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今年終於滿二十歲,是個小伙子了!對於我或是藝文界而言,它是個築夢的地方,給予許多人挑戰,而許多的專業也在此誕生。
二十年過去了,但我的印象仍然深刻!一九八七年的十一月廿五日,朱宗慶打擊樂團應邀於兩廳院開幕季演出,當時樂團才成立第二年,團員們和我都非常興奮,第一次站上國家音樂廳的舞台,就像是站上了國際舞台一般,讓我們得到很大的鼓舞,因而激發樂團挑戰全世界舞台的決心!從此以後,兩廳院便成為我的夢想發源地,有太多的「第一次」在兩廳院發生。
- 樂團在兩廳院首演世界知名的打擊樂作品及台灣作曲家的作品,此後年年發「聲」!
- 結合音樂、燈光、戲劇、舞蹈的「音樂劇場」在此誕生,從一九九一年起,每次都挑戰著觀眾的聽覺與視覺,以及對創新事物的敏感度。
- 台灣有了自己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一九九三年,來自各地的打擊樂高手齊聚兩廳院,此後,他們像候鳥一樣每三年即來此停泊,「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也成為國際知名的打擊樂盛會。
正因為兩廳院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神聖」,所以每次一進到兩廳院時,總會莫名其妙地緊張起來,彩排時罵人更毫不留情,現在想想覺得很有趣。我想這都是因為期許自己要在這麼專業的舞台上,展現最佳的一面,所以才會格外戰戰兢兢、要求完美吧!
就我個人而言,兩廳院還有另一個難忘的「第一次」經驗。一九八九年,當時的劉鳳學主任邀我至兩廳院擔任顧問兼規劃組長,在這由學校借調至兩廳院的一年之間,我實際參與節目規劃及藝文團體及劇場的服務,看到了台灣許多優秀的藝文團體展現無窮的希望,也看到兩廳院的重擔──它不只是劇場,更是文化重地!
二○○○年三月三十日,距離「第一次」從事兩廳院行政工作的十一年後,又回到兩廳院擔任主任,在三年五個月的任期中,兩廳院在組織定位中掙扎,為了擺脫傳統公務機關經營劇場的束縛,我們推動組織再造,克服重重困難,轉型為行政法人,此外,我們也打開圍牆,並且讓服務內容更貼心,讓觀眾們發自內心地認為「這是我們的兩廳院」。回首來時路,雖然過程極為艱辛,但今日看來都是值得的。
兩廳院是國家的驕傲,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與世界其他劇院競爭,二十年不算短,在祝賀兩廳院生日快樂的同時,也期許大家不要忘記兩廳院原有的夢想與專業追求,訂定下一個目標,讓我們的藝文環境變得更好!
文字|盧家珍 特約採訪