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輯(一) 謙遜而必要的伴奏藝術/教育與養成

服侍藝術的謙遜職業

訪萊比錫音樂院歌劇伴奏教授克魯葛

優秀的伴奏必須具備傑出的視譜能力,極具彈性度,懂得以戲劇的模式思考,能立即決定與平衡許多事情,當晚間在舞台上臨時出任何狀況能保持清醒頭腦臨機應變,當然,還有傑出的鋼琴技巧。然而最好的伴奏是「別人並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優秀的伴奏必須具備傑出的視譜能力,極具彈性度,懂得以戲劇的模式思考,能立即決定與平衡許多事情,當晚間在舞台上臨時出任何狀況能保持清醒頭腦臨機應變,當然,還有傑出的鋼琴技巧。然而最好的伴奏是「別人並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存在」

古魯葛教授(Prof.Hans-Georg Kluge)是萊比錫歌劇院的伴奏部門負責人,領導劇院中十餘個伴奏,也是萊比錫音樂院的歌劇伴奏教授。這裡所指的「伴奏」主要指歌劇院中的伴奏(劇院伴奏)及他們所需的職業訓練與工作情形等。全世界各大小歌劇院均仰賴這一群默默無名的幕後英雄,而台灣因尚無整年運作的歌劇院演出,所以對此領域是很陌生的,訪問者王曉嵐現受聘於萊比錫音樂院擔任伴奏及室內樂課程的老師,除了學校的教學活動,她與不同的室內樂組合自一九九九年起於布商大廈(Gewandhaus)每季的室內樂系列中演出。本文為克魯葛教授,以為台灣讀者闡述伴奏者的條件、工作型態與德國伴奏的養成教育。

能否請您介紹一下萊比錫音樂院的伴奏主修(Fachrichtung Korrepetition)的學制與聲樂伴奏的課程安排呢?

我們的伴奏主修課程共有五年,其中頭兩年(四學期)是最基礎的學習,之後有一個考試(Ubergangspruefung)來評估學生是否適合繼續學業,若是,則接續三年總共十學期。 主修聲樂伴奏(Hauptfach Vocalkorrepetition)的學生必須將密集的鋼琴學習作為第二主修(zweites Hauptfach)因為一個聲樂伴奏的先決條件是具備好的彈鋼琴的能力。我認為特別是為了將來在歌劇院或音樂會伴奏所必備的。

課程結束後學生將獲得何種文憑?

頭兩年結束後學員將得到先修文憑(Vordiplom),五年課程完結時則有文憑(Diplom,相當於台灣教育部承認之大學學士學位)可以稱之為Diplomkorrepetitor(意指領有文憑的伴奏),若學員仍想繼續進修也有可能,但不再是聲樂伴奏(Vokalekorrepetition),而是藝術歌曲與室內樂項目(Liedspiel und Liedkammermusik)此處可以考Konzertexam(德國學制名,台灣的教育部承認為碩士)。

完整的課程設計

哪一些是必修的課程?

有非常豐富的副修項目(Nebenfaeche)可以選擇,某些是必修的,如最開始的音樂概論(Musiktheorie)、視唱聽寫(Gehoerbildung)、樂器學(Instrumentenkunde)、視奏(Blattspiel)──視奏的分量應該遠比現有的多。視奏當然是劇院裡聲樂伴奏的最不可缺的,最佳狀況是,那些想從事此工作的人本身已經具有視奏的能力。 

您為聲樂伴奏課程所設的重點或目標是什麼?

由最普遍的古典歌劇開始,第二年加上喜歌劇(Spieloper、Opera comique、Opera Buffa),第三年則是非常重要的領域如威爾第(Verdi)、浦契尼(Puccini)第四年包括準備考試的史特勞斯(R.Strauss)、華格納(Wagner),現代作品必須加進來。進度上是越來越難的。比較少做的也許是巴洛克歌劇,我們考慮的是今日一般的劇院的曲目

走出校門之後的職場需求

今日職業伴奏的出路如何?

