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瑜
-
焦點專題 Focus
兩桌四椅的「中式理查」 環球劇場中的陰陽辯證
導演王曉鷹的《理查三世》當年是應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所邀而製作,在「GLOBE to GLOBE從環球到全球」戲劇節演出,為了在各國競演中彰顯中國特色,他採用中國戲曲元素,更在首演時因布景道具未抵達,反以更簡約有力的表演令人驚豔。對理查三世的詮釋,王曉鷹說:「我想用一種中國的『陰陽辯證』的方式來處理他在與其他人物對話的時候,是一個正常的、帥氣的、俊朗的,當他做內心獨白的時候,就呈現出一種形體的、靈魂的扭曲。」
-
焦點專題 Focus
林兆華 從形式到表演 堅持前行的先鋒
林兆華可說是近代中國戲劇發展最重要的導演之一,開啟了八○年代以來的實驗話劇和小劇場風潮的他,三十年來持續在劇場中實驗創新。林兆華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他導演了許多歷史之作,如《絕對信號》、《車站》、《狗兒爺涅槃》、《哈姆雷特》、《趙氏孤兒》等,這些作品在不同階段不僅扮演了先鋒者的角色,也引起思想和美學上的爭議和觸及中國當代劇場的重要問題,例如對導表演方法的再思考與嘗試,以及戲曲美學的現代應用等。
-
焦點專題 Focus
李六乙 跨足戲曲與戲劇 雙刃揮灑革新
李六乙是話劇和戲曲的雙棲導演。在戲曲方面,他不但是公認導演戲曲種類和數量最多的話劇導演,也是少數真正能掌握戲曲精髓和技術的話劇導演,他的「新戲劇」系列戲曲,透過現代戲劇手段解構舊有程式在表演脈絡中的意涵、並進而產生不同意義,對有為戲曲革新做出劃時代成果。在現代戲劇方面,他以「純粹戲劇」的理念,嘗試找到人的精神典型,對李六乙來說,人的精神典型要比人的社會典型來得更為強烈和重要。
-
焦點專題 Focus
王曉鷹 深究文本內涵 嚴肅詰問生命
除了林兆華以外,在八○年代實驗話劇運動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話劇導演,至今仍活躍於話劇舞台的恐怕就屬王曉鷹了。雖出身於八○年代的實驗導演之列,但他從九○年代後至今的導演風格趨於沉穩,不再汲汲於劇場表現形式的探索,而以詮釋嚴肅和具深刻生命意義的戲劇文學作品為其舞台創作的核心。王曉鷹的戲劇中的文學經典、嚴肅的題材、幾乎不用大明星、不取悅觀眾、也無廉價笑聲,這在當前過度商業化的中國話劇舞台的確是鳳毛鱗爪。
-
專輯(一)
孵一齣未來新戲曲
北京的小劇場戲曲製作人洪業認為,小劇場戲曲在環境中最大的意義,不在於是否迅速創造利潤,或立即創作出一流作品,而是扮演著文化導引的功能。因為小劇場的「實驗」、「先鋒」印象,在這裡進行改革較不引起反彈,能成為戲曲實驗和創新的可能空間。這種特性也較能引起年輕觀眾看戲曲的興趣,使他們透過接觸小劇場戲曲,進而接受傳統戲曲,她說:「透過這幾齣戲,我想它能成為一種孵化器──戲曲改革的孵化器」
-
戲劇
推動上海戲劇搖籃的雙手
因為「喜歡挑戰不可能的事情」,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楊紹林在南北地域文化涇渭分明的環境下,選擇了《正紅旗下》這樣的「京味話劇」來製作,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挑戰,也想向各界證明上海製作話劇的實力。而在劇團必須自謀生路的大環境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改革如演員俱樂部的成立與製作人制的施行等,都使其呈現不同於其他城市演藝團體的活力與競爭力。
