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戲劇

中年心境,百年如一

筆者開始不再擔心眾多角色大匯演造成的瘋狂場景,轉而思索起不曾仔細端詳的契訶夫作品──原來,他在百年前花了那麼多的文字來描述中年的種種症狀,而導演像是病歷表報告般的,將中年情狀一場一場地切割出來,藉由契訶夫的文本逐一檢證,觀者們是否已病入膏肓而不自覺。

筆者開始不再擔心眾多角色大匯演造成的瘋狂場景,轉而思索起不曾仔細端詳的契訶夫作品──原來,他在百年前花了那麼多的文字來描述中年的種種症狀,而導演像是病歷表報告般的,將中年情狀一場一場地切割出來,藉由契訶夫的文本逐一檢證,觀者們是否已病入膏肓而不自覺。

「就像好多個失眠的晚上,桌上擺放著四五本的契訶夫作品,你凌亂地翻翻這本又翻翻那本,看看這個段落又跳過那個段落。伊凡諾夫舉槍自盡了,男爵在決鬥中被殺了,麗鄔波夫的櫻桃園被賣掉了,一群人啟程前往巴黎,另一群人留在莊園裡繼續嚮往莫斯科或聖彼得堡,至於妮娜終於會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女演員、年輕正義的勒沃夫醫生會不會在中年之後變成另一個人……所有這些都一起在腦袋裡燒著。契訶夫說了一些終局,但是,也有許多沒有說。

……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我知道,因為,這就是我的中年,即將是。」  ──黎煥雄

八○年代的某天,筆者曾跟幾個劇場朋友聊起祕魯作家巴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的小說《胡莉亞姨媽與編劇家》(中譯「愛情萬歲」),在劇場中搬演起來一定會讓大地震動,小說的末幾章,廣播劇作家因為大量的工作造成精神崩潰,過去出場的不同故事腳色全都混成一團,局面是徹底的癲狂。那麼這情況也將會出現在把契訶夫的小說《六號病房》、劇本《伊凡諾夫》、《櫻桃園》、《三姊妹》、《海鷗》與《凡尼亞舅舅》混搭成一場演出的河左岸嗎?失眠導演與高齡劇團為何要在百年後搬演絕望又抒情的契訶夫呢?總不會是因為契訶夫是個醫生作家吧,也可能是喲!在收到導演email來的信函時,未進入劇場的筆者,開始興起了這場演出也許是某種心理治療的念頭……

病歷報告中年情狀

冬夜的烏梅酒廠,與一幢在冷空氣中矗立的舊俄醫院頗為神似,且更為空曠、頹敗,去女性化外表的女性角色麗塢波夫率先開場,她穿著深色大衣、騎著腳踏車,從深幽的暗處駛來,敘事者在前台點亮燈泡,安德烈‧葉菲梅奇醫生前往探視蜷縮在單人床上的伊凡,他們爭論著在這監獄般的醫院裡病人為何不能出去……然後是伊凡諾夫拒絕安娜的挽留堅持外出,安娜向醫生談論著往日的伊凡諾夫是多麼有理想,多麼令她心折……左前台餐室中煮著一鍋牛肉湯,香氣四溢,是龐大空間中唯一散發溫度的地方。醫生又成了《凡尼亞舅舅》中的亞斯特羅夫醫生,跟瑪蕾娜訴說「十年的功夫使我變成了另一個人」……

這些契訶夫筆下雕塑的人物,輪番出現在同一個舞台上,敘述的事情,像是毫不相干,卻又首尾相連;更妙趣的是,大部分時間都有醫生在場,身為救人者卻不能自外於旁人的愁苦,相反地,這位小布爾喬亞的知識分子比任何人都要敏感於在時光中沉淪的痛苦。導演裁剪著小說情節與劇本段落,從上半場三分之一處開始將他的企圖明朗化,終於,筆者開始不再擔心眾多角色大匯演造成的瘋狂場景,轉而思索起不曾仔細端詳的契訶夫作品──原來,他在百年前花了那麼多的文字來描述中年的種種症狀,而導演像是病歷表報告般的,將中年情狀一場一場地切割出來,藉由契訶夫的文本逐一檢證,觀者們是否已病入膏肓而不自覺。

中年命題終須探照人生經歷

契訶夫的角色從來也不曾年輕過,即使天真若《海鷗》中的妮娜也頗富心機地懂得要把握機會成名。對演員來說,再多的表演方法支撐,也不敵時光的摧殘來得有效,在龐大的傷逝情懷催逼之下,舞台上的演員馬上面臨「是與不是」處於中年症候群的尷尬檢驗,Fa演出醫生時的流暢、溫吉興與凡尼亞舅舅的某種對味,偶爾也會讓觀者興起一種「你們再變老一點吧!」的期待,女性演員則因為去除了往常契訶夫女角的服飾包裝,在一式西服外套下顯得年輕酷麗,而卻遺憾地不解滄桑滋味,當演員為剛剛唸完的導演筆記下了一句「他真的想太多了!」做註腳,讓人發噱的是,她也真的是太嫩了!「不足齡」的缺點難得地出現在這個詮釋過台灣史的劇團中,同儕間長年以閱讀大量文本聚會,面對中年命題時,竟也不得不寫實地探照每一個人的生涯經歷,也許,人要真到中年才能深刻地感受契訶夫的抒情吧!

九大段劇本,多半時由全場中演員群舞進行串接,一直偏愛碧娜.鮑許的導演黎煥雄將舞蹈、手語、腳踏車等元素華麗地呈現著,肢體與速度形成相當詩意化的場面調度。而音樂,就像台前不曾熄火的那鍋熱湯,大段大段地舖在劇場空間中,改變滿室的氣溫,也沖淡對話殘留下的苦澀。

即使期待新生,何處救贖?

下半場從憂愁耽溺的氣氛一轉,徹底的崩毀與期待新生成為主軸,「伊凡諾夫」飲彈自盡、「櫻桃園」失火、「三姊妹」的如意郎君決鬥身亡、「六號病房」關著安德烈‧葉菲梅奇、「海鷗」妮娜與舊情人重相逢……事變有如八點檔走馬燈般上場,演員們提起皮箱意圖將奔竄的場面拉開,他們提到了契訶夫的夢想──換新的工作、尋找新家園、等待成名,離開與出發凝聚強大的渴望,雖然死亡巨大的陰影當前,雖然身軀疏懶、包袱沉重,又是導演堆疊出來的種種中年夢魘,在下坡路上的人們還企圖走上另一座高坡,將契訶夫的故事交織成現世中無法掙脫的社會壓力,真是堪稱一絕的改寫方式!然而救贖在何方?

終場,所有女演員接力演出《凡尼亞舅舅》的桑妮亞,一一騎著腳踏車來到台前,一人誦唸一句「我們得活下去!」、「我們要度過漫長的歲月,日日夜夜。」、「我們要耐心地忍受命運的考驗,不眠不休地為別人工作,不論是現在或是老年。」、「當大限來時,在墳墓的那邊,上帝就會憐憫我們,我們將得到安息。」、「然後,親愛的舅舅,我們就會看到光明、美麗的人生!」多麼甜蜜又心酸的安慰,就讓契訶夫的話語再次被剪輯成二十一世紀的人生座右銘吧。筆者所感慨的是,一百年前契訶夫所書寫下的中年心境,與一百年後的現今竟然並無二致,那麼,就讓一百年後的中年人也如此感慨吧,契訶夫說穿了,在一百年前,真的想太多了!

 

文字|康文玲 資深媒體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