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陀音樂劇《西哈諾》的推出,不論成敗如何,對往後國內音樂劇發展均有示範效果。(許斌 攝)
音樂 演出評論/音樂

尋找一種音樂劇的新形式 看《西哈諾》的幾個角度

《西哈諾》使劇場藝術向音樂劇邁出了一大步,而其觸及到的許多問題──如音樂風格除了模仿百老匯外,有無其他可能?場景除了西洋歌劇的華麗風貌,有無其他做法?中文如何與音樂配合?音樂劇的劇場需要那些技術?演員如何加強培訓?──都値得我們回顧一一探討。

《西哈諾》使劇場藝術向音樂劇邁出了一大步,而其觸及到的許多問題──如音樂風格除了模仿百老匯外,有無其他可能?場景除了西洋歌劇的華麗風貌,有無其他做法?中文如何與音樂配合?音樂劇的劇場需要那些技術?演員如何加強培訓?──都値得我們回顧一一探討。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

8月4〜9日 19:30

8月5〜6日 14: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8月19〜20日 19:30

台中中山堂

8 月 26〜27 日 19:30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8月31〜9月1日 19:30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果陀劇場最近甫結束巡迴的新戲《西哈諾》,可說是國內第一齣大型音樂劇,其製作不僅不同於歌劇,也不同於國內曾經製作過的其他音樂劇,因此在開拓音樂劇風貌的經驗上,果陀的《西哈諾》當是一重要的經驗。

國內在音樂劇上的努力,其實已有多年,如綠光劇團以之爲一貫的創作方向,《盲點的剪接》、《領帶與高跟鞋》等都是獲口碑的作品,而屛風表演班李國修也提過,結合音樂、舞蹈與戲劇將是劇場表演的一個成熟高峰,現在用歌手、電視演員等參加小劇場的演出,即是爲這目標鋪路,企圖在劇場各種人才訓練管道尙未建立的環境中,先行利用各專業範疇已有的成果加以整合。

因此音樂劇似乎是許多人有興趣的發展方向。那麼,國內對於音樂劇的經驗累積,到底到達何種程度呢?由《西哈諾》來看,有一些事値得討論。

音樂、戲劇、舞蹈的溶接

音樂劇的類型很多,有的偏重音樂,有的則偏重舞蹈或戲劇部分,但不論三者比例爲何,音樂劇都必須包含並處理這三大形式要素。而對於將音樂融入表演中,其實在傳統藝術或西方劇場中,已有許多借鏡,如歌仔戲、京劇,在唱作唸打的配合下,已成就出精粹而完美的藝術形式,而西方百老匯音樂劇,早已成爲世界性的文化。因此,果陀在製作這齣《西哈諾》時,也參考並植基於這些以往的經驗,來尋找一種現代的、中文的音樂劇風貌。

而傳統藝術中,處理音樂與表演的經驗是如何的呢?蘭陽劇團指導、歌仔戲老前輩石文戶對於音樂的編排問題,曾提出他的見解:音樂的出現與運用,在於幾個地方,第一、抒發心情,用於心情大轉折時;第二、重要的情節轉折點;第三、氛圍的塑造需要時。綠光劇團的藝術總監羅北安也有類似的說法,「我在兩個地方用音樂表現,一個是發生某事後的心情抒發,一個是帶著戲劇動作,推動情節往前走。」由這些說法來看,音樂放在重要的戲劇動作轉折點上似是一個核心的經驗。

音樂劇中的音樂位置

比較《西哈諾》的音樂處理,上半場共有八首曲子,佔去上半場時間的將近一半,而下半場共有九首曲子,佔去一半多的時間,因此總合來說,音樂部分的比例幾乎佔了整齣戲的一半,在如此重的比例下,音樂使用在什麼地方呢?上半場八首中,有三首用在重要的情節轉折上:〈他看著我的眼睛〉是男主角之一的安德烈與女主角宋雅初會的時刻,全曲掌握到兩人初生愛意那一刻的心情轉折與情感流露,於是才有以後所有的故事發展。〈把我的靈魂披上你的外衣〉描述男主角西哈諾與安德烈兩人決定互補不足,結合才氣與外貌,共同譜寫浪漫的愛情,於是由情敵轉變成一種特殊的朋友關係,是推動後續情節的重要轉捩點,造成以後兩人對愛情及浪漫的不同感懷。而〈隱藏的愛〉不僅抒發西哈諾、安德烈、宋雅三人對愛情的期盼心情,同時也正値三人的關係發展到一個高峰,在對愛情的佔有、期盼與失落、寬容中輾轉掙扎,在付出與等待中抉擇,將情節帶至上半場的高潮。

