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觀舞經驗裡,唯有ROSAS,品味卓絕卻又揮灑自如,出人意表卻又渾然天成,而且每個作品都質地精湛、毫不勉強,每當回味留連,都會不覺泛起微笑。
眼看終極現代舞團已經訪台三回,比利時享譽更久的ROSAS舞團如今才姍姍來到,真是讓人望穿秋水。今年香港藝術節已二度邀請ROSAS,並一口氣推出三套不同舞碼,其中之一便是即將來台的二○○一年作品《雨》。
作品女性氣息濃郁,形式嚴謹構思奇妙
ROSAS的靈魂人物安娜.德瑞莎.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生於一九六○年,二十二歲發表雙人舞Fase震驚舞壇,當即應邀到亞維儂藝術節的主舞台──教皇大殿演出。次年成立舞團ROSAS,十年後成為布魯塞爾國家歌劇院(De Munt/ La Monnaie)的駐院舞團,並成立三年制的PARTS舞蹈學院,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除了舞蹈,也必須研習劇場與音樂。二○○○年時,比利時發行一套二十世紀世界藝術家郵票時,代表比利時的便是ROSAS與安娜。
安娜的作品當代女性氣息濃郁,一望可辨。她的舞者經常以女性為主,短髮、短裙、短靴的勁裝造型,神采飛揚,一反現代舞長髮、長裙的優柔女性傳統。安娜編排的動作也乾淨俐落,善於擷取日常生活的動作,分解重組,累積出震撼人心的節奏。成名作Fase二十年後拍成影片,兩個女孩不斷自轉,兩個不同角度的燈卻打出三個影子(中間的影子由兩人重疊而成),形式嚴謹、構思奇妙。創團作Rosas danst Rosas則是四個女孩的四段群舞,從地板發展到椅子、到佔滿演出空間。掠髮、蹙眉、露肩、轉頭、嘆氣這些簡單舉止,組合成讓人目眩神迷的賦格。她的動作冷靜、簡練卻風味十足,與碧娜‧鮑許大異其趣,各佔山頭卻彼此欣賞。二○○三年我去看碧娜的舞蹈節時,安娜受邀演出獨舞《曾經》Once,安可曲竟是她翻跳兩段碧娜的舞蹈,十分感人。
安娜年輕時留美,承繼美國後現代舞的極簡影響,卻逐漸發展出舞蹈與影像、劇場、及音樂的繁複組合。她採用的音樂從古典如巴赫、莫札特,到現代如巴爾托克、貝爾格,當代如Steve Reich和比利時的Thierry de Mey。採用過的文本包括海納.穆勒(Heiner Müller)的《危險關係四重奏》和彼得.韓德克(Peter Handke)的《自我控訴》。一九九八年起她幾乎每年都有執導的歌劇作品推出。
品味卓絕卻揮灑自如,出人意表又渾然天成
安娜也是當代最熱中發展舞蹈影像的編舞家,最常合作的作曲家╱影像導演Thierry de Mey之外,電影導演彼得‧格林納威也為她攝製過短片。她的舞作拍成影像從不照本宣科,往往會選擇具有特色的實景演出,例如一九八七年的《小宇宙》Mikrokosmos 和《巴爾托克四號四重奏》 Quatuor nr.4 就在一間圖書館內拍攝。因此,看她的現場和錄影往往是各自完整的不同經驗。
即將帶來台灣的《雨》,香港舞蹈家楊春江如是描述:
安娜.德瑞莎回歸至早年令她成名的作曲家Steve Reich的音樂上,重施他倆純舞蹈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的經典技巧……一個偌大的圓場,舞者們成群湧出彷若是風還是雨將他們沖往同一方向再形成漩渦,聚散得好不自然,疾走飛馳之時,動作卻順滑得彷如已瀉滿一地水珠,抑或像是雨中互相追趕的孩童們般,樂得放浪形骸於大自然的遊樂場中;現代舞始祖鄧肯於世紀初解放出來,在草地上搖頭擺腦的自我陶醉才是「舞蹈」的精神,要到ROSAS的全體團員身上才真正體現並發揚光大……大師所謂的揮灑自如,連「自然」也是在一切編排之內的風範,莫過於此。
說得真好!當代舞蹈求新求變之餘,往往顯得概念先行鑿痕處處、或只會解構不會結構、或不知適可而止尾大不掉,連眾多世界聲名頂尖的舞團也未能免。但在我的觀舞經驗裡,唯有ROSAS,品味卓絕卻又揮灑自如,出人意表卻又渾然天成,而且每個作品都質地精湛、毫不勉強,每當回味留連,都會不覺泛起微笑。我為台灣觀眾高興。安娜,我們等你好久了!
延伸閱讀
本刊第147期第79頁,鴻鴻〈好一個風華璀璨的感官世界!—德國劇場旅行筆記—和瓊‧拜雅繼續反戰〉。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