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雪芬創立上海越劇院,擔任院長長達三十年,爲越劇發展貢獻心力,她的表演功力與舞台成就亦卓越非凡。(傳大藝術公司 提供)
焦點 焦點

袁雪芬與上海越劇院

一九五五年袁雪芬創立「上海越劇院」,將越劇由江湖走唱、師徒口授的民間傳統模式,納入有組織、計畫性的發展架構中。在她任院長的三十年間,上海越劇院成爲一個擁有四百餘人的大型表演及研究團體。五月間,袁雪芬以名譽院長率該院「紅樓劇團」來台演出《紅樓夢》等多齣招牌好戲。

一九五五年袁雪芬創立「上海越劇院」,將越劇由江湖走唱、師徒口授的民間傳統模式,納入有組織、計畫性的發展架構中。在她任院長的三十年間,上海越劇院成爲一個擁有四百餘人的大型表演及研究團體。五月間,袁雪芬以名譽院長率該院「紅樓劇團」來台演出《紅樓夢》等多齣招牌好戲。

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

5月11日(三)19:30 《紅樓夢》

5月12日(四)19:30 《蓮花女傳奇》

5月13日(五)19:30 《真假駙馬》

5月14日(六)14:00  折子戲

5月14日(六)19:30 《梁山伯與祝英台》

5月15日(日)19:30 《孟麗君》

5月16日(一)19:30 《西廂記》 以上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18日(三)19:30 《紅樓夢》 台中中興堂

5月19日(四)19:30 《紅樓夢》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5月20日(五)19:30  折子戲    高雄師範大學禮堂

5月21日(六)19:30 《紅樓夢》 中壢藝術館

⊙折子戲:〈金玉良緣〉〈歸寧〉〈遊上林〉〈賴婚記〉〈回十八〉〈越想越斷腸〉〈陽吿〉〈洞房〉

越劇源自浙江嵊縣一帶的民間說唱「小歌班」,俗稱「的篤班」(以伴奏樂器中用以指揮之小鼓--單皮鼓、及木拍板所發出之音稱之)。經過七十多年的演變,由農村走向城市,發展甚迅速。觀衆人數日益增多,除我國第一劇種國劇(京戲)外,在目前中國三百多種地方劇種中,越劇已是領先之地位,觀衆也並不局限於江、浙兩省籍。據調査目前大陸有一百多個大小規模越劇團,其中浙江省就有六十多個,所以越劇雖是一個年輕的劇種,發展卻是相當驚人的。

在越劇發展過程中,著名演員袁雪芬的功勞是値得推崇與肯定的。她於一九五五年三月率先創立「上海越劇院」,在這以前越劇表演只是江湖賣藝者漂泊走唱、尋求溫飽的謀生方式,學習越劇也僅是師徒口授的傳統模式。上海越劇院的成立,不但提昇了表演者的社會地位,更由於袁雪芬的領導與策畫,集結很多名師,從事硏究及革新工作,無論劇本的修改與創編,唱腔的美化與整理──從紹興大班(編註①)、崑曲、京劇、灘簧(編註②)吸取所長,使越劇表演更臻完美。不但保持濃郁的地方色彩,更具有現代表演藝術所應具備的編、導、歌、舞相結合的水平。袁雪芬自一九五五年起擔任上海越劇院院長直到一九八四年底,長達三十年,將上海越劇院發展爲一個四百三十餘人之大型表演及硏究團體。院下分三個團,其中除第三團係男女演員同台演出外,其餘兩團均維持「的篤班」之傳統,淸一色爲女性演員。五月來台演出之「紅樓越劇團」係該院所屬第二團。

歷年來該院所屬三個劇團,除了在大陸各地演出外,由於藝術評價甚高,因此經常奉命爲到訪之外國元首作表演,並且數度出國訪問演出。一九五五年到德國的柏林、卡爾、馬克思城,演《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打金枝》等劇目。一九五九年到越南的河內及海防演《紅樓夢》及《西廂記》。一九六〇年到香港演出《紅樓夢》、《西廂記》、《碧玉簪》等。一九八〇年再度到香港演出《孔雀東南飛》及《盤夫索夫》等。此外也曾到泰國及新加坡表演。

袁雪芬在越劇表演這一行,出道雖比施銀花、屠杏花、姚水娟、筱丹桂等略晚,其成就則超越了前者。她自一九三三年開始學藝,不數年就譽滿上海灘及江南諸省。抗戰勝利後,在施、屠、姚等逐漸退隱,筱丹桂因感情糾紛自殺以後,在當時越劇界已無人可比了。

除了倡導越劇改革,創立「上海越劇院」,她本身的表演功力及豐富的舞台經驗也是卓越非凡。她和琴師周寶才合作,整編「尺調腔」(編註③),形成獨具一格的「袁派」唱腔,其音色淳厚、節奏多變、情感摯眞的特色,深受觀衆喜愛,將越劇藝術提昇到一個新的境界。

編註:

紹興大班:即紹劇,亦稱「紹興亂彈」。流行於浙江、上海等地。一般認爲可能淵源於秦腔,大約明末淸初形成於紹興一帶,乾隆年間較爲盛行。音調激越高亢,表演粗獷,善於表達悲壯情感。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調腔的部分曲調。(調腔亦稱「掉腔」,明末淸初流行於浙江紹興一帶。用幫腔和滾調,一般認爲調腔就是明代的餘姚腔或其支派。)

灘簧:流行於蘇、滬一帶的彈詞俚曲。約於淸乾隆年間在蘇州形成,同治、光緒時傳至各地。辛亥革命前後,各地的灘簧大都發展成戲劇,如蘇州的「蘇劇」、上海的「滬劇」、杭州的「杭劇」。

尺調腔:據「東山戲劇團」團長嚴憶苓指稱,尺調腔爲越劇最基本唱法,即中板,七字調。其他倒板、慢板均由尺調變化而來。袁雪芬是將舊有唱法加以整理與美化。

 

文字|姜思章 越劇藝術研究推廣會發起人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