-
北京
劇情顛覆傳統,表演走出主流
由於這齣戲的重點是從「說故事」來進行人物動作的表現,而不在於揣摩角色的心理,所以林要求,除了必要的動作(如拿劍等)和走動,演員形體多呈現不動的狀態,必要的身體動作也被要求簡化。這樣的要求,讓幾場群眾場面中的演員肢體,呈現出「簡單」的整體感。林兆華表示,為了反「偽現實主義」繁瑣的舞台調度,此戲要「簡化無內容的瞬間場面,包括表演上和調度上,所以人物上、下場的節奏盡量明快,形體動作盡量簡單。」
-
專輯(二)
戲曲化、荒謬化與遊戲化
近廿年來,大陸莎劇演出的流變,展現了於急遽轉變中的大陸社會中,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之間微妙而複雜的互動關係。一九八○年代初演出的莎劇,流行「戲曲化」;九○年代初,劇烈的社會動蕩與迅猛的經濟轉型,對藝術工作者來說,荒謬感比悲劇性來得更有時代性,荒謬主義的莎劇表演順時而生。隨著商品經濟滲透進社會的每個角落,經典莎劇也走上粗鄙化、遊戲化之途。
-
東南亞
改革政治,也是改革身體
東南亞各國長期以來,許多領導者無法抗拒金錢和權力的誘惑,致使大部分東協成員國普遍存在著政府腐敗、剝削勞工、嚴重環境污染、毒品交易與貧窮等現象,東協人民需要無私的領導人來帶領他們解決問題。而從印度流傳至東南亞的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不僅是訴說王子羅摩如何經過各種磨難而成為一個君主,同時是這則史詩也是東協共有的文化基礎。
-
專題(一)
北京人沒有「小劇場」?
對於北京的劇場工作者和觀眾而言,小劇場意義不單指風格上和大劇場有明顯區隔的場域,而在於多樣性和較自由的「可能」性,不一定要跟前衛或實驗有一定關聯。雖然北京的小劇場不像台灣、香港、和日本等小劇場,旗幟鮮明地展現前衛與實驗,但不論就創新、實驗、和多元性的發展來看,在中國仍只有小劇場能開創最大可能性。
-
南部劇場
社區劇場的另途思考
一個不以演出爲主的劇團,沒有導演、演員、編劇、技術人員,只有幾位集劇場訓練、社區/社會工作、公關等任務於一身的團員;藉著劇場工作坊的形式與地區居民交流、互動,在短短年餘的時間內,足跡遍及台灣並在今年「第二屆現代劇場硏習會」中備受注目。
-
現象視察
美國社區劇場聯盟簡介
美國社區劇場聯盟提供社區民衆優質的娛樂和知性的刺激、挑戰與機會,並促使居民成爲其社區中改善生活品質的貢獻者。
-
現象視察
社區的劇場實驗
目前台灣對於社區劇場的窄化觀念是我們至今難以衝破的藩離。這些窄化觀念不外是將社區劇場功能化、業餘化、以及過度渲染的集體化,換言之,許多人提及社區劇場不免聯想,它必須從事社區服務,如環境保護、關心受虐兒、獨居老人、甚至流浪狗等不屬劇團的工作;這些狹隘觀點極大地限制了社區劇團體的發展空間。
-
南部劇場
高雄小劇場的新能量
陳明淑爲南風劇團的資深優秀演員,此次初試啼聲首度編導。在高雄地區擁有一批戲迷的她,《超》劇首演即有近九成的觀衆捧場,演出後仍有八成觀衆不願離去。
-
南部劇場
台南人劇團的台式溫情劇場
由於題材具有地域性,台南人劇團的作品呈現出一般台灣人台南人家庭成員間的情感、關係和習慣,內容散發著濃烈的家庭溫情。
-
南部劇場
劇場薪火如何相傳?
中、南、東部等地的劇團過去皆曾仰賴北部人才以疏困;但因行事風格的差異與理解創作人才扎根的必要性,早已使他們認知到培養屬於自己的創作人才方是延續與活絡當地劇場生態的重要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