這不容易一言以敝之,當我仍是學生時,音樂院中並沒有主修伴奏的課程,通常學生主修管弦樂指揮(Orchesterdirigieren)並希望將來成為樂團指揮(Kapellmeister),在成為指揮前的日子就是做伴奏(Korrepetitor)的工作,可以說伴奏是成為指揮之前的一種過渡性工作。但慢慢有了一種缺憾,也就是真正稱職的好伴奏太少了,於是約二十年前德國人開始訓練伴奏的專職人才。特別是萊比錫(Leipzig)、柏林(Berlin)德勒斯登(Dresden)與威瑪(Weimar),因為那仍是東德時代,.老的指揮死去,人們需要年輕人。人們訂定了課程,很快地就產生了受良好訓練的、好的伴奏。他們不是進入劇院工作,就是進入當時仍有的文化中心(Kulturhaus)與音樂學校(Musikschule),那有許多學習音樂的孩子,需要伴奏與他們練習他們的曲子。最頂端的當然是劇院伴奏(Theaterkorrepetitor),他們必須勝任最龐大的曲目,在那兒通往樂團指揮的路一直是敞開的,即使是今日,學生可以透過另加的學業(Zusatzstudium)並通過考試繼續指揮的學業。我們在伴奏的訓練方面可說是極有進展的。

今日的學生似乎缺少實務經驗?

是的。當然從事此工作必須對劇院有興趣,當人們從未在劇院工作過而要認識所有的曲目是很困難的,那兒有許多新大陸,範圍也極廣大,這也是問題所在,求學期間大約可以認識六至七部歌劇,喜歌劇、音樂劇所有其他的曲子必須經過類似的過程去認識,還不包括這些曲子必須熟練到能立即於劇院實務中使用。因為那也包括對歌唱聲部的markieren(即於排練時除了彈管弦樂的部分之外,另將每位歌手的重要旋律輪廓彈出或唱出)那是非常複雜的工作,將所有的一切都做到,因此伴奏在實務工作中其實仍繼續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成為伴奏的特質與條件

作為萊比錫歌劇院的伴奏主任(Studienleiterm)與萊比錫音樂院的教授,您無疑能將實務經驗完全帶入您的教學中。您認為伴奏須有何特質?您如何挑選適合伴奏工作的學生?

伴奏的最佳先決條件,除了對劇院的熱愛外即是視譜的能力,因為這真的減輕這份工作的難度。另一個決定性的經驗是,他們能跟指揮的拍子(速度)彈奏。這對劇院工作格外的重要,也因此我過去經常指揮。我常常指揮然後讓我的學生跟著我彈,因為這是我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所欠缺的,我當時並不會跟指揮,在我剛來到萊比錫歌劇院時對此曾有很大的困難,而我不希望這些再發生在我學生的身上。

另外「彈性」是很重要的。人們必須有大量的、自然的表現力,所以若某人太緊繃或害羞,是很難在劇場立足的,因為戲劇是表演的藝術。我特別注意“Markieren”,“Markieren”是一個動作,用來與真正的唱(Singen)做區分,歌唱在這行業中當然是一種需要受特別訓練的藝術,Markieren指的卻是轉成一個對伴奏來說適合的音高,當音極高時將他唱低八度,當音太低時高八度,這些工作極重要也需要訓練,因為在整幕的排練中,伴奏也跟著糾纏在整個氣氛中,決不能只是單純地唱出,伴奏也要有勇氣,充滿表情或強烈大聲地唱,或說對白、或類似的東西,這些必須學習。

包羅萬象的工作內容

伴奏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練習一首新的歌劇伴奏的責任為何?一齣歌劇幕後每一步驟為何?

伴奏負責與每個單獨的歌手練習歌唱的部分,Studienleiter,即伴奏的負責人,負責組織所有排練,之後所有的伴奏必須與由他所安排的歌者共同以鋼琴總譜練習。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整個場景的產生(die Entstehung einer Inszienierung)在伴奏與個別歌手練習了一段時間後,然後會加入指揮,他將歌手整合──就是所謂的Ensambleprobe(團體排練),這時伴奏需在指揮的拍點下彈管弦樂的部分。當全曲在舞台上走,並由歌劇導演帶著一群幫忙的助理加上佈景,伴奏又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他也許得取代不在場的指揮或不在場的歌者(他們或許當晚有演出但晚上仍是有排練的),給拍點或提示進來的部分,伴奏必需隨時準備取代或兼任任何一位不在場的人,另外給重要的Markieren。當一切完成,接著是Endprobe(最終排練)意思是還要加上燈光與效果,那時一切已完整,服裝、佈景、加上管弦樂的伴奏,那時伴奏或許還需要在樂團中擔任比方說《魔笛》中的鐘琴,或古諾的《浮士德》有一段重要的管風琴部分,這些至少還是鍵盤樂器,還有在舞台或舞台後方的舞台音樂,可能是Banda(義大利文:舞台音樂)木管或弦樂四重奏,在舞台後方製造某種特殊的音響,此時伴奏便必須指揮他們。另一項重要任務是為面試(Vorsingen)伴奏,意思是,當新的歌手來劇院試唱,因為他只有極短的時間在歌者唱歌之前知道他們要唱什麼,又要視奏將音樂盡可能精確地表現,這的確是最困難的任務。

伴奏者的自我定位

如何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好的伴奏?

