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幕,眞人扮演的皇帝和木偶的群臣演對手戲。(陳祖芬 提供)
專題報導 Feature 專題報導 FEATURE

人與木偶 北京上演《羅慕路斯大帝》

如果素以怪誕著稱的廸倫馬特還健在,看到中國人把他的怪誕發展到更怪更誕,會不會目瞪口呆,抑或是怪誕之怪誕如同否定之否定,負負得正?

如果素以怪誕著稱的廸倫馬特還健在,看到中國人把他的怪誕發展到更怪更誕,會不會目瞪口呆,抑或是怪誕之怪誕如同否定之否定,負負得正?

如果說這是一部歷史劇,却又明明是非歷史的、超越時空的;如果說這是一部話劇,舞台中間活動着的卻是牽線木偶;如果說這是一部悲劇,劇場裡時時爆發會心的大笑;如果說這是一部喜劇,看後又叫人痛苦而孤寂。

戲,是瑞士作家廸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的成名作《羅慕路斯大帝》,寫公元四六七年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一九九二年秋季在北京公演,是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林兆華執導。正如廸倫馬特所說:「每一部藝術作品都是主觀的。」《羅》劇旣由林兆華註解,旣經過了林氏大腦的流程,然後再流動到北京人藝的舞台上,就把當年在瑞士打響的話劇,變成了人與木偶同台的話劇兼木偶戲。如果廸倫馬特不是在一九九〇年底去世,如果素以怪誕著稱的迪倫馬特還健在,看到中國人把他的怪誕發展到更怪更誕,會不會目瞪口呆,抑或是怪誕之怪誕如同否定之否定,負負得正?

人與木偶同飾一角

大幕拉開後,一個人行天橋像報紙的通欄大標題似地橫跨舞台。天橋上走着牽線人,天橋下是木偶們的活動區: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別墅。演員一式兩份。譬如皇帝,旣有木偶的,也有演員扮演的。木偶們穿着想像中的西羅馬的戲裝,站在木偶活動區周圍的演員穿着流行的T恤、家常的短褲、今天北京的旅遊鞋和昨日北京的圓口里布鞋。頂多肩上披一塊布,給人古羅馬斗蓬的聯想。沒戲的時候,演員隨意地取下「斗蓬」坐在舞台兩側觀衆看得見的地方。這不是存心嘲弄歷史麼?讓歷史嘲弄過的人如今也嘲弄起歷史來了 ?也行,越是曾經宗敎般虔誠的人,越是由盲從轉入執著的思考。越是在荒誕不經的形式下,越是可能包裹著一顆認眞、眞誠的心。

木偶與眞人同步演一個皇帝。飾部下的演員急急前來啓稟皇上,剛彎下腰恭恭敬敬地對著木偶皇帝要稟報,想想可不對勁兒,又繞著木偶戲台外圍走到眞人皇帝跟前才開口。眞人皇帝要離開時,先對木偶皇后說咱走吧,再用手輕輕把木偶一托,天橋上的牽線人便把木偶皇后拉了上去。牽線人本毋需演員幫忙,這裡不過是想強化觀衆對木偶的注意。

懂得眞理的,卻選擇了暴力

導演處理好像是想使觀衆遠距離地、客觀地觀察西羅馬象徵性的歷史的演變。然而觀衆竟是漸漸地入戲了。凱撒.魯普夫的上場尤其地把奴隸制的西羅馬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合在一起。魯普夫是褲子工廠主,世界商號的大老闆,錢多得想買下西羅馬。導演選擇的這一角色的演員特別胖,整個兒一個春風得意的北京大款(指有錢的個體戶等)。他光腳穿黑布鞋,寬大的粉紅T恤中間,是一大圈洋文。肩上連「斗蓬」也不用。越有錢越自信越可以不修邊幅不經意。儘管如劇中台詞所說:「有褲子的地方,就不會再有文化。」但是有金錢的地方,就有隨心所欲。迪倫馬特曾經慨嘆:「西德確確實實是把東邊領土買下來的……西德根本不需要進行軍事戰爭,因爲聯邦總理只需要掏出他的支票簿。」荒誕永遠伴隨著虛無。羅慕路斯大帝對他的騎兵隊長說:「現今的時代已經使你的英雄行爲變成了一種故作姿態」。

