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梵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
藝@書
史詩與扮演:《雷曼三部曲》與表演傳統的恢復
一開始,是有人要說故事。 在沒有印刷術的年代,古老大地上的吟遊詩人,譬如荷馬,將八方搜集來的故事重新編纂,儲存到google時代的人會歎為觀止的龐大記憶中,接著,他輾轉漫遊,四處說給人聽。故事中有角色,有場面,有動作,說故事的人得自己全部包辦這就是最原初的扮演了。 等到《伊里亞德》、《奧德賽》透過文字保存下來,史詩就成了供人閱讀的文學經典,原來說故事的表演傳統則隱匿在書寫之後,逐漸被遺忘。 被遺忘,但是沒有消失。在後來希臘悲劇的劇場裡,或是英國文藝復興戲劇的舞台上,這個視語言與說話為中心的表演傳統以改頭換面的姿態繼續活躍,只因為在這兩個地方,文字一樣是被說的,被演出的,而不是被閱讀。 這個持續逾千年的表演傳統,後來還是式微了。不到兩百年前,角色開始成為戲劇的中心,演員工作的首要在為角色服務:角色要逼真,要立體,要有靈魂。這幾乎是現今演員對自己工作的全部認知,也占據了演員訓練大部分的科目。但也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今天表演視野的偏頗與狹隘。 根據《雷曼三部曲》中文版譯者朱安如的〈譯後記〉,義大利作家馬西尼(Massini)在2010年的時候,是以工作坊的形式開始醞釀《雷曼三部曲》,兩年後再以廣播劇的形式首次發表。換言之,從一開始,《雷曼三部曲》的創作就不是為了閱讀,而是為了演出。全書充滿了無數的人物,但多次搬上歐陸舞台的製作,則只用了12、15或其他數字不等的演員。一直到因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T Live)而為台灣觀眾廣為熟知的《雷曼兄弟三部曲》這個演出,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更是只使用了3位演員。所有這些演員與角色數字的極度不對等,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認知:角色的優越性在這些演出中被降低了。演員的首要任務,再一次,是訴說故事,並在說故事時不但要一人分飾多角,還要包辦會出現的角色、行動與場面。角色在這裡不用逼真,不用立體,不用靈魂,或者用這個像病毒一樣流行但從不成立的字眼,不用「寫實」,只要做到讓觀眾與對手演員承認就好。就像小孩子玩扮家家酒一樣,沒有人(包括小孩與旁觀的大人)會因為小朋友不像扮演的爸爸或媽媽,就阻止遊戲的進行。角色只需要被承認就好,在扮家家酒的遊戲中,在《雷曼三部曲》的舞台上,一如荷馬在講述史詩的表演中。 《
-
絶活亮相
鍛鍊奇功胡小毛
除了武丑慣有的揷科調笑、翻騰滾躍,胡小毛爲了體會角色內在,話劇、地方戲或京劇其他行當,都成了他揣摩學習的對象。
-
絶活亮相
傳承精粹張學敏
作爲四小名旦張君秋的傳人,張學敏要求自己一字一音務必肖似,甚至連張君秋都無法分辨的境界。
-
後台千秋
台前調度 台後理事
從最早的「抱本」、「文武總管」、「管事」、「敎官」到「主副排」或「戲劇指導」,「劇務」職司內容的多樣與重要,由一路而來的名稱可見而知。
-
後台千秋
文武頡頏送曲樂
文武場面從來偏居舞台一側,它的好看好聽,可要是戲迷精才窺聆得道,它的絕妙卻在守分與應變、即興造氛之間的拿捏,難處在這拿揑的準度不是一人爲之而是一組人一組樂器拉彈敲打的剛好與剛巧, 旋律(文場)與節奏(武場)頡之頏之,有好戲可「聽」,唯乃中國傳統戲曲才有此妙語。
-
後台千秋
他開打我安靜─旗、把衣箱
舞台上一片旌旗,算算站了近十名長靠將軍,兵卒穿梭其間,槍、戟交錯,鑼鼓緊催。熱鬧繽紛的一幕之隔,後台負責紮靠、把子的衣箱正安靜熟速的拾掇歸位及備件。其實在開打之前,他們先已汗流夾背的爲衆將官紮靠、裝扮、備武器,不小心掛萬漏一了,還得從容想方設法的應變。
-
後台千秋
打理戲服鞋靴的衣箱
生旦淨丑身上穿的脚上套的行頭林林總總,用之要能識別,藏之要會保養。一場演出,箱管人員忙前忙後,爲場上的角兒打理穿衣套靴,爲褪下的衣履淸潔保養收整。在分工上,大衣箱管文扮裝束及戰裙戰襖,三衣箱管水衣胖襖、龍套穿著及鞋靴,各有繁簡,均是演出之必要。
-
後台千秋
粉墨不登場的容妝和盔頭
京劇演員頭部以上的造型與裝飾,交在「容妝」與「盔頭」的手上,前者負責女性角色,後者負責男性角色。他們被要求的並非設計上的創意,而是能否善待傳到他們手上的規矩。
-
後台千秋
幕前撿場,幕後管事
對那些長年看戲的老觀衆來說,基於一種心知肚明的默契,舞台上那位身穿長袍、不時出現的撿場,不僅不會造成突兀與尶尬,有時甚至是另一種可資品評的表演,因此,傳統京劇的舞台倒眞是能保有「一氣呵成」的流動性。
-
戲劇
讓劇場中的理想復活
我好奇的是,這種大抒對作品好惡的論述,是我們面對劇場演出唯一能做的事嗎?指出缺點固然明智且必要,但還有什麼是我們這群在不同的崗位上正在爲台灣劇壇、文化貢獻心力的朋友更値得關心卻疏忽的呢?
-
戲劇
看不見的劇場 《御林樣萬萬歲》引發的思考
當台北這個劇場生態中一切的主張與宣稱皆有齊頭平等的地位時,辨明什麼樣的關懷與處境在觀衆心中具有眞實性,可能才是眞正的挑戰。
-
戲劇
前衛的鄕愁 《哈姆雷特》與《愛德華》共有的《風景》
如果我們的劇場創作仍自戀地鎖在文字的牢籠中,讓觀衆一次又一次從膨脹的宣稱/宣傳與表演品質的差距中落荒而逃,那麼,觀衆對劇場的信心又能持續多久呢?
-
演出評論 Review
失去輔翼的前衛表演 《一個少尉軍官和他的二十二道金牌》
正如「前衞」一詞現今顯示的歧義曖昧使文字工作者爲難,《一個少尉軍官和他的二十二道金牌》的演出形式也如它詭異的劇名一樣使所有「發微言以示大義」的工作難堪,而正是在這個詮釋的距離上,等同兩者在我們的文化座標裏有了被接受的可能,但是,這並不意謂它的新鮮具有聳動的威力
-
演出評論 Review
玉米田中見新芽
新竹的觀衆非常熱情,「實驗劇場」一詞在當地仍十分新鮮,而這些,將是在這塊劇運處女地上灌溉「玉米田」最好的養份
-
藝術節 Festival
中元普渡──記《宗教藝術節.中元普渡祭》
最想改變的是知識份子,最難改變的,也是知識份子。 ──《八千里路雲和月》電視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