傑出的視譜能力,極具彈性度,懂得以戲劇的模式思考,能立即決定與平衡許多事情,當晚間在舞台上臨時出任何狀況時能保持清醒頭腦臨機應變,當然,還有傑出的鋼琴技巧。

伴奏通常是幕後英雄,歌者、指揮與樂團得到掌聲,您如何鼓勵您的學生作為伴奏的價值?

這是個極為困難的問題,因為當人們選擇他們的職業,必須也準備好謙虛(Bescheiden)──這是個不尋常的德文字,一個「服務」的職業,但並非服侍任何官爵,而只是因為藝術。伴奏必須懂得謙虛,不出現在水銀燈下,他們也有機會於劇院外在歌曲音樂會(Liederabend)或與器樂家合做室內樂,那是極重要的擴充。那時他可以做他自己,也可以決定事情,要不然他是依附於其他許多人身上,最好的伴奏是「別人並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存在」,今日我仍如此認為:我樂意身為一個伴奏並試著以身作則傳達給我的學生們。沒有這些是不行的,否則將會永遠無法滿意自己的職業。

訪問|王曉嵐 萊比錫音樂院伴奏

翻譯|葉思嘉 台北藝術大學講師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從學院出發,扭轉伴奏角色

台灣第一所「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成立

林芳宜(本刊編輯)

新學年開始,台南藝術學院成立了一個台灣絕無僅有的藝術系所──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旨於提供一個專業伴奏者的養成環境。

台灣的音樂教育已經深耕數十年,不只是鋼琴,其他各項樂器的教育與資源也可說已與大部分歐美國家不相上下。唯讀對於「伴奏」這個角色的認知,卻沒有多少進步。一般人總認為無法成為鋼琴獨奏家就去當伴奏,或者認為伴奏就是陪襯的角色,不可多言,卻忽略了成為一個伴奏所更需要的人文素養條件。

台南藝術學院的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可說是國內伴奏養成教育的濫觴。綜觀兩個學年的學分表,必修的學分包括了兩個學期的語音法(義、德、英、法四種語言任選兩種)、一個學期鋼琴室內樂作品研究、一個學期聲樂作品研究,加上一學期的室內樂表演詮釋大師班與一學期的藝術歌曲表演詮釋大師班,第一年的課表雖然稍嫌「短小輕薄」,若以奠定伴奏專業人才的入門基本功而言,是個所謂面面俱到的課程安排。

而第二年的課表則可視為入門後的訓練課程:中、英、德、法的藝術歌曲詮釋專研、歌劇曲目詮釋專研、合唱作品研究、現代音樂賞析與合作藝術等皆為一學期修業的兩學分選修課程,而在歐洲極被重視的鍵盤和聲與數字低音、總譜彈奏、聲樂歌劇教練指導等課程,卻只有一學期一學分的安排。比較特殊的是,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還開了四手聯彈與雙鋼琴的課程,相較於歐洲各音樂院的伴奏學程,這是較為罕見的安排,但也由此可見,校方並非以培養專一領域的伴奏為宗旨,而是給予一張營養均衡的菜單──有聲樂伴奏、器樂伴奏、鋼琴室內樂、合唱伴奏與歌劇伴奏所需的入門課程,卻看不出更深入的訓練計畫。

成立這個系所當然跟它的所在地──台南藝術學院的奇特體質有著相當大的關聯。眾所皆知,台南藝術學院七年一貫制音樂系仍只招收鋼琴與弦樂組,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頂尖的演奏者,弦樂組也需要專屬的伴奏老師,於是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成為音樂人存在的另一種方式。

因為甫錄取了第一屆伴奏研究所學生,目前課表幾乎呈現乏善可陳的局面,但是逐漸建構出完整的培育計劃,是指日可待的,也或許透過這種正式的攻讀學位方式,可以漸漸扭轉國人對於伴奏這個角色的輕視與錯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