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封神」之後 看南風劇團的《封神榜》

「南風」植基於高雄本土,努力而勇於開創屬於高雄在地的題材與特色,是値得激賞與稱許的團體。

「南風」植基於高雄本土,努力而勇於開創屬於高雄在地的題材與特色,是値得激賞與稱許的團體。

南風劇團《封神榜》

6月13日

高雄市國軍英雄館

六月十三日南風劇團在高雄演出《封神榜》一劇,獲得現場觀衆熱烈的掌聲鼓勵與高度的肯定。劇情主要是以紅毛港遷村問題做爲故事的梗概。劇中以一虛構的漁村(封神村)有妖魔做祟,牽引出一連串的問題,戲中透露著對於目前台灣普遍的漁民、漁村問題的社會關切,並指陳官僚政客政治的推諉荒謬與腐敗無能現象。

角色設定恰當

角色的設定十分典型,乩童、漁婦,議員、官員、醫生等,演員在全劇的故事進行推演中皆十分稱職而恰如其分的演出。一開始以擲茭做爲引子,帶出封神村內妖怪做亂(千年狐妖女姬),控制愚昧迷失的村民而衍生的一連串事件。一方面探討存在於利益關係背後,村民見利忘義的反覆無定行爲。一方面則以神魔大鬥法,貫串著事件背後的寓含精神與批判(暗諭政治權力的掛勾與幕後黑手的操控較勁)。這種種的安排使得全劇處處充滿著一種不安定性,並造成一股特殊的魔幻般的風格(現實面因遷村而引出的漁村問題,時時依附在背後廟宇神壇的非理性神明對抗妖魔的爭鬥)。

劇中很多橋段的安排與設計上都可以見到令人會心一笑莞爾的巧思,例如神魔大戰時原本恐怖驚懾人心的音樂,及猙獰張牙舞爪的動作,突然轉變爲輕鬆的恰恰舞蹈,天庭衆仙穿溜冰鞋滑行飄飛在舞台,專講重點的政府官員講話全無重點,由政府播遷來台講起,說了一堆不通、缺乏營養的官腔,天庭衆仙粗俚的暴戾之氣在礙於神格須維持虛矯的表象的「氣質」假笑等等,使得《封神榜》這齣戲三不五時出現議論批判之外的輕鬆趣味,而讓這樣一齣社會問題劇並不落得沈悶難以看下去的地步。

結構可以再精簡

就結構上而言,全劇第三、四、五幕的泛政治性論述與漁村問題反覆鋪陳使得節奏沈緩,缺乏戲劇性的衝突與張力。冗長的對話與質問的論調,的確是尖銳犀利地戳中某些敏感問題的核心。例如官派的沒有重點的官員、見風轉舵挾民意以圖利的議員、因爲海域汚染而造成的脊椎彎曲的祕雕魚、闊氣財大氣粗卻尖酸刻薄的代書等,都直指當前社會上充斥的官僚、環保、官商勾結等問題,而提出強力的批判。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劇的故事有點顯得說理性強而且太過「理所當然」(是一種刻板印象概念性的環保問題呈現,並不見得客觀)。而在最後一幕天庭衆仙封神的設計與全劇的風格又產生一種突兀感,好像沒有理由的就揷入天庭的結尾(概由於先前的線索不明,無法提供並支撑最後一幕的出現),所以在整體而言,戲的構成還是有著些許的瑕疵,問題主要是出在戲的結構上。

對於一個非專職的劇團而言,「南風」的舞台技術及執行能力是値得給予喝采的,全劇的進行,換場節奏流暢而準確。在舞台設計上細緻而用心,透露出高雄地區獨有的特色。從《金鑽大高雄》、《高富雄傳奇》到《封神榜》,「南風」搬演的題材緊扣住對高雄的關注,著力於本土社會與人民問題息息相關的探討。使得這個戲土味十足,是接近於土地的、高雄的、漁港的,而非外來的、翻譯的、橫向移植而來的。

南風植基於高雄本土,努力而勇於開創屬於高雄在地的題材與特色,是値得激賞與稱許的。這齣戲在高雄、台南、屛東及澎湖的演出,更是將劇場的種子播散出去,希望南風的下一步,更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向更寬廣的題材與關懷,邁出屬於高雄人的豪邁燦爛脚步。

 

文字|潘弘輝 文字工作者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