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敦芾《跑道終點》(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提供)
藝@電影

影像中的「時間」縱度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五月初登場,今年的影片包含許多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與日韓中等國的紀錄片也有罕見的亞美尼亞、烏茲別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為觀眾構築一個更宏觀、多樣的亞洲印象。另有「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專題,帶影迷回顧那個壓抑年代的影像實驗創作,從紀錄片體驗「時間」的縱度。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五月初登場,今年的影片包含許多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與日韓中等國的紀錄片也有罕見的亞美尼亞、烏茲別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為觀眾構築一個更宏觀、多樣的亞洲印象。另有「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專題,帶影迷回顧那個壓抑年代的影像實驗創作,從紀錄片體驗「時間」的縱度。

第11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5/4~13  台北新光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府中15

紀錄劇場《閱讀飢餓》

5/9  19:30 台北 華山果酒練舞場

INFO  www.tidf.org.tw/zh-hant

紀錄片影展像是真實世界運作縮影的大觀園,那一部部的紀錄片不斷拓展我們的視野,滿足我們對未知的好奇,那「真實」特質的迷人,不但在空間中探索世界版圖的異同,在讓我們在影像中體驗了「時間」的縱度。今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有許多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與日韓中等國的紀錄片,也有罕見的亞美尼亞、烏茲別克、黎巴嫩、孟加拉的作品,為觀眾構築一個更宏觀、多樣的亞洲印象。也有長達六百四十分鐘的《一個菲律賓家庭的演化》,以黑白影像紀錄一個家庭十六年來的變化;更有一部《奈緒與家人的卅五年》,在兩小時內讓我們看見卅五年歲月的刻痕;當然陳芯宜導演的《大帳篷——想像力的避難所》也是以十年記錄了櫻井大造帳篷劇在台灣的點滴。

透過影像  看到壓抑年代的實驗創意

今年另一大亮點則是深耕挖掘一九六○年代,重磅推出「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專題,六○年代的台灣正值白色恐怖,反共、反攻大陸是主流意識形態,在保守壓抑的社會氛圍下,卻有一群文藝青年因不滿戰鬥文藝、健康寫實、黃梅調等當時蔚為主流的電影,而開啟自身的「電影實驗」。當中包括了一九六五年創刊為期兩年多的季刊《劇場》雜誌時期,除了大量翻譯引介西方當代劇本、與電影評論,和七○年代的《影響》雜誌不同,參與者大多有著實驗與實踐的精神,除雜誌外還舉辦了兩期電影發表會。

可惜的是這些作品後來大多佚失,TIDF策展團隊耗時一年半,考察多方史料與拷貝下落,挖掘出這批珍貴的影片資料,包括全方位創作的黃華成的五部作品:《原》、《現代の知性の人氣の花嫁》、《實驗002》*、《實驗003》*、《香港映畫廣告片》*,攝影師莊靈的《延》、《赤子》、真實電影先驅陳耀圻的《后羿》、《年去年來》、《上山》、《劉必稼》,畫家韓湘寧的《今日開幕》、《跑》,白景瑞導演的《台北之晨》、攝影師張照堂《現代詩展╱1966》、《日記》*、邱剛建導演的《疏離》*,以及擔任劇場雜誌最後一期編輯的香港作家西西《銀河系》,同時也挖出了牟敦芾在六○年代末期的電影作品《不敢跟你講》及《跑道終點》,卻因涉及師生戀與同性戀遭禁,從未在台上映過。(* 表示影片已佚失)

透過這個系列的歷史影像,不但可以體會到當年高壓環境下的藝術爆發,還能捕捉五十年前的城市鄉村風景,或是看見畫家席德進、《漢聲》雜誌黃永松、國學大師南懷瑾的身影,或是這些影像導演黃華成、牟敦芾、莊靈等,也都在不同影片中入鏡。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