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海寧在八里排練她的《春之祭禮》。(言午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現代樂舞/演出

四名長髮女子的剪影 雲門舞集春季公演

「女性」是雲門這一季公演的「第一性」,黎海寧、古名伸、何曉玫和黎國媛皆應邀擔任客席藝術家。「老林」先生雖然也編作了一支有金黃稻穀從天空飄落的小品舞作〈稻香〉,卻只有同台演出的名份……細細品味,您將發現女性創作除了細緻、空靈,也有氣勢、密度和深刻。

「女性」是雲門這一季公演的「第一性」,黎海寧、古名伸、何曉玫和黎國媛皆應邀擔任客席藝術家。「老林」先生雖然也編作了一支有金黃稻穀從天空飄落的小品舞作〈稻香〉,卻只有同台演出的名份……細細品味,您將發現女性創作除了細緻、空靈,也有氣勢、密度和深刻。

十二月天的觀音山麓,冬陽斜照的雲門八里排練場,依舊是熱氣騰騰,舞者揮汗練舞,鐵皮屋外的寒流似乎影響不了他們的作息,熟悉的是舞者的汗水和努力,以及排練的身影,不熟悉的是各有風情的三位女性編舞家黎海寧、古名伸、何曉玫,她們時而沉思、時而儍笑、時又嚴肅,與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平日排練的嚴厲不同。她們將以《春之祭禮》、〈緘默的島〉和〈水.鏡〉,與林懷民的新作〈稻香〉同台演出。

說起她們三位女性編舞家,都與雲門有段「不解之緣」,香港的黎海寧是林懷民頗爲欣賞的女性編舞家之一,曾四度爲雲門編舞,最近的一次是前年的中國現代舞〈女蝸補天〉;古名伸雖是首次爲雲門跨刀,但她也曾爲雲門舞者上過「接觸即興」的肢體課程,她以〈緘默之島〉進行獨舞創作時,林懷民更以此舞做爲藝術學院學生編舞課程的硏究參考;至於何曉玫與雲門的關係就更親近了,首屆藝院舞蹈系出身的她,是林懷民的學生,在校期間也曾參加雲門赴歐演出,去年年初亦爲雲門編一小品〈紙天空〉。

三位女性編舞家對林懷民的舞作,也都相當佩服,特別是作品中大氣魄的營造,和文學的質感;曾有一編舞階段喜用中國題材的黎海寧,在看了老林的〈紅樓夢〉、〈白蛇傳〉、〈寒食〉後,發覺中國的素材可以好好運用,何曉玫也指出,林懷民舞蹈在整體氣勢上撼人,但在動作上比較不纖細。或許這樣的差別「非關男女」,而是編舞家風格不同吧!

黎海寧:抒情而溫柔的香港舞蹈家

英文名字叫Hellen的黎海寧,是雲門舞者喜愛的編舞家之一,他們說:「她始終很客氣,重視舞者的思考多於身體的訓練有素。」黎海寧也歡喜稱讚:「雲門舞者主動性強,認眞且勇於發問。」所以看到舞者一絲不苟地在拍宣傳照,她笑咪咪地說:「雲門小孩眞乖,連拍照都那麼專業。」

投身編舞工作數十年,黎海寧卻稱:「從未習過編舞課程,所有的創作都得自於經驗累積。」廣東人的她,自幼在香港習芭蕾,後來電視台成立靑年芭蕾舞團,有芭蕾和現代舞的創作,在裡面擔任舞者的她,由於對這樣自由的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負笈倫敦當代舞蹈學院硏習三年。七〇年代初返港從事現代舞創作。

由於父親是音樂家,從小在耳濡目染下,黎海寧的音樂感也相當好。她表示,甫返港時,她的創作分爲幾個階段,首先她喜歡把好聽的古典音樂編成抒情舞蹈;再來就是採用中國的神話傳說;等到一九七九年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成立後,擔任該團藝術總監的她又擅以小品表達男女、人與人間的強烈情緖。因不喜歡重複同樣的東西,多年來她嘗試各種多元化、多樣化的改變,所以她的作品裡有沈重、輕鬆、幽默等各種線條。

多年擔任當代城市舞團的行政工作和創作的壓力太大,一九八九年她終於決定自我放逐一年半,這期間她旅行東歐、墨西哥、美國和西班牙,不編舞,卻使自己的藝術觀更開闊。九一年返港,她以融合動作、聲音、打擊樂的舞劇《九歌》重拾對編舞的信心,而《春之祭禮》也是她另一新嘗試的代表作之一。

黎海寧表示,對於《春之祭禮》,起先祇覺得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很特別,直到一次無意中看到保羅.泰勒以雙鋼琴版的《春之祭禮》入舞,才發覺雙鋼琴版的《春之祭禮》很適合自己的感覺,因爲它不像原曲那麼沉重。

描述俄國原始部落的祭禮的《春之祭禮》,敍述瘋狂跳舞至死的少女,春之始被選出作爲對大地的祭獻,以保大地的豐腴。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以此編曲,舞神尼金斯基編舞,兩人在《春之祭禮》裡,都揮發了史無前例的創作,史特拉汶斯基的使用不諧和音程,尼金斯基更是一反傳統,抛棄古典芭蕾輕盈的美感,而改用脚內八、曲膝、歪頸、手臂彎曲成直角的表演,來詮釋人與土地的關係。

