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戲劇與敎育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新學制,模仿西方,把體育、音樂、美術列爲必修,不知何故獨獨遺漏了戲劇,致使中小學中沒有戲劇課程,各級師範學校中沒有戲劇科系。如果我們同意通過戲劇的模擬,不但可以獲得極大的樂趣,而且可以收到學習的更佳效果,那麼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通識敎育,戲劇課程應該是絕對必須的。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新學制,模仿西方,把體育、音樂、美術列爲必修,不知何故獨獨遺漏了戲劇,致使中小學中沒有戲劇課程,各級師範學校中沒有戲劇科系。如果我們同意通過戲劇的模擬,不但可以獲得極大的樂趣,而且可以收到學習的更佳效果,那麼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通識敎育,戲劇課程應該是絕對必須的。

台南市文化基金會邀請台南的戲劇學者、劇場代表、敎育官員以及新聞從業者共同舉辦一場「戲劇VS.敎育」的座談會,是一系列文化座談會之一,應該說是台南市換黨主政後一種重視文化與敎育的表現。

說來難以令人相信,劇劇敎育竟是目前我國的敎育體制中最被忽視的一環。

「戲劇」地位,東西有別

我國的傳統戲曲,內容雖以敎忠教孝爲主,但戲劇總是被以經國大業爲己任的士大夫階級視爲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是茶餘飯後的娛樂,最多只能做到「寓敎於樂」,殊與正規敎育無涉。

西方的傳統則很爲不同。古希臘的悲劇不但源於祭神的儀式,而且戲劇節演變成爲公民必須參與的重大活動。西方最早的文藝經典論著,竟是亞里士多德討論悲劇的《詩學》Poetics。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傳遞了兩個重要的觀念:一是戲劇來自模擬,模擬非但出於人之天性,而且是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樂趣。二是悲劇可以引生哀憐與恐懼,從而使觀者的情緒獲得昇華。這兩個觀念深深地影響了西方文化的發展,與近代的心理學理論也竟不謀而合。因此戲劇在西方不但是重要的文類,也是各級學制中的重點課程。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新學制,模仿西方,把體育、音樂、美術列爲必修,不知何故獨獨遺漏了戲劇,致使中小學中沒有戲劇課程,各級師範學校中沒有戲劇科系。在目前我國的敎育體制中,戲劇被視爲專業敎育,納入戲劇專科學校或藝術學院。如果我們同意通過戲劇的模擬,不但可以獲得極大的樂趣,而且可以收到學習的更佳效果,那麼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通識敎育,戲劇課程應該是絕對必須的。

今日最大的難題是即使想在中小學中增列戲劇課程,也苦於完全沒有師資可用。根本之計,非要趕快在各級師範學校中成立戲劇科系不可。先有敎授戲劇的師資,然後才能開設戲劇課程。這個意見,多年前我已經利用各種時機向敎育部提出過呼籲,至於成效如何,尙不得而知。

抒發身心,敎育社會

戲劇敎育當然不限於在敎育體制之內,社會上的戲劇敎育也很重要。最近數年文建會舉辦或補助的戲劇硏習營以及各種戲劇訓練班,已經培育了一部分業餘的戲劇人才,加上專業敎育所培養的戲劇從業人員,使我們半職業的劇場及業餘的小劇場在各地的發展日漸蓬勃。但是比之於歐美的戲劇活動,仍然瞠乎其後。

我們的劇院少(甚至尙無經常上演戲劇或專屬某劇團的劇院),戲劇演出場次少,戲劇觀衆的人口少。相對的是我們的監獄很多,我們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我們的警察人數也很多,但仍感不足。這其間有沒有一種因果關係呢?

如果說攻擊性及犯罪,本來就是人類天生的一種心理傾向,一味的堵塞或遏止是無法產生效果的。唯一可行之道是加以疏導。人們常言: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學美術的小孩不會變壞。因爲在音樂與美術的陶冶中,自會變換氣質。同樣的道理,學戲劇的小孩也不會變壞。不但好小孩不會變壞,已經變壞的小孩,通過戲劇的扮演,壓抑的情緒獲得了發散,攻擊的傾向獲得了疏浚,戲劇扮演無形中會發揮出心理療治的作用。其實,一個人無能控馭慾望(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夢想(値得實現的或不値得實現的),與其在人生中嘗試,不如先在舞台上嘗試,在像眞的扮演中,慾望滿足了,夢想實現了;通過戲劇,人,一樣嚐到酸、甜、苦、辣的滋味,學到了經驗,也獲得了成長。

 

文字|馬森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