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中西界線的新民族舞風 (白水 攝)
舞蹈 評論/舞蹈

打破中西界線的新民族舞風

上海歌舞團「黃豆豆與上海歌舞團精選」

七位編舞家同樣以中國主題作為創作題材,並以古典舞身韻作為肢體語彙,皆試圖跳越舊式的框架,以當代的精神重新包裝原有的舞蹈素材;例如黃豆豆所編排的四首舞有三首使用非華籍人士所創作的音樂;動作語彙不再是傳統的「青龍探掌」、「燕子穿林」等舊有外形,中西舞蹈動作區隔線已經模糊。

七位編舞家同樣以中國主題作為創作題材,並以古典舞身韻作為肢體語彙,皆試圖跳越舊式的框架,以當代的精神重新包裝原有的舞蹈素材;例如黃豆豆所編排的四首舞有三首使用非華籍人士所創作的音樂;動作語彙不再是傳統的「青龍探掌」、「燕子穿林」等舊有外形,中西舞蹈動作區隔線已經模糊。

上海歌舞團「黃豆豆與上海歌舞團精選」

5月24、25日

台北國父紀念館

融合傳統舞蹈語彙與現代精神,呈現海峽對岸不同舞蹈觀的「黃豆豆與上海歌舞團精選」,由大陸舞蹈新秀黃豆豆領軍上海歌舞團,以融合中國武術、戲曲舞蹈及現代舞的規格與精神,展現彼岸「京芭體」的獨特舞蹈風格。整晚演出可粗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現黃豆豆高難度技巧的獨舞,包括黃豆豆自編自舞的〈甲骨隨想〉以及由劉林所編創的〈醉鼓〉,兩首舞作充分展現了這位一級舞蹈演員在旋轉技巧、彈跳翻騰、柔軟度和高超平衡感的精湛風采。第二部分則以群舞爲主,包括黃豆豆的三首作品〈棋〉、〈槍、情、琴〉、〈武之舞〉;余霄的〈卒〉、于春燕的〈綢〉、劉振學的〈深谷獵影〉、馬愛國的〈劍走流雲〉以及陳維亞的〈秦俑魂〉等舞作。

京芭合體的另類舞蹈美學

隨著David Cossin的曲樂聲,黃豆豆所編的〈棋〉開啓演出序幕,編舞者以重心的浮沉變換,融入現代舞動作語彙,以輕巧快捷的力道貫穿整首舞蹈,輔以男女舞者黑白對比的服裝,運用線性的隊形變化,勾勒出楚漢相爭的對峙局面。而〈槍、情、琴〉前半段以武術及身韻舞蹈爲基石,融入當代舞蹈技巧,演化出強調身體彎曲轉擰的線條與槍法的變奏運用,表現出中國武士捍衛家園的無畏精神;第二段在「帶有哽咽的女聲」中,編舞者以超寫實的幻想人物搭配寫意的燈光手法,爲愛情營造出空靈美感的視覺畫面;第三段以「琴」爲題材點出中國女性內心對愛情的緬懷與執著。整首舞作黃豆豆採拼貼式的編排手法,除了在架構及表現手法上,前後不一,容易引發討論,也未必能爲台灣專業舞界所認同之外,以大陸特有的舞蹈觀點、步伐編排,所鋪陳出高難度的舞蹈動作技術,確實顯現出京芭體的另類舞蹈美學觀。另外〈甲骨隨想〉是以甲骨文爲創作靈感,因此在動作語彙上先以二度平面空間的肢體造型爲出發點,再以線條做經營主軸,融入書法橫、豎、點、撇、提、捺、點、勾的原理,豐富了動作的編排性,加上編舞者黃豆豆本人獨自詮釋,舞作更具可看性。

動靜有致 剛柔並陳

劉林所編的〈醉鼓〉在漫天鑼鼓聲中,以黃豆豆高超的舞技「擰」、「傾」、「圓」、「曲」多種不同的旋轉技巧出場,矯健的身手技壓全場,尤其在桌上舞動—幕更是充分展現驚人的身體能力、穩定度與表演性,完全征服了台下的觀衆。另一首舞〈綢〉在鼕鼕鼓點的節奏聲烘托下,編創者掌握了快速、瞬間移轉的動靜神髓,渲染出剛強有力的形象。整首舞作不論在氣勢經營或動作張力上都呈現了飽和力感,但就是欠缺了綢子的飄逸、柔美性的線條與清靈力道,如同舞作所使用的音樂一樣,有了節奏性卻缺少了牽引情緒的旋律性。

另外兩首雙人舞〈卒〉、〈深谷獵影〉與〈武之舞〉三人舞其編作方式,跳脫台灣一般觀衆對中國舞蹈外在形象的認知,將東方「含」、「提」、「沖」、「靠」身法、韻律加入西方「開」、「繃」、「直」與「接觸」技法的編排,顯現出兩岸民族舞蹈文化的差異性與時空變遷;但是這種藉由舞者身體互相接觸、牽引、抬舉所產生的力量變換,就如同「四兩撥千金」、「借力使力」所代表的意義一般,展現剛柔並陳的微妙關係,此種動力美感在訓練有素的舞者身上一覽無遺。

中西交融 古今對話

〈劍走流雲〉強調五位女舞者優柔的身段,舞作絲毫沒有豪氣騰躍的動作與劍式。舞者手中的劍只是象徵性的「道具」,若換成「扇」,對舞作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改變或衝擊。至於壓軸舞〈秦俑魂〉,編舞者並未完全割捨傳統外在表徵符號,運用具象的舞台背景、傳統的秦俑形象,加上區塊對比的隊形游移在舞台上,彰顯了秦俑的群舞力度。編舞家抽取古典樂、舞、服飾的元素符號及精神特徵,稍加賦以當代觀點,創作出蘊含人與時空對話的風貌。

舞蹈是一種文化表徵,除了傳達了內在情感與思想之外,也深具審美觀點、文化思維與時代意義性,因此當身體傳遞出舞蹈藝術形式之時,同時也展現該民族的歷史文化現象。上海歌舞團此次的演出,舞者在動作質地掌控上強弱分明、動靜清晰,如果不是經歷長期嚴謹的舞蹈訓練,很難釋現如此無限張力之舞作。七位編舞家同樣以中國主題作爲創作題材,並以古典舞身韻作爲肢體語彙,即便是在不同時期的舞蹈環境下養成,但因是同一個體制下所孕育出的舞蹈人才,在編舞創作上皆試圖跳越舊式的框架,以當代的精神重新包裝原有的舞蹈素材;例如黃豆豆所編排的四首舞有三首使用非華籍人士所創作的音樂;服裝的顏色、樣式也有了變格,除了保有中國原本的民族元素之外,多了份現代感,再則動作語彙不再是傳統的「青龍探掌」、「燕子穿林」等舊有外形,中西舞蹈動作區隔線已經模糊;舞蹈路徑與隊形變換也不單只有圓形或環狀。或許有人會質疑這種「京芭體」是顚覆傳統樂舞的新型態當代舞蹈?或是傳統舞蹈已走向新民族風?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但在這多元化的時代裡,就讓一切可能性發生吧!這種新風貌的舞蹈,不正好符合新世紀多元化的聲浪嗎!

 

文字|張永煜 美國德州克利斯汀大學舞蹈碩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