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雕龍
-
焦點專題 Focus
在各自表述中 追求現代化與自我認同
不能否認的是,現代性曾經作為一種汰舊探新的力量,推動著廿世紀的藝文與音樂發展。然不同的研究者都指出,作為這個潮流下發展出來現代音樂不易被定位的情形。台灣是一塊外來文化與觀念不斷輸入的土地,從現代性一詞被轉換投射或有意識使用的情況來看,台灣現代音樂的發展,可以說反映了一個不同時代、不同群體各自表述,追求音樂現代化和自我認同的過程。
-
焦點專題 Focus
一段從遠方返航、發現自己的旅程
今年的新點子樂展以「亞洲新記憶」為主題,鋪展出兩週內的三檔演出:「不承受時間的花」、「來自中亞的新語」與「遶境共聲」。策展人趙菁文透過「歐洲中亞台灣」的脈絡,從地理環境、時間與文化的意義,展開一段從遠方返航、發現自己的旅程,也反映了當代亞洲人重新以亞洲作為出發點省思現代性的潮流。
-
即將上場 Preview EIC「向布列茲致敬」音樂會
透視性的聆聽 溫故創新
由現代音樂大師布列茲所創立的樂團EIC(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是大師探索與詮釋新音樂的重要團隊,於二○一五年在新點子樂展留下觀眾讚嘆的掌聲之後將再度訪台,這次將帶來廿世紀的大師之作與近期的新音樂創作,以「透視性觀點」呈現演出,向甫於今年一月辭世的大師布列茲致敬。
-
演出評論 Review
入戲與出戲的瞬間
大部分時間被設定為舞台背景的合唱團亦有許多精緻的呈現,除了配合劇情轉身以顯示自己的存在或不存在之外,例如第一幕的飲酒場景裡,位於「台後」的合唱團員配合「台上」的主要角色紛紛拿起鋼杯互敬,打破兩個空間的界限,顯得頗為「入戲」。但是黑壓壓的眾人一手持杯一手捧譜的畫面,也有種錯置感,觀眾席間笑聲微微鵲起,整體又有「出戲」之效。
-
焦點專題 Focus
超越五線譜的想像 友善溝通的起點
記譜法應該作曲家提供給演奏家,一個友善的溝通工具。在了解淺層的音符、表情等符號之餘,還可能儘量地接近理解作曲家的思維深處,而後詮釋其作品。所以當創作者的樂思超越的五線譜與音符所能表述的範圍,新的記譜法的誕生也就順理成章。一九五○年代,作曲家尋求其他表達音樂的可能,新的想法與呈現便需要新的記譜方式,作曲家因此發展出一些比擬音值的符號、圖象記譜、或空間記譜等,讓演奏者可依自己視覺記號與聽覺詮釋的想像關聯,演奏相應的動作與聲音。
-
焦點專題 Focus
豆芽菜之外的繽紛世界
不是音樂家故意搞怪!隨著音樂家們愈來愈豐富的想像,傳統的五線譜早已不敷使用。不信,想想傳統記譜法要如何應付用指甲刮絃、用手肘壓琴、在鋼琴琴弦裡邊彈邊「加料」,甚至加上電音、邊彈邊玩遊戲沒有作曲家的絞盡腦汁、重新設計,又如何將抽象變成紙上的具像?再說,五線譜最初也只從一條線,加到現在的五條線。如果傳統線譜是這麼衍生而來,那麼誰說,活在現代的我們,不能加入「發展」的行列?線條、色塊、空間、幾何圖形怎麼看、怎麼玩,就讓精選的紙上樂譜展,引您進門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費黛里歐》導演
荷穆齊 飛越傳統的高牆
原本攻讀音樂教育的荷穆齊,原本想成為音樂教師,卻因機緣遇合,發現了「歌劇原來也可以是個有力的劇場」,於是跟隨東德導演庫佛學習,走上歌劇導演之路。以現代風格呈現的《費黛里歐》印證了他的理念:「導演的工作,不是要遵守一個也許對作品來說不怎麼好的傳統。傳統有可能是介於觀眾和真正作品之間的那堵高牆,有必要的話,我們必須把它拆掉。」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揮與導演聯手 讓音樂更聚焦