皇帝的出場給人一種儍瓜的假象。直到第三幕,眞人皇帝與木偶皇后演對手戲,當然,皇后的演員在一旁時站時坐地爲木偶配音。就在這場戲中,展現了皇后世俗的功名心與皇帝的人性。皇帝穿著今人穿的毛巾睡衣與海棉拖鞋,木偶皇后穿著造作的西羅馬戲裝。人演的皇帝說著人話,被功名心操縱的木偶皇后說著利欲薰心的鬼話。羅慕路斯大帝說:「我們的愛沒有使羅馬變得善良。我們用我們的德行餵飽了野獸。我們像喝醉了酒似地陶醉於祖國的偉大,然而現在我之所愛釀成了苦酒。」「羅馬是自己背叛了自己,它曾經懂得眞理,但選擇了暴力;它曾經懂得人性,但選擇了暴政。」

這位心中有數的皇帝,或是人前宣稱「無爲」,或是言不由衷。那麼,導演讓演員隨便地穿著T恤短褲爲木偶配音,讓牽線人顯眼地站在天橋上操縱,是爲了在視覺上突出地讓觀衆感受到劇中木偶的言不由衷?或如《時代周刊》的記者採訪迪倫馬特時說的:「世界政治的頭面人物說的和想的不一樣,他們做的和想的又不一樣──這就跟您所創作的人物很相像。」

那麼,世人呢?或你或我或他呢?

龍套當了皇帝也一樣

第四幕一拉開,沒有了牽線木偶,然而出場的演員們都如牽線木偶那樣走路、動作,如同只能靠身上各部的牽線的拉起放下而舉手投足。舞台上下,哪個人物也沒能完全擺脫木偶的命運。然而當演員又自如地走上原先牽線人站立的天橋時,又叫人感到哪個人不同時也是牽線人?

每一幕換一個人演皇帝。在這場戲裡演皇上的在下場裏演龍套,T恤也不換,只需摘下皇冠即可。歷史的必然中充滿了偶然,有時皇帝和龍套只是一步之遙,而龍套當了皇帝照樣併發皇帝綜合症。聯想到林兆華在一九九〇年十一月排演的《哈姆雷特》,也已經是林氏《哈》劇。上一場飾小丑的演員,下一場變成皇帝。演皇帝的下一場又變成哈姆雷特。雖然哈姆雷特長嘆:「這是一個顚倒的時代,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而林兆華對這位王子也不理想化,認爲王子一旦坐上王位,也可能變成丹麥國王克勞狄斯。

話劇兼木偶戲的《羅慕路斯大帝》呼喚人們擺脫那操縱自己的不明超然物。「面對自己,這是現代人所能具有的最積極、最勇敢、最豪邁的姿態。」林兆華如是說。也許,以探索戲劇聞名的導演林兆華,在羅慕路斯式的荒誕下,是哈姆雷特式的孤獨和求索。

 

文字|陳祖芬 上海戲劇學校戲劇系畢業,大陸知名報告文學作家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我們的愛沒有使羅馬變善良,我們用我們的德行餵飽了野獸。我們像喝醉了酒似地陶醉於祖國的偉大,然而現在我之所愛釀成了苦酒。

 

迪倫馬特簡介

廸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1921-1990)爲瑞士戲劇家及小說家。二十八歲以《羅慕路斯大帝──非歷史的四幕歷史喜劇》演出成功而嶄露頭角。劇中日耳曼人大軍壓境,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卻不理朝政,廷臣和他的妻女心急如焚,要求他立即組織抵抗,大帝無動於衷,宣稱:西羅馬帝國幾百年來侵略成性,罪積如山,我以無爲促其滅亡,不過是充當世界正義的法官罷了。

廸氏的代表劇作另有《老婦還鄕》(1956)、《物理學家》(1962)、《流星》(1966)。《老婦還鄕》曾由好萊塢拍成電影,英格麗褒曼和安東尼昆主演,在台灣上映時名爲《貴婦怨》;一九八五年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在國立藝術館演出此劇,由黃建業導演,名爲《專誠拜訪》;去年金馬獎國際影展亦曾上映由此劇改編的塞內加爾電影《土狼》。《貴婦怨》曾有林春美之中譯劇本,但已絕版多年。鄭樹森編《當代德語小說集》(允晨版)則收有廸倫馬特的短篇小說。

導演林兆華:一九六一年自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學畢業後便成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一九七九年起任導演,尤以探索戲劇聞名,如《絕對信號》、《野人》、《車站》、《田野、田野》、《紅白壽書》、《狗兒爺涅槃》、《二次大戰中的帥克》、(哈姆雷特》、《中國孤兒》等。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