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五場演出品質來看,「人間劇展」只不過是一場匯演而已。(人間副刊 提供)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誰被收編? 談「人間劇展」的弔詭性

文建會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人間劇展」,五個劇團接迭上場,相繼落幕,只留下了一堆話題,給「小劇場活動」憑添不少論述的材料。其中最引人爭議的是「收編」這個話題。

文建會與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人間劇展」,五個劇團接迭上場,相繼落幕,只留下了一堆話題,給「小劇場活動」憑添不少論述的材料。其中最引人爭議的是「收編」這個話題。

「人間劇展」開演首日,卽有一些人在場外示威高擧「革命尙未成功,小劇場已被收編」的抗議牌。這個行動在客觀情勢上,不但無力阻擋「人間劇展」適時進行,連參加此次劇展的劇團對那樣的抗議之聲,都沒有表示任何附和之議,這些少許人的聲音之微弱就可想而知了。尤其,劇展結束之後,由人間副刊主催的一個座談會上,以刊登於報紙上的記錄爲憑,參加人士幾乎都不以爲然地認爲此次「人間劇展」是具有所謂「收編」的使命。弔詭的是「收編」旣是在活動中一再被提出的議題,而又是在活動中一再被否認的話題。

所謂「收編」

其實,所謂「收編」,不應是指劇團或創作者個人在主觀意願上被收編,而是指由劇團或創作者個人的身份所意味的一種非主流或邊緣的文化單位,在解嚴後仍被國家權力繼續壓抑的藝術與政治的矛盾關係,現在卻成爲官方撰寫台灣文化史的一頁記錄;這種歷史解釋權的篡奪才是眞正問題所在。正如人間副刊建構了一個小劇場運動史的文本,顯示出這個劇展是在一個正文本的系譜之中師出有名的文化活動,然而以五場演出的品質來看,尙未達到創造小劇場新的美學發展之期許,與國家劇院的「實驗劇展」演出之意義無異,只不過是一場匯演而已,那麼「人間劇展」的文本又何必書寫得如此動容呢?

其實,在這個階段若是仍把小劇場定位於體制外的話,似乎過於自溺,因爲自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開放以來,被流放於街頭的小劇場已不可避免要面臨Go in或Come out的選擇,同時這也是一個在內部搞顚覆或堅持體制外鬥爭的小劇場運動路綫的轉捩點。與實驗劇場形成另一支脈絡的是文建會對小劇場展開各項名目的補助;在國家文化生產體制的支配下,一種柔軟的,無傷害性的藝術創作的管理化制度就漸漸形成。國家擬訂出來的文化政策,對於小劇場這樣的非主流文化的干涉,早已在國家劇院落成之日,就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收編行動。

這次「人間劇展」若單獨地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辦的話,所謂「收編」的色彩就比較淡薄一些,因爲頂多只是一項報業回饋社會的公益活動而已;如今加上「文建會」這個統籌國家文化最基本的樞紐,况且高達百萬元經費完全由文建會支付,這個由官商大結合,爲一個小小的小劇場活動造勢,動用到如此厚植的力量;相對於體制的第一次收編行動,「人間劇展」的簡單性還不如說人間副刊/文建會這次卻是被小劇場運動收編了。

 

文字|王墨林 身體氣象館負責人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