導演荷穆齊詮釋《費黛里歐》的方式是革命性的,但是失去對白之後,整部歌劇帶來的聽覺體驗畢竟會不同於傳統的欣賞方式。那些本來分開的編號樂曲,現在不間斷地進行,如何讓現場的聽眾覺得合情合理,無疑是個全新的挑戰。那些現代感的字幕投影和舞台動作呈現,要怎麼和貝多芬充滿意志的音樂重新融合為一個整體,還需要導演與指揮共同斟酌商議,誠如指揮呂紹嘉所言:「歌劇就是一個討論與妥協的藝術。」
-
即將上場 Preview 「曾宇謙&台北愛樂」音樂會
提琴新星名曲展技 巴爾托克考驗樂團實力
這場音樂會中,近期光芒四射的青年小提琴家曾宇謙將與鄭立彬帶領的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挑戰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展現技巧與抒情;而同場的巴爾托克《管絃樂協奏曲》,則是讓大部分樂器都有獨奏性樂段,不僅考驗樂團樂手的演奏技巧和整體默契,也考驗著指揮掌控樂團的能力。加上以李哲藝《泰雅序曲》開場,奇妙組合令人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字喪權 聲音、視覺打造全方位感受
劇本雖然是一部歌劇成形過程中最初的起點,但在舞台上面對音樂和視覺效果的再詮釋時,很容易呈現一種「失語」的狀態,讓文字的敘事性模糊不清。這種現象說明了文字劇本在面對舞台表演時,可以只是個靈感,而靈感浮現後的「失語」狀態,反而能讓音樂和視覺藝術發揮更多的「弦外之音」和「視外之境」。當故事被超越之後,還要觀和聽,才能發現那多重的「言外之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異藝,異議,意義
異藝的跨界,一直是近年來歌劇現場演出中重要的熱點項目,但是在跨界的時候,這些異藝不見得都能融合,也常常造成摩擦,引來「異議」。由於每次的異藝跨界演出或多或少都帶有實驗性,讓我們藉著藉由兩齣柏林邦立歌劇院的製作《假冒的女園丁》與《唐懷瑟》,來看歌劇分別與戲劇、舞蹈「交流」所產生的異議與意義。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舞出歌劇的「弦外之音」
若把劇本和樂譜的記載當作「正身」,舞台上的指令當作「分身」,我們可以見到:瓦茲身為編舞家,從譜上的音樂與歌詞中導出新的舞蹈動作,賦予戲劇象徵性的神秘氣氛;寇斯基身為劇場導演,從譜上的舞曲裡導出默劇,以宴會的場景深化主角們的內心衝擊。舞蹈異於文字與音樂的動作特性,使其在今日歌劇製作中,可以在不更動「神聖」的文本(劇本與總譜)情況下,扮演導演意志的「分身」。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TSO「孤寂與喜悅—尋探布拉姆斯、華格納的愛情」
音樂歷史上,布拉姆斯和華格納屬於同一個「後貝多芬」的時代,他們都崇拜貝多芬的交響曲,但是面對這個貝多芬的成就,態度卻不同:前者很謹慎地堅守著交響曲的傳統,而後者則認為,唯有超越交響曲走向歌劇才能延續貝多芬的成就。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這場「孤寂與喜悅尋探布拉姆斯、華格納的愛情」音樂會中,既可以聽見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的前奏曲,又可以聽見布拉姆斯的《第三號交響曲》;此外還有兩位作曲家的,同是反映愛情的管絃樂歌樂《威森東克之歌》與《女低音狂想曲》,讓人見識到兩位十九世紀的音樂巨匠對同一個題材的不同處理手法。指揮梶間聡夫要怎麼詮釋出這些曲目中縱橫交錯的異同?令人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五:國人作品
定睛等待《舞詠曙光》 《埃及豔后》演給你看
