟通方式。因为在全球化的今日,举凡众人关注的议题,诸如永续、平权等,都需要跨越国界,全球串连,共同行动。

COVID-19改变了许多事,其中之一是各场馆、制作单位对于国际演出规模的想像。永续意识高涨,让当前的制作生态变得更为复杂,高作珮说:「目前节目共制或国际巡演在与国外团队洽谈时,对方都期待我们能串连亚洲的巡演点。」Taiwan Week是重要的节点,「未来的国际合作,区域串联会更重要。我们可能没办法知道这么多事情,就需要能引介与资讯交流的伙伴。我们希望扮演亚洲与其他区域间的桥梁、讯息的传递者,让国际知道在亚洲的合作规划上,他们可以相信两厅院所提出的艺术家与作品建议。」

比如两厅院与法国夏佑国家剧院合作「夏佑体验:台湾焦点」、巴黎秋天艺术节共制《这不是个大使馆》的契机,都在于两位艺术总监哈希德.乌兰登(Rachid Ouramdane)、法兰西斯卡.可和娜(Francesca Corona)曾在Taiwan Week看见台湾团队的丰沛能量。

区域间的合作更为迫切,资讯就是网络的黏著剂。刘怡汝分析:「大家愈来愈重视亚洲,对亚洲产生高度兴趣。西方对世界的看法,跟亚洲其实不太相同。就像今年秋天艺术节谈殖民、迁徙等问题,在亚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跟西方看事情的方法不太一样。」这让亚洲区域伙伴之间的交流、共创计划愈来愈重要,她表示:「欧洲有欧盟,我们亚洲一直没有这个,各国比较小,不连结就很怪!单打独斗很难,有一个『亚洲联盟』,我们就可以集结起来做点事情,但我们自己也要大量交流。」

不只国际需求,国内文化内容消费趋势也产生转变。高作珮引述两厅院前艺术总监李惠美的说法,曾经「亚洲的节目(在台湾)是票房毒药」,但近年产生了变化,「有这么多的移工让家庭、职场组成产生转变,台湾持续融合其他文化,观众或许也对『邻居』产生多一些认识、理解与交流的渴望。」今年,李惠美亦首次担任亚太传统艺术节策展人。

于是,历经三年的「亚洲连结:制作人工作坊」(Asia Connection: Producers Camp,ACPC)在场馆的各方考量下,在2023年转型为APFC,从制作人培育转向为组织推动国际共制节目、国际巡演与开发创意交流,成员包含首尔表演艺术节(SPAF)、京都国际舞台艺术节、曼谷国际表演艺术会议(BIPAM )、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Asia TOPA)、新加坡国际艺术节(SIFA)与澳洲珀斯艺术节。目前,该网络已成立共编的推荐平台,每年春、秋季两次实体聚会,认识当地艺文生态,并透过每季定期线上交流,讨论未来3年想要支持或协作的计划。

今年底,两厅院亦即将前往比利时列日剧院,趁「欧洲剧院公会」(ETC)年会、国际演艺创意科技节(IMPACT Festival)举办之机,协同包含两厅院在内的4个APFC成员,与来自各国的参与者分享、交流各自的亚际经验与观点。

高作珮坦承,目前APFC在一种缓慢、有机的节奏下进行各项专案的讨论,「可能无法快速地立刻产出一个制作。」但有了国际伙伴当彼此的靠山,「就有底气去(其他区域)交流对彼此的认识、工作方法、亚洲观点,去跟各区域的组织与单位提出合作可能。」毕竟,网络的任务在于建立接点,好让不同文化、机构、市场汇聚一堂、相互接触,为一个国家、区域甚至世界开辟出全新的发展路径。

《亲爱的人生》彩排现场。(国家两厅院 提供)
2023年「Taiwan Week—两厅院台湾周」活动现场。(国家两厅院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10/28 ~ 2025/01/28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