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逸璇(蔡耀征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编剧

蔡逸璇 与歌仔戏在彼此的世界实现自我

2025台湾戏曲艺术节:明华园戏剧总团《转生到异世界成为嘉庆君——发现我的祖先是诈骗集团!?》

2025/5/16~17  19:30

2025/5/17~18  14: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

 

【出角—歌仔青世代 】浩明创意工作室《水淹台北城》

2025/5/17~18  14:30

高雄中山堂剧场

 

2025传艺金曲剧展:毛断计划《文武天香》

2025/7/4  19:30

2025/7/5~6  14: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小表演厅

 

2025传艺金曲剧展:台北海鸥剧场《国姓之鬼》

2025/8/8  19:30

2025/8/9~10  14: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小表演厅

第一次认识「蔡逸璇」这个名字,是疫情期间少数顺利登场的《赵氏孤女》读剧演出。

向来以演员为主、剧本为辅的歌仔戏,竟然会有「读剧」,本身就是件神奇的事。文本将传统故事《赵氏孤儿》改了设定,主角由男转女又女扮男装,一方面挑战了古典叙事建构于父系伦理的个人身分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对应歌仔戏多由女性出演男性角色的表演体系,戏里戏外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既松动歌仔戏行之有年的「规矩」,却又好似向其致敬。

要说是蔡逸璇是有意识地选择「革新」歌仔戏,不如说是歌仔戏自己找上蔡逸璇。

蔡逸璇(蔡耀征 摄)

亲临歌仔戏教育现场,展开编剧委托

大学时期就读中文系的蔡逸璇,自小更常接触的其实是京剧。曾参加国剧社,也在国家戏剧院朝圣过于魁智随中国京剧院来台演出。相较之下,「小时候家里管得严,又住台北,反倒没什么机会看庙口野台戏,顶多就是杨丽花息影前的电视歌仔戏。」她这么说。

因著对文本的兴趣,蔡逸璇研究所来到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修习剧本创作,但学校学的多是现代戏剧,并无戏曲编剧相关训练。毕业后她曾加入电视偶像剧编剧团队,但这段期间深刻经历学院理想与业界现实的巨大落差,始终难以适应。这时的蔡逸璇,听从友人建议,为要增加社会历练,决定转换跑道成为上班族,却又无法完全离开戏剧,于是以艺术行政为目标。想不到,唯一出现在眼前的职位竟是「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歌仔戏学系助教」,自此与歌仔戏结下不解之缘。

亲临教育现场的助教工作,让蔡逸璇得以第一手观察「这门技艺究竟是如何传承的,从本质认识歌仔戏的逻辑、美学、根本原则与表演结构」。学生不乏家里有戏班的歌仔戏二代,其中有人开始邀请蔡逸璇为他们写剧本,甚至延续到她离开这份助教工作。这段期间,虽然依然偶有委托案源,但她多处于被动等待的状态,在创作时也多得考量剧团实际需求。蔡逸璇说:「比如得思考这出戏是要给谁演,是什么演员演哪个角色,更像是服务剧团与制作,是在解决问题。」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和合梦》(台湾戏曲中心 提供)

在歌仔戏剧本里体现编剧主体性

对她来说,创作生涯的真正转折是2017年受邀参加阮剧团「剧本农场」计划。

原先还在犹豫自己是要写歌仔戏剧本或现代戏剧,想不到担任创作陪伴的前辈王友辉一句:「我们找你就是要你写歌仔戏啊!」让蔡逸璇下定决心,而有了日后获得第34届传艺金曲奖「最佳年度作品」的《文武天香》。此次经历不但为「剧本农场」后续戏曲创作开路,也让蔡逸璇意识到「歌仔戏剧本也可以有编剧主体性」,不须顾虑「是谁来演」,可以完全凭空想像以实现自身想法。

就是这般不受限的「想像」,让蔡逸璇翻转《赵氏孤儿》的性别叙事,在《文武天香》以当代思维重新诠释过往戏曲所乘载且传诵的「忠孝节义」,在《和合梦》以游走式演出调度场域、时空以及性别的流动,还有跟著前辈编剧施如芳在《1624》将17世纪的台湾定锚于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史观。

至于今年度分别与明华园戏剧总团与浩明创意工作室推出的《转生到异世界成为嘉庆君——发现我的祖先是诈骗集团!?》与《水淹台北城》:前者自嘉庆皇帝一张真实存在的「宫廷戏单」,带著观众回溯清朝一宗跨海诈骗案。蔡逸璇并与合作编导宋厚宽套用日本动漫常见的「转生番」逻辑,让主角转生降临「嘉庆君游台湾」的虚构歌仔戏世界,穿梭真实历史与疯狂奇想。后者则出自蔡逸璇对于「传统戏曲故事能不能也有台湾版本」之探问,于是同样以真实事件「1911年台北大水灾」为根据,将其与「水漫金山寺」连结,原型角色白素贞与许汉文(许仙)则成为台北城的艺旦与武人,试图从逐渐迈入现代化的20世纪初台湾,探讨「多才多艺的女性成为丈夫事业支柱,在婚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自我觉醒」。

《国姓之鬼》(林育全 摄 台北海鸥剧场 提供)

继续书写,让创作与人生彼此纠缠

蔡逸璇的新编歌仔戏貌似不带包袱的拓展剧种边界,然她为此下的功夫可毫不马虎。

最初写剧本时,曾因多次听到他人指出「我们外台戏不会这样演」,让她索性参与了几次小金枝歌剧团的外台戏「拍破锣」(术语:外调临时演员),从格式固定的扮仙开始尝试。虽然多只是连龙套串场都算不上的小任务,却也得以亲身体验并观察外台活戏的结构原则。此外,长时间与陈歆翰、蔡婷如等专业编腔合作的经验,也让她逐渐建立一套沟通方式,能借由剧本文字明确的情绪或场景设定,让编腔更精准掌握她想呈现的唱段效果。

回头看蔡逸璇过往至今的创作,总试图在歌仔戏作为传统戏曲的核心框架中,寻找当代人能共感的生存状态,某方面而言也颇能呼应歌仔戏发展百余年来,不断求新求变以回应时代的生命力。不过蔡逸璇采取的路线,并非胡撇仔形式的拼贴,而是将传统与当代、虚构与现实并置而互相对应。对蔡逸璇而言,「歌仔戏灵活度高,弹性大,可以用传统述说完全现代的故事。」但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蔡逸璇「因缘际会」成为一名歌仔戏编剧,从未决意以歌仔戏为唯一志业,却是一出一出剧本写下去,创作与人生也这么纠缠下去。

歌仔戏提供了她得以表达自我想法的空间,成为情感的出口,正如她所说——「剧场总是可以做到现实做不到的。」是歌仔戏找上了蔡逸璇,而她们互相在对方的世界实现自我。

蔡逸璇(蔡耀征 摄)

蔡逸璇

台湾独立创作编剧,现为毛断计划艺术总监。2024年与宋厚宽共同编剧作品《国姓之鬼》获第22届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奖。2023年歌仔戏作品《文武天香》获第34届传艺金曲奖「最佳年度作品奖」。编剧作品曾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创作补助、入选传艺中心【出角—歌仔青世代】新编制作补助计划、传艺中心【夏日生活周】、大稻埕戏苑第9届青年戏曲艺术节、阮剧团第5届剧本农场等。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4/23 ~ 2025/07/23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