樂團演奏國人新作,也是打造自己的未來經典與特色。新樂季中,NSO在開季音樂會將首演林京美的管絃樂曲《舞詠曙光》,該曲「多媒體」的標題,已令人期待現場的豐富畫面。另北市國的「音樂劇場埃及豔后與凱撒」中,將首演兩部年輕作曲家的新作:張瓊櫻的《舞之祭》和林金丞的《埃及豔后》,如何以打擊樂表現豔后與凱撒的故事?已引動樂迷的強大好奇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NSO版《莎樂美》導演
安東尼.皮拉瓦奇 在過去與當下間喚起認同
這次NSO邀請主要活動於德語地區的導演皮拉瓦奇前來台北重新製作《莎樂美》。雖然是他第一次執導該劇,但心中充滿想法。他將此劇架構在一九二○年代歐洲那樣的時空背景裡,希望能將當初挑動眾人神經的「現代」感,繼續傳達給廿一世紀當下的觀眾,搭起過去與當下間認同的橋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給我鈔票 其餘免談
華格納《指環》裡影射的社會性、經濟性,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其實早就被蕭伯納道出。在葉利尼克筆下,布倫希德面對佛旦不再唯唯諾諾地認罪,而是一針見血地點出佛旦在這個資本主義體系中所犯的一連串錯誤。葉利尼克的《純金》在導演斯泰曼與指揮Markus Poschner合作下,三月初搬上柏林邦立歌劇院舞台,以演員、歌劇歌手,和舞台上的管絃樂團、聲響合成器等,用簡潔形式和貼近一般人生活方式的場景和語調,有力地表達華格納《指環》隱射的批判。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
《愛人,Lover》 打開思考東西文化交流的契機
在優人神鼓與德國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合作、四月二日在柏林進行世界首演的《愛人,Lover》中,作曲家佑斯特與優人神鼓將「東、西方各自如何看待愛情」呈現在他們一起打造的「音樂、舞蹈、劇場」裡。這個德國與台灣表演團體的交會,中國古詩與美國現代詩的對談,不是僅僅文化的市集,也不能僅僅以膚淺的「當東方遇上西方」廣告標語來帶過去。它有新的思考,新的嘗試,也有新的結果,等著你欣賞它的海報、它的音樂、它的畫面,來體認和領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武神》導演專訪
漢斯-彼得.雷曼 帶領觀眾接近真正的華格納
高齡七十九歲的德國歌劇導演漢斯-彼得.雷曼,曾製作華格納歌劇超過八十次,且擔任過華格納之孫、魏蘭德.華格納和沃夫崗.華格納的助理多年,對於華格納歌劇的詮釋,更強調貼近作曲家的原意。這次應邀擔綱國內首次完整製作《女武神》導演工作,雷曼強調,這部歌劇清楚地點出了整齣《指環》的張力、問題點、戲劇性,此外《女武神》中交織了各式各樣細膩的人性,這些特點,他都會在台北的製作中呈現出來。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四百年前歌劇 變身當代綜藝歌舞秀
《奧菲歐》、《奧德賽的返家》與《波佩亞的加冕》是十六、七世紀作曲家蒙特威爾第流傳至今的唯三歌劇,柏林喜歌劇院即以此可算是現代歌劇源頭的三聯劇製作揭開今年下半年新樂季。導演寇斯基(Barrie Kosky)的製作,幾乎是把四百年前蒙特威爾第的歌劇,作成一場現代的大型綜藝歌舞秀。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提勒曼 一切執著 都為找回傳統
這個新樂季才接掌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的提勒曼,是目前在國際樂壇深獲好評的德國中生代指揮,他曾在柏林愛樂擔任卡拉揚的助理,帶領過慕尼黑愛樂,也是拜魯特音樂節的靈魂人物。他專注於德國傳統的交響曲與歌劇,對於「德國的聲音」有其一定的堅持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