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面具的「梨園天神」,一心一意幫助流落梨園的歌伶。(白水 攝)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創團作《梨園天神》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唐美雲歌仔戲劇團《梨園天神》

3月12日〜14日

台北市社敎館

傳統戲曲爲了不被時代狂濤捲沒,種種在藝術上奮力求生存、企圖喚回當代觀衆注目的做法中,最爲險中求勝的,莫過於改編西方經典了;一來是改編本身就具備了話題性足以吸引觀衆的目光,二來是如果改編成功的話,其回響可能超越台灣而傳回經典的西方發源地,在台灣最鮮明的例子當然就是去年底宣布休息、以改編莎劇《馬克白》聞名的當代傳奇劇場了。而在當代傳奇的鑼鼓聲稍歇之際,素有“Ta-iwan Opera”之稱的歌仔戲也開始有了動作:由名歌仔戲小生唐美雲領軍成立的「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即將在三月中旬推出的創團大戲《梨園天神》,就是取材自西方的經典作品《歌劇魅影》。

爲了開創新局自組劇團

唐美雲不諱言,她之所以離開待了近九年的河洛歌子戲團出來自組新團,就是爲了要「開創不一樣的局面」:「我在河洛最大演到皇帝,最小演到乞丐,但反而最難得有機會演一般市井小民的角色;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戲迷跟我反應,他們想看歌仔戲傳統的小生小旦愛情戲,但河洛沒有這種戲。」除了尋求個人演出的多元化發展外,唐美雲也希望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吸引年輕觀衆重頭認識歌仔戲的優美動人。

而選擇改編《歌劇魅影》,當然也就兼顧了以上種種原因:《歌劇魅影》中的三角戀情,正是最合老戲迷期待的生旦愛情戲;唐美雲在戲中要同時演出英俊小生(子爵)與以面具遮臉、醜陋的「黑影鬼」(魅影),讓她有了挑戰「小生不能扮醜」的傳統與自己演技能力的機會;而《歌劇魅影》的高知名度,也可能會吸引年輕觀衆來一探究竟,從而讓他們「重新發現歌仔戲」。

一般說到《歌劇魅影》,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多是由韋伯所寫的美國百老匯音樂劇,但《梨園天神》的編劇柯宗明則鄭重澄淸,他所取材的是《歌劇魅影》的法國小說原著,而韋伯的版本也是從此改編而來,所以《梨》劇與音樂劇《歌劇魅影》的情節對話都大有不同。雖說如此,當初唐美雲和柯宗明之所以會想到改編《歌劇魅影》,的確也是百老匯音樂劇起的頭,「我們當初在聊要演什麼戲時,就提到我出國時看到百老匯演的《美女與野獸》,他們的演出讓我非常感動也非常感慨,感慨台灣爲什麼做不出來!」唐美雲說:「編劇提到《歌劇魅影》,我說,那我們就演這齣吧!」

本土化後仍見傳統悲情

劇情的改編當然是一大工程,首先要把時空背景、人物角色通通本土化。《梨》劇把西方的歌劇院改成中國古代的梨園,把瀟灑的子爵改成赴京趕考的官家子弟,原來的歌劇女伶則搖身一變爲家道中落流落戲園的歌伶,只有帶著面具的黑影鬼/魅影仍維持著他悲淒的身世與「來無影去無蹤」的本事。編劇柯宗明就表示,他的改編仍保留了原著的三個要點:三角戀情、魅影的身世,以及那鬼影幢幢的氣氛。

本土化後的劇情有著傳統劇常見的宿命悲情:官家子弟與歌伶原是指腹爲婚的戀人,後來歌伶家破人亡被夫家取消婚約,只好流落京城的戲園學戲賣唱,官家子因進京赴試與歌伶重逢,卻意外發現梨園中有個「黑影鬼」默默幫助歌伶精進歌藝,也意圖控制整個戲園子,甚至爲了歌伶不惜除掉原本的首席紅伶來讓歌伶成爲首席;爲了贏回佳人,官家子和戲園老闆便計劃合作抓「鬼」,但歌伶也在對官家子與被她視爲「天神」的黑影鬼的感情間掙扎,雖然露出原來面目的黑影鬼令她害怕,但他從小遭父母遺棄、只能在地洞裡長大的悲慘身世,與全心全意的痴情又令她動容,最後她雖答應嫁給黑影鬼,但黑影鬼因爲不想讓歌伶像他一樣後半生活在地洞中,竟甘願將自己封在地洞中,成全歌伶與官家子的姻緣。

爲了強調宿命與輪迴的意味,柯宗明還在整個故事正式開始前,加了一段引子:一個老公公帶著小孫子出現在台上,這個小孫子正是由黑影鬼轉世而來,所以當他看到面具時便覺得熟悉親切,即使別人吿訴他那面具帶著詛咒,他也非要去摸不可,結果一摸之下,舞台上立刻時空移轉、進入眞正的故事。這種屬於現代戲劇的跳接倒敍手法,也是《梨園天神》嚐試創新的方法之一。

戴上兩層面具玩「變臉」

比較特殊的一個場景,則是戲園子老闆安排、希望藉以引出黑影鬼的一場「面具宴會」,場上所有人都會帶上面具跳舞。柯宗明表示,其實這一場是從小說中的一段化裝舞會情節衍生出來的,但中國是沒有所謂化裝舞會的,所以就改成「面具宴會」;唐美雲則表示她很喜歡這場戲,「我覺得這場戲很諷刺,因爲只有在這場戲中,所有人都帶上面具而只有黑影鬼是露出眞面目的,他終於享受到自由呼吸的快樂,也感受到其他人是多麼地虛僞。」

一人演兩角的唐美雲,除了要有「換哪件戲服就要跳進那個角色」、在純情少年與憤世者的兩極個性間迅速切換演技的本領外,還得在化妝上玩「變臉」的遊戲。「有的時候我根本是帶著兩層面具演戲的,」唐美雲表示,「除了最底下的英俊小生妝,還要戴上黑影鬼本來醜陋面目的貼臉面具,以及黑影鬼平常戴著的面具。」

能玩變臉當然是要靠舞台技術協助,而在《梨園天神》這齣戲中,導演玩的還不止此。兩位導演中,蔣建元負責指導演員的表演,而學電影出身的孫榮發就負責場面的調度與舞台呈現,一些源自電影的技法也被他用在劇中:「在這齣戲裡我嚐試了『特寫』和『停格』,還有蒙太奇。」這當然都是靠舞台上的燈光技術做的,但如何操作、效果如何,當然還是得進了劇院看演出才知端倪。

這回一起演出的都是唐美雲長年合作的夥伴,如許秀年、小咪、高玉珊、許仙姬等,也是對老戲迷頗有號召力的卡司,在行當的安排上也不脫離傳統的精神,但唐美雲想要做的是「承傳統,開新局」,她希望能讓年輕的觀衆改變「歌仔戲都是哭哭啼啼」的印象,然後會願意再進劇院看歌仔戲,「不一定要看我們劇團的,看別人的也可以」,她期盼藉此替歌仔戲「多拉幾票」!

(本刊編輯 莊珮瑤)

志工的真心話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