《春之祭禮》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首演,當晚舞台上和舞台下都充滿了戲劇性,對於這種前衛的表演,觀衆多無法接受,兩派人馬展開全武行,演至中場,警察前來驅逐滋事份子,勉強完成首演,之後尼金斯基遠走天涯,與一女子成婚,她與狄亞格列夫的戀人關係也吿終止,一次大戰後,他瘋顚至死,《春之祭禮》也從此失傳。

這個戲劇性的傳奇,正是黎海寧《春之祭禮》的原始素材,在她的作品裡,人與土地的關係消失了,她以舞台上下、人與人之間、男與女、警察與媒體、觀衆與舞者的關係解構一九一三年的城市暴力,以及當時被認爲「荒謬」的一場鬧劇。

古名伸:編舞從一個畫面開始

古名伸的〈緘默之島〉,祇有一男一女和一張桌子,兩人在桌子上、桌子下舞蹈,那張桌子像是一張磁鐵。也像一張床,或許它祇是桌子而已,而男女之間很少對看,也沒有情緖和纏綿,一切盡在不言中,這便是爲何叫〈緘默之島〉的原因。

古名伸表示,〈緘默之島〉強調質地的細膩,所以許多力量揉在舞蹈中,太輕力度不夠,太重則又有稜有角,穿同樣服裝沒有表情的男女,在桌子上跳出男女之間的牽扯,將是舞者最具挑戰力的地方。

在台灣舞界被視爲最有潛力的靑年編舞家的古名伸,早年隨林麗珍習舞,文大舞蹈系畢業,在校期間就嘗試編舞,赴美以後亦朝此方面進修。古名伸說:「由於自己始終不能忘情於舞台上的感覺。」所以返台的第一個目標,便是「自己編給自己跳」。

她說:「通常編舞時,是腦中突然出現一個畫面,再尋著那個畫面一路延伸,便成了舞蹈。」所以編舞對於古名伸,「感覺很重要」。赴美拜師學一年半的「接觸即興」,古名伸一直強調生活化的動作,在皇冠舞蹈空間,她每周爲各階層的人開發肢體的能力,她強調,身體能力的多元化將是未來舞蹈的趨勢。

何曉玫:舞不盡則唱

編舞對何曉玫來說,就像一種日記,它記錄著她每一時期的心情寫照。她說,在進入藝術學院舞蹈系之前,祇知跳舞,等到在學校首次嘗試編舞後,便發覺其空間無窮盡。所以從學校一路編來,年輕的何曉玫,成績也相當可觀。

〈水.鏡〉是何曉玫玩動作與聲音的實驗創作之一,她說:「人常說,說不盡則唱,而我卻是舞不盡則唱。」赴美進修期間迄今,何曉玫喜歡上舞蹈與聲音的結合,她在美國發表的〈落花流水三部曲〉,便是舞者把落花流水四字組合串連,然後再用四聲音階回應動作的變化。

強調想把自己回歸尋常人的何曉玫,覺得科班出身或舞者本身太重視表現自己,有時反而忽略平時最自然的律動和感覺。〈水.鏡〉中玩的是韓德爾的神曲演唱,當舞者身體肌膚無法平衡時,開口唱,不管難聽與否,都是對作品音樂性和張力的表達;動作則從感覺中反應出最眞實的一面,像觸摸、撈水、走路等等,而這些反而是舞者最難掌握的一面。

人文抒情的〈水.鏡〉,有繩子圍成的兩個圈圈,舞者時在圈外遊走,時又受困其中,像是人生的枷鎖。就像作家錢鍾書說,婚姻像個圍城,城外的人想跑進來,城內的人想出來。剛成「新嫁娘」的何曉玫,想以編舞爲終身職志,將來有個自己的舞團,在身體開發上掌握她要的生活性。

黎國媛:熱衷多媒體演出的鋼琴家

在雲門這次演出中,出現舞台上而不是舞者的,是鋼琴家黎國媛和蔡祟力。黎國媛對黎海寧的《春之祭禮》相當熟悉,因爲前年已在香港合作首演,只不過這次的移師故鄕台灣的表演,將抱孕登場,也讓她增添幾分緊張的氣氛。

對於黎海寧的《春之祭禮》,黎國媛相當喜歡;對於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禮》,則必須力道足反應快,否則那些跳躍的音符和不規則的音程,就夠折騰人了。何況演奏家兩人與舞者還得合作無間、默契十足。

很多人以爲黎國媛和黎海寧有親戚關係,事實上,兩人是藝術家惺惺相惜。黎國媛說,一九九一年她應邀前往香港與香港中樂團合作,黎海寧便計畫和她合作,沒想到次年就實踐了。六歲習琴的黎國媛,十三歲就贏得台灣全國靑少年音樂家大賽首獎,獲獎學金赴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院進修。一九八○年則以「特別優異獎」取得演奏家文憑。

黎國媛後又獲選與鋼琴大師威爾哈姆.肯福學習貝多芬作品演繹法,此外還隨名師修完大師班課程,並負笈倫敦深造一年,最近又前往法國進修兩年,在國外多元化的學習和敎學,黎國媛返台後,除了舉辦演奏會及在藝術學院任敎外,私底下也相當樂於從事多媒體表演的展現,她在電影中演過鋼琴老師,也曾與陶馥蘭、馬汀尼兩藝術家,在「三個乖張女人所撰寫的匪夷所思辭不達意的女性論文」實驗劇中演出。去年也與舞蹈家羅曼菲和德國畫家在美術館做多媒體的呈現。

 

特約撰述|王亞玲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