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戲劇經驗可以創造靑少年美好的回憶

靑少年原本就是戲劇化的,活在戲劇中,也要靠戲劇解決衝突,將戲劇成爲靑少年學校敎育的一環,也是最適性的敎育,符合靑少年的成長需求,當然也符合敎育的原理。

靑少年原本就是戲劇化的,活在戲劇中,也要靠戲劇解決衝突,將戲劇成爲靑少年學校敎育的一環,也是最適性的敎育,符合靑少年的成長需求,當然也符合敎育的原理。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在紐約和一群外國朋友一起去看《歌舞線上》的舞台劇,台上一群靑年舞者爲了爭取一個無名的群舞角色必須經過重重的嚴厲批判、競爭,被淘汰的人那種失望、痛苦的表情,而試演成功的演員高興的經驗,發於心形於外,我的朋友的心情也隨著台上角色的情緖變化而起伏。歌舞劇的情緒比較容易被分散,容易產生疏離效應,對我來說要深度的投入是不太容易的,但那些搞專業的外國朋友怎麼會如此敏感?

習慣性的,在演出之後,大家都會去附近的餐廳談天說地,結果整夜都在傾聽他們每一個人在靑少年時期的美好經驗,對已入中年的他們來說是美好的回憶,而在他們靑少年時期卻是成長的磨練。他們在中學的階段多少都有一些試演、試唱、試跳的經驗,這種經驗對很多西方靑少年來說是學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靑少年的成長「暴風期」

心理學家總愛說靑少年是暴風期,但從生理上來說靑少年可以在一夜之間「河山變色」,過去穩定的成長突然起了變化,相對的引起了心理上的變化,自己曾經那麼熟悉的每一個部位,突然有點陌生了。

有點熟悉又不太熟悉,有點陌生又不太陌生,有點高興又有點煩惱當中,靑少年意識到自己的生長危機與契機,內心充滿了憂慮與喜悅,也充滿了想要炫耀又要壓抑的矛盾,內在的衝突對也曾經走過這樣的路的成人來說,要嘛被過度渲染,要嘛被忽略,但總是會覺得這樣的靑少年有點怪。有些溝通的困難就是因爲這樣而引起的,自我的衝突很容易演變成人際的衝突,而自我的衝突和人際的衝突,不就是戲劇所要探討的主題嗎?

靑少年原本就是戲劇化的,活在戲劇中,也要靠戲劇解決衝突,將戲劇成爲靑少年學校敎育的一環,也是最適性的敎育,符合靑少年的成長需求,當然也符合敎育的原理。莫瑞諾(J. Moreno)在當醫科學生時,因爲關懷特殊靑少年的問題而孕育了心理劇,在心理學專業人的主持下,透過戲劇試途解決靑少年自己內在的、人際的,和與社會的衝突。

藝術或美感的體驗在歐美國家的靑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追尋美感是人的本能也是目標,因爲天生愛美,所以是本能,但透過欣賞或參與的過程,間接或直接接觸藝術,累積藝術的內容和如何學習的策略,深化藝術的體驗,所以美感的追尋變成了人生的目標。

五十年來的台灣,藝術文化的發展沒有和經濟的起飛同步成長,當然是政策上的失誤,尤其是藝術敎育未曾落實,是一種罪惡,藝術在靑少年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被扭曲了,其中尤其以戲劇被扭曲的成度最強。旣然靑少年成長的時期是一個戲劇化的過程,戲劇其實也可以是順其自然的被運用來做爲解除靑少年衝突的媒體。

戲劇也是心理治療及輔導的工具

去年文建會進行靑少年戲劇活動推廣計畫,在敎育部參與學校協助下,終於「戲劇化」的結束,從參與學生的反應中,可以看出來敎師和家長總有那麼一點擔心,演戲會不會演瘋了而影響功課,有許多的父母和敎師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但積極的要求功課不可以退步,所以在三十個專業老師行前訓練當中我一再提醒他們,如何讓這些參與的靑少年運用戲劇的方法和團隊的合作,把父母親、敎師最關心的功課讀好。

戲劇原本就是一個敎師可以用來敎學,學生用來學習的方法,在未來需要團隊合作的社會,不擅於團隊工作的華人不管在大陸、台灣,可以最需要團隊合作的戲劇活動來學習,這些靑少年更可以透過戲劇活動邁入美感的領域,豐富背書、感官享受以外的精神生活。

一個參與這次演出的學生說:我十七歲,不抽煙、不喝酒、不飆車,因爲我熱愛戲劇。其實靑少年一直是被忽視的一群,以往會爲我們辦的活動只有演唱會或飆舞,但是這次活動有計畫地推廣,並訂出目標去執行,大家凝聚了一股很強烈的力量爲了展演。眞的有很多現在的靑少年沒看過小劇場的戲,這次活動使得很多人第一次去參與,也許會改變他們,我其實眞的很感激。

另外一個寫道:經驗這個歷程,我們(參與演出成員)懂得把眼光放遠,而且敢爲自己説的話,做的事負責,我們將會把這些工作經驗轉換爲對讀書的態度,以突破自我現階段的瓶頸。

戲劇當然也可以做爲心理輔導和治療的工具,這是莫瑞諾當時創始社會劇和心理劇的動機。心理劇、社會劇以及後來發展的戲劇治療,已經幫助了無數的靑少年,因爲敎育工作者、父母親深深了解靑少年成長的舞台需要戲劇的演出。這次一個被記了兩個大過的高中生,在專業老師敏銳眼光下被錄取,演出後寫給專業老師的一封信中如此表達了他的轉變:我本來已經放棄了自己,在試演的那一天我站在遠遠的角落,這是我最後的嘗試,你沒有放棄我,當你要我演出我親身犯過的錯誤的行爲,在做的時候是那麼衝動而自然,在演的時候,卻不知從何演起,我開始解剖自己。當那些成績不錯、乖巧的同學,七嘴八舌演出他們沒有經驗的犯錯行爲,我知道這些行爲是從電視上模仿來的,不禁失笑,當我在他們的鼓勸下,虛擬自己的眞實經驗,我開始發現原本善良、上進的那一面,我覺得我的人生開始充滿了希望。

這一次直接參與活動的靑少年,大概有六百人,有機會間接觀賞的至少有六萬多人,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像上述三人,戲劇經驗成爲他們成長的關鍵,但如果戲劇能夠在學校生活中陪伴靑少年成長,成爲經常性的活動,戲劇的確可以創造靑少年生活更好的回憶。而戲劇工作者也必須藉由不斷的成長才能成爲創造靑少年美好記憶的助長者。

 

文字|吳靜吉  心理學家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