下半場九首曲子亦如上半場,有三首是置於重要情節轉折上;〈戰場〉在曲子進行中,鋪陳出戰場情境的慘烈與悲苦,推動戲劇動作的進行與場景的轉換。〈自問自答〉表達出安德烈面對該不該對宋雅說出眞相,以及要不要維持與西哈諾共同創造出來的浪漫,或暴露出自己的平凡面貌的內心掙扎與抉擇,最後他決定要將三人的關係轉變,於是產生後續的悲劇情節。〈訣別信〉帶出西哈諾隱藏了十數年的眞相,讓宋雅發現除了容貌與才華搭配的浪漫外,還有一種眞心對待與等待的浪漫,眞正體會到愛情與永恆,人世殘缺表象與內心寬容的道理。

最後,整齣戲在〈永恆〉的歌曲進行中,達到一個情感與情境累積的高潮結尾,不僅呈現出三個人對愛情的感懷心聲,也讓故事終於塵埃落定,所有人將結束夢想與現實的糾結而逝去。

其他歌曲,除序曲爲鋪陳開場氛圍外,大致皆爲描寫角色個性,如強化西哈諾的英勇豪情,或幫助心情的抒發,如表達情意,或戰場遇親人的快樂等。

由這些結構分析看來,大抵上《西哈諾》的音樂主要運用來加強心情、感情的表現及幫助戲劇情節的推動,這樣的處理和設計與以往累積的經驗還頗相合的,顯現一定的基礎水準。

《西哈諾》暴露的幾個問題

但是,理論應用到舞台並不能保證就能絕對成功,還是得靠許多實際的演出感覺,及相關變數的處理。《西哈諾》在許多地方,給予觀衆感動之外,還有些許的冗長,這種冗長的感覺,即透露出一些問題。首先是在音樂比重那麼大的情形下,舞蹈的分量竟非常少。大部分的歌曲在進行時,身體的動作幾乎都很單純,不是只有輕巧的移動,尙談不上舞蹈動作,就是以一種整體隊形的形式出現,如在〈喜從天降〉或〈榮耀的劍〉或〈戰場〉中,群衆排成一定的隊形,做簡單的前進後退或隊形變換。在這種缺乏舞蹈動作的情形下,使得將近三個小時的演出顯得有些單調,而表演的力度及節奏亦顯太平順而無起伏變化。

再者,故事敍事的方式也很單調,平鋪直敍的按邏輯進行,從西哈諾戰場歸來講起,到宋雅與安德烈相遇,三人發展關係,最後秘密逐一揭曉。整齣戲只有一條主題線在發展,即西哈諾、宋雅、安德烈之間的感情發展,雖然有許多演員參與演出,但卻只突顯出三個人的效果,這是使全戲冗長的第二個原由。

第三個問題是音樂的曲風,張弘毅運用了一些不和諧音階來加強音樂給人的感覺,有助於其特殊內在情感的表達;但整體看來,音樂大體上都維持在一個接近的節奏速度上,大部分也都是抒情曲,和唱或輪唱部分只是把同樣質感的東西加強而已,基本上都是「同質」或「同類」的音樂,因此可能在缺乏明顯音樂風格變化,或速度、力度等變化的情形下,使三小時的柔美音樂令人感到疲倦且單調。

在下半場的〈戰場〉中,音樂本是設計來推動情節進展,加強各景所呈現的不同感覺,但由於歌詞聽不淸楚,而影響到觀衆對戲劇故事的了解。中文語言如何入樂,這是要考慮的第四個問題,如何做到旣聽得淸楚,與音樂音階及旋律又能配合,這正是中文音樂劇最困難的事。

除了上面四個問題外,還有舞台技術問題値得提出,果陀劇場花了大筆的經費,製作出華麗的佈景道具,換景頻繁。對觀衆來說,看美麗壯觀的場景當然是一種享受,有如在歐美劇場中欣賞歌劇一般;但是,其他舞台條件卻似乎無法配合,如音響效果(小螞蟻)不是聲音太小,就是大聲之後,迴盪在空間使音質有些變異失眞,完全沒有宏亮淸晰或感情湧流全場的效果。而演員缺少舞蹈基礎,使整齣戲在動作設計上有些生硬,不夠靈活流暢,於是這些條件組合之下,使得整個場景讓人覺得稍微大而不當,將表演的焦點吃掉,成爲擺在舞台的靜物。因此,衍生的反省就是,如果要找屬於我們的音樂劇,是否要依照歌劇的場景標準,往華麗壯觀的方向製作?而演員在結合舞蹈、戲劇與音樂的多才能訓練上,則尙待加強。至於國內音樂劇的演出場地、劇場配備,則有賴國內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

總結而論,《西哈諾》使劇場藝術向音樂劇邁出了一大步,而其觸及到的許多問題,如音樂風格除了模仿百老匯外,有無其他可能?場景除了西洋歌劇的華麗風貌,有無其他作法?中文如何與音樂配合?音樂劇的劇場需要那些技術?演員如何加強培訓?雖然《西哈諾》有著一些單調冗長的缺點,但總體來說,也具有相當的感動性,在這些不同角度的觀點之下,如果我們未來眞的有一個音樂劇的時代出現,那麼《西哈諾》必然在其中,已先佔有一個重要的開端地位。

 

文字|廖抱一  劇場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