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合唱團擴大了表演藝術活動的參與層面,增加欣賞人口。(中山大學合唱團演出情形)。(林仁昱 提供)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藝術人口哪裡來? 以實際經驗談校園社團演出

校園的表演社團是擴大表演藝術活動參與層面,增加欣賞人口之最重要資源。如何促進校園社團的蓬勃發展,切實做好藝術扎根工作,便有賴政府及民間機構的大力參與。

校園的表演社團是擴大表演藝術活動參與層面,增加欣賞人口之最重要資源。如何促進校園社團的蓬勃發展,切實做好藝術扎根工作,便有賴政府及民間機構的大力參與。

每年暑假,就是校園社團作巡迴演出的旺季,筆者今年有幸隨同本校(中山大學)合唱團,先後在高雄、台南、台中、宜蘭、台北等五個城市,演出「西灣遊子故鄕情」。而每到一地,都邀請當地學校的合唱團共同演出,達到了相互交誼彼此觀摩的效果。

也許,校園社團的巡迴演出,因爲知名度、演出水準比不上專業的表演團體,沒有辦法造成「轟動」。但是,每一位對音樂、戲劇有所執著的學子,仍然不減心內的熱誠。

巡演與團員藝術涵養的提昇

校園社團走出校園,舉辦公開演出,對其本身而言,是自我提昇的大好機會;也藉由校外演出,將團體的演出成績,公開交由大衆來評判。爲此,我們可以見到團員們精進努力提昇演出水準,而團內幹部則在安排演出活動的經歷中,增添了歷練。

以中山大學合唱團爲例,創立至今才十四年,比起許多歷史悠久的大專合唱團,眞是「初生之犢」。且因學校人數不多(大學部才二千餘人),發展不易。但憑著「不畏虎」的勇氣,和團員們對歌唱的熱愛,三年前毅然承接重擔,與首都歌劇團、高雄市立交響樂團、高雄市敎師合唱團,在吳文修先生導演之下,演出《鄕村騎士》、《丑角》等歌劇,頗獲好評,也使全團爲之一振,打破原有格局,而於去年舉辦南區巡迴,今年更邁開大步,完成全省巡迴演出。

對一個從未辦過巡迴演出的校園社團來說,第一步走來必定辛苦。首先,在連繫演出事宜的工作上,困難與挫折總是接踵而來,有些單位對學生總喜歡擺架子,使許多工作必須一波三折才能完成;而許多機關所屬單位繁複,在缺乏辦事經驗的情況下,走了不少「冤枉路」。不過,也有許多熱心的人士及單位(如新豐製藥廠、宜蘭縣文化中心、蘭陽仁愛之家),提供了許多協助,使演出的前置作業,在許多「絕處」能夠「逢生」。

出發的日子終於來到,一站接著一站的演出,行政幹部還得忙著連繫工作,以確保團員們食衣住行及演出活動一切順利,而且這些幹部有的在演出中還要獨唱,備極辛苦。加上各場地的狀況不同,負責場務的同學,旣非專業舞台人員,只得憑著機智,臨時作不同的規劃。而指揮則必須帶著團員們,適應不同場地的「音響效果」。此外,長程旅途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以最佳狀況上台,則是每個團員都不能輕忽的。

校園社團的力量

校園社團巡迴演出時,每到一地,常可見當地的團員家屬,幾乎全家出動前來捧場;而昔日師長、同窗好友,常成爲演出的座上客。他們爲台上的親友喝采,也藉此走進了表演藝術的世界。所以校園的表演社團是擴大表演藝術活動參與層面,增加欣賞人口之最重要資源。換句話說,校園社團的演出,正爲表演藝術做了「引進門」的工作。

事實上,「引進門」的工作能做好,就易令人爲藝術豐富內涵所吸引,進而將之當成一生鍾愛的執著。筆者就讀宜蘭中學時,曾任合唱團長,見到許多同學因參加合唱團,逐漸培養起對聲樂的喜好。有人從此作個忠實的欣賞者,開始大量收集錄音帶,並積極出席音樂會;有人則在進了大學之後,繼續參加合唱團,甚至拜師學習聲樂,畢業離校,就成了許多社區合唱團的中堅。

最近,筆者在高雄四季合唱團的聚會中,認識了一群愛唱歌的朋友。他們分居各行各業,每到聚會時間,就一起練唱,並由團員輪流主持「家庭聚會式」的音樂講座,在愉快的談笑聲中,交換自己在音樂欣賞上的心得。如果有傑出的表演團體或個人演出,他們常不辭路遠,趕到台北聆聽。這使筆者回想起去年,曾先後欣賞旗美合唱團(旗山、美濃)、蘭雨合唱團(宜蘭)的演出,見到不少白了頭髮的團員,在演出時怡然陶醉的樣子,他們眞是將「合唱」作爲一生無怨無悔的執著。

一些具體的建議

接著,筆者提出幾點具體的建議,爲有心求進步的校園社團表達心聲:

一、校園社團的行政幹部,多爲團員兼任,且多爲生手。期待各地藝文機構,安排特定人力,專門協助校園社團演出,並請執事先生以提攜後進之心,多加支持與指引。

二、建議敎育部與文建會,爲校園及社區社團舉辦觀摩性質的藝術節,並多舉辦講習會。

三、增加中小型表演場地,方便校園及社區社團演出。

四、鼓勵藝術科系學生擔任校園與社區社團之指揮、伴奏、導演、舞台監督……等演出工作,並將參與演出的個人經驗,作爲硏究所入學考試、敎師甄試、樂團或劇團新聘團員的考量。

五、安排校園與社區社團,與知名的國內外專業表演團體交流,交換心得。

六、期待有更多商家、基金會、政府文敎單位,設置常態的專款,接受校園社團舉辦活動時申請。

七、建議各傳播媒體,開闢專門園地,容納校園及社區社團活動消息,倡導藝文活動,促進社會詳和。

八、各校應扶助有巡迴演出能力的社團,使之成爲學校校譽的表徵;各地方政府亦應大力扶植,讓優秀的社區社團,成爲地方的驕傲。

 

文字|林仁昱 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